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盧偉、林麗青報道:「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廣東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部署。」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左圖)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表示,惠州將抓住這一重大機遇,積極參與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發揮「電、汽、化」產業優勢,最大限度集聚創新要素,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創新型城市,在創新驅動中率先跨越。
連續三次獲全國文明城市
2014年,惠州經濟總量突破三千億,增長10%。「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惠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陳奕威向記者介紹稱,一直以來,惠州堅持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總抓手,目前,惠州已經第三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為廣東交出兩份滿意答卷做出了貢獻。
那麼,在新常態下,惠州將如何更快發展?「惠州要敢於擔當,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堅持新常態下的『三個變與不變』。」陳奕威解釋說,一是推動惠州尽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目標不能變,變的是發展的環境更加复雜、發展內涵更加豐富;二是「五位一體」綠色跨越的路徑不能變,變的是轉型升級的要求更加緊迫、協調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三是惠民利民的根本目的不能變,變的是惠民的內容不斷拓展、利民的標準不斷提升。
陳奕威表示,惠州最重要的創新「土壤」和「高地」就是潼湖智慧生態區。惠州已啟動科融新城和國際產業合作園兩大起步區建設,將努力把智慧區打造成創新要素高度聚集、高端聚集區,打造區域創新極,使之成為惠州發展的「綠色引擎」,推動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惠州制造」轉變為「惠州創造」。
用法律紅線守住生態底線
陳奕威說,只有用法律紅線,才能守住生態這個底線。在介紹惠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并重的經驗時,陳奕威稱,這主要得益於惠州的三個限批,即重點流域限批、重點區域限批、重點行業限批。「舉個例子,前年有個美國企業計劃在惠州投資2億美金做項目,但因其達不到環保要求,所以被我們拒絕了。」陳奕威介紹稱,一年下來,惠州有10%的項目被否決,「對於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保要求、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項目,我們堅決說不。」
陳奕威透露,惠州正力爭成為立法法實施后廣東省第一批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市,讓生態保護更有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