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重點關注

把IPO選擇權交還市場
2015年 04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經濟步入新常態,很多企業的日子不好過,融資難題更加凸顯。尽管央行屢次降息降準釋放流動性,但是僅靠銀行放貸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顯然不現實,股票市場必須發揮更大的資源配置作用。可事實令人無奈:一邊是資金不斷涌入的火爆市場,一邊是排長隊渴求上市的企業,A股市場目前出現的問題再次暴露了市場化程度不夠的弊病,影響其功能的發揮。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577家,其中,已過會28家,未過會549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07家,中止審查企業42家。即便是按照目前最高每月30家的速度,這些企業要全部消化也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况且其中很多企業已經等了不止一年。在成熟的市場,企業會根據行情自行選擇何時發行上市,發行價格由市場各方博弈確定。可是,雖然經過了多輪的改革,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的節奏與價格仍然是監管層說了算。這看似呵護了市場,卻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機制失靈,讓進入股市的大量資金難以有效配置到企業。據悉,面對不可預期的上市之旅,一些企業選擇放弃A股,投入境外市場的懷抱。尤其是一些創新型企業,為了把握住轉瞬即逝的發展機遇,不得不忍痛放弃「在家門口上市」的夢想,轉向更高效的H股或者美國股市。多位市場人士和企業界人士認為,應該在市場好的時候有序加快新股供給,尽快消化排隊企業。從長期來看,要把發行上市的選擇權交還市場,讓企業自主決定。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應有之舉,同時也為下一步實行註冊制改革掃清障礙。

    

 
(來源: )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