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
滬新定位:服務全國
上海正處在改革深化、動力重構的關鍵期,如何找準上海在全國大局中的定位,在服務全國大局中謀發展,是上海兩會(上圖)上從市委書記、市長到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主題。上海市市委書記韓正表示,2015年工作貫穿一個總要求,就是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香港商報記者吳逸峰特約記者殷正明
金融改革是重頭戲
在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上海經濟轉型升級的大戲連台,金融創新、金融服務已是海內外矚目的重頭戲。隨著上海自貿區範圍的擴大,「金融改革」更成為今年上海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金融先行。浦東陸家嘴方圓不過1.7平方公里的地塊很快成了海內外金融機構入駐的「風水寶地」,美國花旗銀行、美洲銀行、香港匯豐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等均在此安營紮寨,跨國公司競相跟進參與浦東開發,2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相繼集聚,浦東發展日新月异。今年是上海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金融創新、金融服務已成海內外矚目的重頭戲。目前,上海正以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和探索為引領,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從單項制度創新的可复制可推廣,努力實現綜合性配套制度創新的可复制可推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上海市市長楊雄表示,在2014年,上海的金融市場交易額已達786萬億元。在金融方面將進一步按照中央有關部門部署,努力在金融中心建設、金融服務業擴大開放,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建設、資本項下開放等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自由化勢成焦點
中國尚處在一個金融發展比較滯后的階段,金融改革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上海多年持續高速度發展,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以后,上海經濟進入了中速發展階段。到去年年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達64.8%,但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競爭力還不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說,上海自貿區是綜合改革實驗區,自貿區的意義不僅在於貿易便利化,更主要的是金融改革實驗區。金融自由化實際上是上海自貿區的焦點。據統計,目前入駐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已有106家,與金融相關的服務企業如信息服務公司、股權投資企業,投資和資產管理公司3386家,合計約占自貿區新設企業四分之一。在上海自貿區建立的自由貿易賬戶里,區內主體以及境外機構已可辦理經常和直接投資項下的跨境資金結算。目前,國家「一行三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已著手進一步研究自貿區里資本項下的雙向開放。隨著投融資匯兌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自由貿易賬戶將為自貿區更加廣泛的自由貿易投融資活動提供支持,自貿區金融改革將實現更大的進步。
社會效益更受重視
每年的地方兩會上,對GDP增速的設定都是廣受關注的熱點。今年內地各省市大多下調GDP增速指標,上海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未提這一指標。但對於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環境保護諸方面都設有具體的數字指標。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社會效益是執政為民的根本目標,今后上海對於經濟增長的社會效益將更加重視。
實際上,在經濟已實現快速發展的內地省市,下調經濟增速指標,符合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如果以7%的增速計算,目前上海的生產總值已相當於兩個1992年的上海。由於總量和基數不斷增大,也由於環境成本、資源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上海經濟增速保持7%左右甚至更低,已不足奇。GDP增速走低以及GDP指標的淡化,顯現上海的經濟轉型升級已進入新常態。上海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社會效益是執政為民的根本目標,今后上海對經濟增長的社會效益將更加重視。
統籌經濟社會效益
5年前,上海已經不再考核區縣的GDP指標。上海市市長楊雄一向主張,要統籌好經濟社會效益兩本賬,實現可持續發展。去年,上海啟動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新增公辦養老床位5829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達到29.4萬人。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3.9萬套,基本建成11.3萬套。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63.9萬平方米,啟動13個城中村地塊改造。并有力有序推進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地鐵運營線路總長已發展到548公里。此次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他建議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為「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報告中,對於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都設有非常具體的數字指標。
城中村改造需繼續
在公共服務方面,將完善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養老服務、住房保障、社會事業五大體系。其中明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擴大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試點,新增7000張公辦養老床位,新建4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支撐,新增50家養老院內設醫療機構。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1.5萬套,基本建成10萬套,加快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建設。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55萬平方米,推進郊區城鎮舊區改造,繼續開展城中村改造。改造20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90萬戶老舊小區供電設施。
在縮小城鄉差距方面,將繼續推動城市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公共資源配置向郊區傾斜。繼續推進村莊改造,建成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聯社。實施離土農民就業專項扶持政策,新增非農就業崗位10萬個。探索新型農業經營組織以集體形式參加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市級統籌,實行城鄉職工統一的失業保險制度,統一城鄉低保制度。
在城市文化方面,將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健全文化創投引導基金運作機制,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加快國際影視園區、音樂產業創新基地建設,培育電影、音樂產業集群。推動網絡視聽、數字出版、藝術品交易等產業發展,建設設計之都。
環保投入保持占比
