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東江水供應 確保港夠食水
2015年 03月 04日 02:14    香港商报
 

香港地少人多,資源極為缺乏。為了容納外來人口,香港自開埠以來,除透過填海方式造地外,也為了確保港人有足夠供給,還需要透過從外地輸入糧食以及清潔食水。為了滿足香港生活所需,中央不論在殖民地時代抑或回歸後,一直為港人提供足夠供給,當中包括與香港持續簽訂東江水協議,確保香港有足夠食水供應。

粵向港供水始終1965

19世紀開埠以來,香港的食水資源主要來自天然雨水,透過山澗匯集至水塘以供使用。隨人口逐步增加,這種儲水方式日漸不合事宜,及至1963年,香港更經歷前所未有的乾旱,導致港府實施「每4天供水4小時的非常措施」。有見及此,中央與港府遂於1964年簽訂「東江水協議」,確立於19653月起,由廣東省向香港出售150億加侖(6820萬立方米)食水,當時售價為每立方米0.1元人民幣。

雖然廣東省於1965年向港啟動供應東江水後,先後3次進行擴建工程,但仍未能完全滿足港人的用水需求。及至1998年,廣東省政府與香港政府簽定長期供水協議,規定對香港的供水量逐年增長,並且按照實際情況更新協議。因應現行的東江水協議已於2014年年底屆滿,粵港兩地政府正在就2015年至2017年的新東江水協議展開磋商,並且計劃於今年底前,簽訂新階段的東江水協議。

中央保障供港必需品

除了按時更新東江水協定,為了確保必需品穩定供港,2011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公布的「36條」的挺港措施中,明言「要採取措施,繼續保持糧食、肉類、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和電力、天然氣等物資對香港市場的穩定供應」。此舉反映在當下環球面臨「超級通脹」的風險下,中央在調控香港物價方面,作出了強而有力的措施。

2011年,時任商務部長陳德銘陪同李克強訪港時指出,無論發生多大困難,中央都會保障對香港的食、穿、用供應,並且在「量」和「質」方面都會有所保證,又強調「要讓香港居民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安居樂業」。五豐行發言人亦對《中新社》指出,將尋求更多合作夥伴,以穩定物質供應,為維護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發揮作用。

回歸前後,不論在金融、服務、零售、以及民生等範疇,既反映了中央對香港無微不至的關顧,亦顯示了香港與內地可謂密不可分及唇齒相依。不幸的是,一小部分的激進分子卻無視中央的惠港政策,偏要大搞「本土主義」,鼓吹香港成為中國以外的獨立政治實體。這種「有毒」的思想,不僅蠶食了中港關係,更將香港推至萬劫不復的深淵。以上種種,都是所有愛香港的廣大市民,在往後日子有所警惕的事。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黃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