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美銀行壓力測試淪為公開騷
2015年 03月 17日 01:36    香港商报
 

2009年,當美國政府宣布對國內幾家最大的銀行啟動壓力測試時,這一舉動似乎是神來之筆。尽管2009年的壓力測試起到了作用,但政策制訂者如今面臨着另一個問題︰壓力測試是否已經失去作用?如果你問問多數華爾街高級銀行家的話,他們很可能會大喊「是」。

測試價值不在於預測未來

去年3月,花旗集團出乎意料地未能通過壓力測試。現在很多高級銀行家認為,此番雙重測試超出了聯儲局的能力範圍。他們抱怨稱,這種評判過程極不透明且難以預知,希望廢弃或減少壓力測試。另一個政府機構──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金融研究辦公室(OFR)的介入,更耐人尋味。不久前,該機構的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份令人吃驚的研究報告,從一個不同的角度批評了壓力測試。他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壓力測試太容易落入預料之中,因此沒有用處。而測試需要的是更多的意外,少些意料之中。

還存在另一種更加刻薄的觀點︰壓力測試真正的價值,就是一場公開騷。2009年,壓力測試非常有效地打消了人們的恐慌感。如今人們需要的是一種平靜有序的感覺。按部就班預料之中的事幾乎成了受人歡迎的事。作為一個針對央行的組織,國際結算銀行(BIS)在2012年一份尖銳的報告中指出,對於政策制訂者來說,壓力測試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測試是否能預測未來,關鍵是當危機襲來時,它們能夠平息恐慌。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