在環保綠化方面,上海將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3年行動計劃,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具體措施有: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全面完成中小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和黃標車淘汰,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啟動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污水處理廠改造,直排污染源全部納管。加強農田、水源保護區和工業區土壤污染防治。加快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搞好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綠色賬戶」試點。積極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并將加快郊野公園、外環生態專項建設,新建一批林蔭道,改造27座老公園。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新建綠地1000公頃,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5%。
當然,淡化GDP增速指標并不是放弃GDP。作為一種簡明、直觀、易核算的經濟發展指標,GDP在新常態下仍將直接影響財政收入及教育、科研、環保等投入水平,仍具重要的計量意義。
滬港通促雙向開放
楊雄說,滬港通開通以后,加強了上海市場和香港市場的相通,促進了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隨著內地和香港以及境內外投資者逐漸熟悉兩地市場,滬港通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還透露,上交所、期交所等幾個交易所都在醞釀一些面向國際市場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設,其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馬上就要開通。今年會積極推動更多的金融產品,推動面向國際的各類金融交易平台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推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載體之一是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浦東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的90%、以及中外合資外貿公司與外地外貿子公司進出口業務的一半以上,均發生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自貿區擴圍后,面積從28.78平方公里擴大到120.72平方公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已在其中。2009年倫敦金融城公布「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指數(GFCI)」,上海被置於第35位。在2010年「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IFCD)」中,上海排名第八。而在2014年11月發布的IFCD中,上海已與香港并列第五。「國家環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評價的五大指標之一,主要是對國際金融中心外部發展環境的測度。上海在「國家環境」指標上也已躍居第五名,首次進入前十行列。內地一位著名的金融專家認為,上海與海外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差距,主要在金融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這三個方面,上海的金融改革正穩步朝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方向邁進。
科技創新列入目標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今年上海兩會談論最多的話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被列為今年上海市委唯一的重點調研課題。擔任課題組組長的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建立科創中心城市是中央對上海的要求,爭取在今第二季度拿出科技創新中心城市總體方案。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7項主要目標,其中第3項是「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6%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件左右。」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中國在全球各個國家、地區中的GDP總量已是「老二」,但中國的尖端科技發展、科學發明和科技創新尚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在經濟創新中,中國的品牌也沒有在國際市場居全面領先地位,中國產品在更多領域還是以量、而不是以質取勝。上海是僅次於北京的科技力量集中地區,具有名牌高校多,高水平科研機構多的優勢。上海的GDP發展中應該有高比例的科技含量,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所轉化的高比例生產力。上海新一輪發展的突破點在哪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靠科技創新。韓正說,上海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要先行一步,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突破口是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金融服務科技創新
到2020年,上海將完成向服務經濟結構戰略轉變、向世界級城市群核心戰略轉變、向全球城市網絡節點戰略轉變、向現代城市發展模式戰略轉變,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不僅是建設「四個中心」的應有之義,也是履行「科學發展先行」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前瞻布局。在民用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等領域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工程。完善科技金融結合機制,支持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發展,鼓勵投貸聯動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動資本市場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如何把科技創新潜力集聚成「全球影響力」?此次兩會的許多代表、委員踴躍獻計獻策,有的建議借鑒國際經驗和港台地區成功做法,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為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科學發現、科技創新、科技發明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科研的物質條件,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營造優質科技創業環境。有的說,上海已有400多家創業投資機構,管理600多億的創業投資資金。政府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時,要鼓勵社會資本和保險基金參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湯心溢認為,科創中心比當年美國硅谷的戰略意義還要高一個層次。科創中心建設可以為上海轉型發展提供基礎、服務與后續助力,為全民營造創新氛圍、創新文化,讓科技和創新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中。目前,阻滯上海創新能力推進的原因之一是科技、科研產品跟市場脫節,不少科研機構和高校科研的成果仍處於學術層面,體現出來的社會效益不夠。對於科創能力的扶植,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需要進一步從制度上保障。
著力建設三類平台
上海相關部門的回應是:將著力建設三類創新型功能平台,包括研發類平台、支持和鼓勵新型研發組織的公共服務平台、促進成果轉移的非研發類平台。探索更加開放、柔性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人才在高校、院所和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流動。探索建立更加開放、便捷的新機制,放寬對研發設備、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限制,更多給予科技型小微企業普惠政策,培育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標誌的「四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