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重點關注

七嘴八舌
2015年 02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假貨,永遠的痛

    馬雲所言,「解決假貨和知識產權的問題就是解決淘寶的生存問題」。淘寶的出現,為消費者和店家直接溝通對接提供了渠道,極大節省交易成本。然而隨著中國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淘寶上尋到的是貨真價實的「寶」。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低速增長的新常態,賣真貨正品的「店小二」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利潤率普遍下滑,但為了在良莠不齊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他們卻要支付越來越沉重的營銷成本。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辦法根除假貨,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最終讓淘寶變成假貨天堂。

    阿里已經是美國的上市公司,美國對上市公司具有全球管轄權,對假貨和盜版的懲罰非常苛刻。相信阿里無法也不願承受沉重的美國司法懲罰。

    馬雲指出,淘寶注定要背負假貨這種委屈和責任。「委屈」或有博取同情的用意所在,而「責任」則點出了關鍵。作為假貨的交易平台提供者和實際收益人,阿里有不可推卸的打假責任。

    在盜版、假貨猖獗的社會中,沒有人願意腳踏實地地經營一個高端品牌和創新。假貨在電商平台上盛行,具有更大的繁衍擴散能力和危害。它不僅僅破壞了中國制造的形象,而且遏制了中國本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淘寶必須直面假貨氾濫的現實。它應該更充分利用引以為豪的大數據分析,注重主動打假,而不是等待受害人投訴才采取行動。如果它真有決心打假,就該拿出對待快的打車幾億補貼的豪情,發動網民和社交圈的力量,重金獎勵打假。成本雖高但成效快。當然,線上的假貨來自於線下,單單靠阿里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假貨的。《金融時報》

    是危還是機

    阿里是否已經走出此次「白皮書門」的危機,還需要繼續觀察。但重要的不是阿里能否立即走出危機,而是阿里乃至中國,如何對待這個危機背后的問題。

    阿里是繼續維持開放平台和對小商戶的相對寬松政策,還是嚴格規範將涉嫌欺詐的商戶統統趕出交易平台?如果嚴格規範,很有可能短期內阿里的業績會受損,甚至遭遇到更大的索賠或做空。如果維持開放平台和相對寬松政策,對中國的電商行業究竟是利還是弊?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當簡單模仿甚至假冒成為有利可圖的生意,就不會有人去從事時間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的創造活動。放任小商戶的欺詐或者「擦邊球」,固然能夠逐漸造就義烏小商品那樣橫掃全球的產業,但是卻無法塑造義烏以外的任何品牌。中國的電商和消費市場將長期處於混亂局面,走出國門將是一個幻想。

    有時候,一個國家和一個人在一個問題上是相似的:真正的機遇可能只有一兩次,是否能抓住這僅有的機會,將最終塑造這個人,或者國家。中國消費品在供應與需求端的巨大差距,終將消失。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阿里能否成為真正的全球巨人,中國是否能培植出自己普遍優質的產品和燦若星辰的品牌,機會不會太多,時間也不會太長。

    中國監管部門繼續維持開放平台和寬松政策,或許對阿里是有風險的,但卻是風險最小的。因為只要政府配合,這個模式可以一直運行下去。但是對於阿里,對於支持電商的中國政府,你們希望用什麼標準要求自己?《金融時報》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