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進出口增速雙降
一攬子激活政策醞釀中
【香港商報訊】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3月出口同比下降14.6%,進口同比下降12.3%;貿易順差同比收窄62.6%至181.6億元人民幣,為一年來最糟表現。
3月進口、出口增速雙雙下滑,大大低於預期,且出口增速由正轉跌。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指出,未來一段時期,內地外貿進出口面臨的形勢總體上還是嚴峻复雜的,要實現今年6%的外貿目標,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另外他還透露,為穩外貿,今年還會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如通關一體化等。
6%外貿目標難完成
數據顯示,中國3月以人民幣計價出口同比下降14.6%,經季節調整為下降4.4%;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同比下降12.3%,經季節調整為下降25.1%。數據并顯示,一季度以人民幣計的出口增長4.9%,進口下降17.3%;貿易順差7553.3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6.1倍。
「今年3月份進出口同比雙雙明顯下降,特別是出口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降幅,這主要是受春節假期因素的影響。」黃頌平在分析數據時說。
他進一步指出,除此之外,最近一個時期我們的對外貿易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影響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從出口方面看,首先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出口訂單有所減少,這是近期出口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此外,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競爭優勢被削弱。
而進口方面,一是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仍然低迷,大幅拉低了進口值的增速;二是內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進口意願偏弱。
今年外貿目標為6%,此前內地已經連續3年未能完成外貿目標。對於今年目標是否能完成,黃頌平認為,「外需不振、經濟下行、出口競爭優勢削弱、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等基本面因素對外貿發展形成了明顯的制約。未來一段時期,外貿進出口面臨的形勢總體上還是嚴峻复雜的,要實現今年外貿預期增長目標,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穩外貿政策待出
面對較為嚴峻的外貿形勢,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諸多穩外貿的措施,但今年的穩外貿政策并非止於此。
稍早,海關總署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勝強曾透露,國務院即將出台《關於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黃頌平昨日進一步稱,今年主要從三方面穩定外貿。
在深化改革方面,今年我們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開通關一體化改革,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的改革。「三互」是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還有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深化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三個一」,就是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創新自由貿易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推進通關無紙化改革,全面推廣集中匯總徵稅。
第二,在強化服務方面,我們將建立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機制,支持國際物流大通關建設,創新海關國際合作,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型業態發展。支持開展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進自貿區戰略。
黃頌平昨日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值約為1.45萬億元人民幣,占同期外貿總值四分之一以上。其中出口表現較好,同比增速超過10%,高出同期出口總體增速5.5個百分點。
第三,在優化環境方面,我們將全力推進法治海關建設;推進簡政放權,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加快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規範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性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優化查驗機制;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加強反走私綜合治理,維護進出口貿易秩序。
穩增長壓力大 降準預期升溫
雖然3月進出口數據疲弱有春節因素的拖累,但超預期下滑的事實依然預示著內地經濟的下行風險,穩增長壓力下,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仍亟需放松。
「偏弱進出口數據驗證了1、2月份出口新增訂單、匯豐PMI等先行指標,趨勢表明,中國經濟復蘇無法分享到太多歐美經濟復蘇帶來的需求外溢效應,中長期來看,經濟復蘇更多依靠挖掘內部動力,因此,國企混改、地方債務置換、區域經濟再塑的序列政策無論是在力度還是節奏上都會加快推出。」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稱。
鄧海清并表示,央行貨幣政策上,將有更多配合措施,如貨幣市場繼續引導保持寬松、甚至啟動二季度降準,加速以三大政策性銀行為載體支持東北等區域性經濟產業救助定向計劃。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也認為,從外貿數據觀察,中國經濟需求不足的問題沒有改觀,外需低迷仍在持續,因此經濟即將企穩的預期或被證偽,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進一步出台穩增長措施的必要性沒有下降。對人民幣匯率影響上,劉東亮認為,考慮到3月貿易順差大幅收窄至31億美元,此前制約人民幣波動的因素有所放寬,預計人民幣雙向波動彈性有望進一步上升,若近期美元指數走強,則人民幣可能出現小幅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