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新常態成美就業大補湯
2015年 03月 17日 01:37    香港商报
 

中國經濟「新常態」無意間成了美國工人的福音,并可能將解決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的一個大難題。

就業機會及薪資看增

中國從投資和出口型經濟,逐步轉向消費驅動增長模式,意味着美國工人競爭壓力減小,而中國消費需求增長推動了對美國商品的需求。結果就是:美國就業機會增多,工資增長。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正悄然發生變化。

美國統計局數據顯示,在1999至2010年間,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長率為15.2%,在此之后增長率放緩到6.4%。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大通前亞太區主管羅奇對彭博新聞社表示:「中國正從制造業向消費業轉型。這是美國面臨的重大機遇。」過去30年中國的崛起重創了美國就業市場。據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奧多爾的一項研究,在1999至2011年間,美國最多喪失了240萬個工作崗位。

美企獲擴大規模良機

3月17至18日,聯儲局主席耶倫將主持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討論利率政策。此前耶倫多次強調希望看到工資增長,通脹恢復到2%目標水平,以證實美國經濟的復蘇。在2月份的國會聽證時,耶倫指出全球化遏制了美國勞動力收入增長。

一些美國企業稱,來自中國企業競爭減弱,使得他們有機會擴大生產規模。而一些中國企業亦開始到美國設立工廠。

羅奇稱,隨着中國經濟轉向消費驅動,美國企業,特別是服務業,將成為受益者。他預計中國服務業消費規模將從目前的12萬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4萬億美元,其中外資企業份額將從4萬億美元增長到6萬億美元。羅奇認為,簡而言之對美國和全球經濟而言,中國經濟將從依賴外部需求轉變成一個更均衡的模式。這意味着美國出口面臨着更大的機會。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