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補短逆勢提經增
四驅牽引 福建新發展
2014年,福建喜事、好事連連,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閩考察,殷切希望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這是福建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今年全國兩會履職的方向。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福建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多項改革戰略的實施,新福建、新機遇,改革提速、轉型提速,福建四輪驅動新發展成各界關注焦點。新常態下,福建同樣面臨經濟轉型之痛。經濟總量居東部沿海后列;工業偏輕、服務業占比偏低;龍頭企業不多且帶動力不強,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任重道遠;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在全國二十幾個省經濟調速中,福建經濟的「列車」不僅不會調擋減速,反而將加速前行上調為10%的增長目標,這既為兩岸發展帶來新機遇,也為福建發展提供新動力。香港商報記者 許國璽
新常態新機遇
站在新的歷史發展上,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指出,新常態正在激活福建新的發展動力,給福建新一輪的發展帶來新動力。福建正進一步形成新常態下的轉型之勢。抓住國家戰略中福建新機遇,以新狀態引領新常態,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2014年,在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經濟發生了諸多重要改變。告別高速增長,「新常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呈現出五大變化:一是告別高速增長,新常態成經濟發展大邏輯,二是不再全面刺激,定向調控成宏觀政策新思路,三是加速告別「唯GDP論」,更看重就業和收入指標,四是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多項經濟改革迎來新頂層設計,五是中國經濟有望首超10萬億美元,首成資本净輸出國。據初步統計,2014年福建省生產總值達2.4萬億元,增長9.9%。其中,海洋生產總值達6500億元,增長13.6%,遠洋漁業產值居全國第2位,港口吞吐能力達4000萬噸。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貿易額增長3.3%,對東盟投資增長93.7%。中央同意設立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實現「三個一」通關模式全覆蓋,創新貿易方式,培育出口品牌,外貿出口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目前「三期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况下,謀求更高水平的發展,改革創新是強大引擎。中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要適應「結構調整陣痛期」,就要平衡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四區發展齊頭并進
作為大陸與台灣距離最近的省份,「對台」是福建自貿區建設的特色與優勢所在。福建省工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全省新設台資企業389戶,同比增長75.22%。同期全省新設外商投資法人企業中,台資企業占43.75%,在新設外商投資法人企業中「獨占鰲頭」。去年前11個月,廈門、平潭新設台資企業合計占全省新設總數的72.75%,兩地對台合作「橋頭堡」作用進一步彰顯。截至目前,福建省實有台資企業位列全國第三,累計註冊資本位列全國第2位,全省台資企業戶數占外商投資法人企業實有總數的22.77%,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
自貿區造國際營商環境
「設立自貿試驗區是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對福建而言,通過設立自貿試驗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更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增強發展軟實力,實現政府管理經濟方式轉變,推動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福建省委書記尤權這樣評價福建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自去年12月底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一場全新的改革試驗帷幕正在八閩大地徐徐拉開。近一年多來,福建在體制創新、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貿易發展轉變、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等方面醞釀諸多超前的改革新舉措,而自貿區「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將助推福建經濟的新一輪升級。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說,「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堅持區內率先突破,區外積極跟進和強化試驗功能。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投資貿易管理新體制,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海絲腹地 推進各方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陸上看新疆、海上看福建,福建作為海絲核心區必然是今年福建省的工作之一。福建要突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推進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提高閩港、閩澳聯合招商、開拓市場和服務業合作成效。優化通關環境促進對外貿易,也是福建省今年的重要工作。要建設電子口岸公共平台,實施全省統一的「單一窗口」,推進兩關兩檢通關一體化。完善促進外貿發展政策,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動重點出口基地轉型升級,增創出口新優勢。平潭綜合實驗區重點時推動綜合實驗。用好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建設新興產業區、高端服務區、宜居生活區,借鑒自由港經濟,建設國際旅游島。深化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對接合作,推進兩岸關檢合作模式創新。推動兩岸車輛互通。抓好城市開發建設,保護好自然生態和獨特風貌,創造便利生活條件,吸引更多台胞參與平潭建設、落戶平潭生活。福建省今年還將重點推動閩台融合發展。以產業合作為抓手推動經濟融合,以廣泛交流為基礎推動文化融合,以平潭開放開發為重點推動綜合試驗,用好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借鑒自由港經驗,建設國際旅游島。
迎生態文明 建設新機遇
