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繼3月CPI和PPI等經濟數據先行發布后,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也將於本周起陸續出爐,有關「中國將進入通縮」的預警再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接受內地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CPI同比增長還是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并沒有進入通縮,但還是有一定下行壓力,還是要防範通縮的風險。
未進入通縮但要防範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3月CPI同比上漲1.4%,漲幅與上月持平,今年以來CPI一直處於「1時代」;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縮小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同比和環比跌幅「雙收窄」,但PPI數據已經連續37個月為負。
馬駿表示,下行壓力簡單來說來自於PPI長期負增長,PPI經過一段的時滯會傳導到CPI。他認為,PPI負增長的原因很复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油價格。從國際上來講,由權威機構估計70%的油價下跌是供給面的因素,包括美國的供給面因素和沙特的供給面因素。如果下半年油價有所反彈,由這個方面帶來的通縮壓力會有所緩解。他提醒稱,產能過剩等方面的通縮壓力也要關注。
馬駿說,強烈的通縮預期對投資和消費都會形成負面影響。「比如,消費者覺得明年東西更便宜了,今年是不是就少買一點,會推遲消費;如果投資者形成一個普遍通縮預期,會認為定價能力下降,賣的產品明年會更便宜,利潤可能會下降,就會三思是否還做投資。」
央行維持穩健貨幣政策
對於各方關心的未來是否還會降準和降息,馬駿認為貨幣政策是根據經濟和金融情况的變化而調整,央行無法在目前的時點精確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的變化。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昨日表示,該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IMF:中國經增今年降至6.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天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6.8%,這相比其在2014年10月的預測下調了0.3%。主要原因是中國房地產、信貸、投資的進一步緊縮。
報告指出,去年中國的投資增速有所放緩,這包括房地產市場。然而,投資放緩的影響被中國出台的刺激政策所部分抵消,但預計中國政府將繼續降低近年信貸和投資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脆弱性:「因此,投資者可能會更為擔心未來經濟放緩的風險,這樣的情緒也會折射到目前的投資活動中。」
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將刺激消費者為主導的活動,這將部分減緩中國經濟的下滑。IMF建議,中國應加強金融業監管,同時令存款利率自由化,增加對利率作為貨幣工具使用的依賴性。
根據報告,相比2014年,發達經濟體預期增長加快,而新興市場增長放緩。「中國當局目前將更加重視減輕信貸和投資近期快速增長帶來的脆弱性。因此,我們的預測假設投資進一步放緩,特別是房地產投資。」
「不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在2015年全球增長中所占比重仍將超過70%。」IMF指出,「對於整個亞太地區,亟需機構性改革以重拾經濟效率。特別在中國,金融業和國企都亟需改革以提升資源分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