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皇家銀行2月份宣布了大規模收縮業務的決定。在亞太地區,該集團將出售或關閉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印度、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內的業務。
銀行發言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退出中國市場和中國市場前景以及中國經濟無關。這是一個全球範圍的退出,涉及絕大部分北美和亞太區市場以及全部非洲和中東市場,是集團在金融危機后回歸本土市場的戰略組成部分之一。而中國業務本身在2014年實際上實現穩步上升,甚至取得了歷史最好業績。
如果說蘇皇撤出中國是其主動調整的一步棋,法國歐萊雅集團旗下卡尼爾品牌的退出則更多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法國OC&C戰略諮詢公司合夥人弗雷德里克費瑟日前說,卡尼爾撤出中國是正常的商業策略調整。該品牌是法國歐萊雅集團旗下的平價護膚品牌,在這個領域,中國本土品牌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卡尼爾最終撤出中國,是歐萊雅為了集中精力發展其優勢品牌、提高企業盈利和效率的選擇,與對中國市場前景的信心毫無關系。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別搞錯,中國市場將長期處於棋盤中心,不下決心開拓中國市場者長遠必將付出慘重代價。」費瑟說。歐萊雅集團提供的資料也驗證了費瑟的觀點。
歐萊雅年度財報顯示,2014年歐萊雅在中國全年實現銷售額1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旗下重點發展的巴黎歐萊雅和美寶蓮分別在美妝、護膚和彩妝領域繼續保持中國市場第一大品牌的地位。歐萊雅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首席執行官貝瀚青說:「歐萊雅已投入巨大資源,充分準備好迎接中國美妝市場的重要變化趨勢。我們對中國美妝市場充滿信心。」
「外國企業現在整體上對中國市場前景是滿懷信心的。人們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將中國經濟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不僅對中國經濟增長懷有信心,費瑟還認為,跨國企業應當全面認識和理解中國市場的變化,在保持信心、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同時,還要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創造的新機遇。
低端勞動密集型撤資
此前,松下、夏普、TDK、佳能、大金、無印良品等公司也相繼決定或表示考慮關閉部分國外工廠,利用國內現有產能或新增設備擴大國內生產。對此,日本經濟學家加籐義喜認為,部分日資撤離中國是企業本身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的戰略調整,是對資金和資源重新進行配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并不意味著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他還指出,在日本從中國撤資的行業中,主要是從事紡織服裝、輕工和家用電器等低端或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如此,決定從中國撤資的絕大部分日本企業,并不是真正撤離而是調整,只撤走部分競爭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的部門,沒有哪家大企業表明徹底放弃中國市場。西鐵城公司雖然宣布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但否定放弃中國市場,還表示要積極擴展在中國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