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嚴格落實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嚴控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精心呵護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對各地突出的環境問題,省長一季度一督查,環保廳一季度一通報。蘇樹林表示,《關於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是對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肯定,也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這標誌著福建的生態省建設由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福建今后將迎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機遇。發展生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福建將進一步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福建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對領導干部工作調整實行生態交接、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用「硬杠杠」倒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福建正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作為指導思想,牢牢把握發展新機遇,真抓實干,完成從「生態省」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歷史性跨越。
新城鎮 新作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福建省「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面對新常態下推進「鎮級小城市」試點工作的重大課題,安海鎮正緊緊抓住泉州「文都」、「海絲」先行區建設和晉江新型城鎮化試點等重要機遇,著力從打造產業平台、深耕城鎮管理、強化民生保障、提升生態文明和豐富文化業態入手,全力以赴建設實力安海、品質安海、幸福安海、美麗安海和人文安海,做實做優做強晉西輔城核心區。以建設「智慧安海」為目標,推進城鎮管理精細化,是安海鎮「鎮級市」試點工作的又一張先手牌。在啟動道路交通、雨污管網等專項規劃的同時,安海鎮決定用兩年時間,實現全鎮41個村(社區)視頻監控全覆蓋,統籌提升社會治安、道路交通、安全生產、環衛保潔、「兩違」整治等管理服務工作,并推行「直通聯辦」機制,實現群眾一個電話、一條資訊就能解決訴求問題。堅持鐵腕治污,強化生態修復,推進溪流河道「全流域」治理,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鎮域生態環境明顯改觀。
招商引資:瞄月亮盯星星
對於目前的福建新機遇,鄭曉松副省長也提出,2015作為發展元年(中央出台文件支持福建跨越發展的第一年、福建自貿區建設的第一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第一年),福建應該牢牢抓住機遇。不僅要注重出口,還要注重進口;不僅要盯「引進來」,還要盯「走出去」;不僅要注重出口規模和增量,還要注重出口產品結構和品質。多年來福建省一直在保持著外貿大省的地位,但是也一直維持著「687」的樣式,出口總額全國排名第六,進出口總額全國排名第七,進口總額全國排名第八,同時出口結構長期沒有發生變化,一直是以七大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為主,占據全省出口的39%,比全國高了近18.3%,所以在穩住量的規模的時候,還要強化質的提升,以此增強外貿增長的后勁。他同時強調,在招商引資方面不僅要盯「月亮」,還要盯「星星」,要注重能夠細分市場的小企業,作為「星星」的小企業雖然在規模和體量上比不上世界500強,但是在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上往往不比世界500強差。在機遇面前,要充分利用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優勢,處理好國家整體外交關系,特別是經濟外交關系,要和國家外交戰略相結合,和福建省經濟發展實際結合,要和海絲沿岸國家需求相結合,和沿岸國家相對接以此實現互利共贏。
五建議促福建競爭力提升
如何進一步提升福建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日前發布的《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大力鞏固強勢指標,從上升幅度大且變化趨勢相對比較穩定的優勢指標中,選擇一部分進行重點培育,如「就業結構優化度」、「貿易結構優化度」、「外貿依存度」、「人均農業增加值」、「旅游外匯收入」等,使之尽快發展成為強勢指標。二是積極培育優勢指標,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優勢指標的重點扶持和培育,幫助那些接近上游區指標尽快上升為優勢指標,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資產總額」、「服務業增加值」等。三是有效遏止劣勢指標,著力幫助處於上升趨勢的劣勢指標增強上升動力,如「資本形成結構優化度」、「出口增長率」、「農業機械化」、「教育經費占GDP比重」、「醫療保險覆蓋率」,「養老保險覆蓋率」等,及時改變它們所處的劣勢地位,促進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四是著力緩解下降指標,如「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服務業從業人員數增長率」、「公共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重」等,這些指標是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短板」中的「短板」,應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這些指標的下降,努力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五是切實實施重點突破,要那些處於關鍵位置、影響面大的實施重點突破,并帶動一大片指標的提升,如「產業結構優化度」、「資本形成結構優化度」、「規模以上企業平均資產」、「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等,這些對三級指標的排位提升形成了強力制約,要善於從這些「瓶頸」制約入手,著力去突破、去拓展。
記者手記
虫轉龍須突破
記者在福建采訪十幾年,當談起福建發展的問題時,很多人認為福建的思想太保守了,經濟發展步伐太慢,以前改革開放時,福建沒有抓住有利時機太保守導致失去良機,被長三角搶去了機會,等福建覺醒的時候想發展了卻又被環渤海灣把有利位置和在實踐上占了先機,三十多年過去,福建與廣東的距離已經差了很遠,經濟發展為何不夠快?這麼多年很多新聞界的同行認為:福建在搞海峽西岸經濟區時,感覺做得有點樣子、風生水起,不過還是覺得福建自身太自閉了,只會跑政策、要政策,不會用政策,一直在自家門里自吹自擂,海外的很多不知道,本應該大張旗鼓、理直氣壯的宣傳福建味,很多場合卻是沒有作為。有關人士與本報記者分析福建時認為:福建沒發展是因為潜在的台海戰爭造成的,這話說得對,也不對。如果照這樣的說法,福建對面的台灣怎麼經濟早就發展得很快很好了?尽管這些年來發展有所緩慢,但是台灣起碼人均收入遠高於福建乃至全國任何一個省份和城市。但如果不是因為台海的戰爭,那麼是因為福建人的致富質素?這就更奇怪了,台灣人不就是福建人的后裔嗎?東南亞的華商巨富又哪個不是福建人?如果連福建都人不喜歡賺錢發家致富的話,中國估計也就沒幾個地方的人喜歡了。福建為何發展太慢,有意思的是與「閩」字有關,多人認為:「閩」字門內一條蟲,門外一條龍,福建如何從蟲到龍不僅要治懶而且要治散、新常態要有新思路才能會有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