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中心,是普洱茶的故鄉。2014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第二位,綜合產值居全國第三位,其中普洱茶產量11.43萬噸,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雲南產值超1000萬元的茶企有170多家,超億元的茶企20多家,產品銷往全國多省和30多個國家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2007年普洱茶市場波動后的持續快速理性發展,雲南茶產業已經走出嚴冬,邁向更加理性健康發展之路。香港商報記者 蘭瑤
轉型升級加快走出去
今年入春以來,由於各地加強茶園管理,加之風調雨順,雲南省春茶長勢良好,大部分地方春茶已經開采,品質明顯提升,生產加工穩定,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但是,由於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變化和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結構性變化影響,雲南省部分產品主要是部分高端價位產品價格出現了一些波動。
對此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表示,這是茶葉市場運行中的正常反應,面對新常態下出現的新情况,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對此,雲南省加快了茶產業轉型升級的腳步。在茶園建設方面,雲南采用推進水利工程,開展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出台并推行符合雲茶產業實際的基地建設標準和規範。大力提升茶葉初加工水平,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引導支持企業改造技術、革新工藝、提升裝備,切實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加快茶食品、茶用品、茶藥品和茶化工產品的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
此外,雲茶還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優化重點發展區域、茶類基地區域、重點加工企業區域的布局,調整高中低檔產品結構,重點發展普洱茶、滇紅茶和名優綠茶,突出古樹茶亮點,不斷優化茶類結構。
在品牌配套方面,雲南力圖打造一批經濟和技術實力雄厚、經營管理水平先進、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支持品牌龍頭企業通過兼併收購、聯合重組及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企。
雲茶近年還將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發揮交易市場和物聯網優勢,以扶持建設雲茶交易中心、茶葉批發市場、茶城、網上商城為重點,打造「實體+網店」的線上線下雲茶流通平台。并通過在雲茶銷區舉辦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規模推介會、品鑒會,擴大雲茶市場份額和產品覆蓋範圍。
王平華說,下一步,雲南將打響雲茶整體品牌,打造普洱茶、滇紅茶、名優綠茶三大產品品牌,培育提升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推進中國、雲南名牌農產品的認定。
西雙版納州副州長唐家華介紹說,近年來,版納構建了「大益茶」等一大批在國內、國際茶葉市場占有一定份額的知名普洱茶茶產品或品牌。其次以勐海縣「全國普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實現茶園生態化、加工企業規模化、產品生產標準化、產品功能健康化、知名品牌國際化,以茶農增收、茶企增效、財政增長、就業增加為目標,大幅提高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和產業效率。將市場化程度最高,帶動性最強,影響面最廣為代表的普洱茶產品穩固紮實。
2014年底,普洱全市生態茶園總面積157.4萬畝,毛茶產量9.6萬噸,同比增7.6%,實現總產值107.52億元。普洱市副市長楊衛東說,普洱市正以有機產品為目標,全面建設生態茶園,規範農資市場的管理,推進有機茶園轉換,促進加工標準化生產。2013年,在全面完成生態茶園改造的基礎上,普洱市投入2億多元改造提升了151戶茶葉初制所,促進茶葉標準化、清潔化生產。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打造普洱茶知名品牌。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對重點企業、骨干企業、小微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勵茶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茶葉博覽會,加大品牌營銷。建成了一批以柏聯茶莊園為代表的茶莊園。引進了深圳市深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雲南普洱茶交易中心。
科技助推雲茶發展
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對雲南省的茶樹資源進行了分期、分批全面系統的考察、徵集和鑒定等研究工作。1951年至1957年,對西雙版納境內的茶樹品種資源進行了調查和發掘整理。在考察和徵集的基礎上,茶葉研究所在海建立了占地面積30畝的「國家種質大葉茶樹資源圃」,已收集保存茶組植物28個種和7種非茶組植物的各類資源2000餘份,成為中國大葉茶樹種質資源保存份數最多、種類最齊全的活體保存中心。
上世紀50年代以來,茶葉研究所先后開展了荒蕪茶園墾覆、低產茶園改造及等高條植茶園、密植速成高產茶園、复合生態茶園、有機茶園等新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建立了雲南大葉茶密植速成高產栽培技術理論,在雲南茶區廣泛推廣運用,該技術成果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重大科技推廣項目,在雲南省推廣應用面積達300餘萬畝,并輸出到上沃爾特、馬里、緬甸、老撾等國。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生態茶園概念,并在省內建立了若干個示範點,示範推廣面積80多萬畝。
靠一片葉子創造的利益是有限的,雲南農業大學1972年開辦茶學專業,2005年11月19日,依託茶學專業的特色優勢,學校與龍潤集團共同創建了全球首個普洱茶學院,同時還成立了「雲南普洱茶研究院」。在國家科技支撐、省科技廳等項目支撐下,雲南對普洱茶的科學研究與開發取得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由邵宛芳教授牽頭,雲南農業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醫學部及昆明醫科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展了普洱茶功能成分與保健功效的研究,揭示了普洱茶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防輻射、調節免疫力等方面作用。研究團隊還取得了快速生產普洱熟茶的方法等發明專利,用本方法生產的普洱熟茶產品品質更穩定,加工時間可縮短10%-20%,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規範加工工藝,操作簡單易懂,并且產品具有所選用發酵種茶的特徵,對於保持產品優良品質特性具有積極作用,能廣泛用於普洱熟茶的規模化及規範化生產。
名山古樹茶爭奇斗豔
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介紹,雲南茶葉一是茶樹物種資源豐富。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山茶屬茶組植物有47個種和3個變種中,雲南有35個種和3個變種。雲南擁有獨特的古樹茶(樹齡100年以上)資源,因其具備資源稀缺、風味獨特、品質優良等特點,一批「名山古樹茶」,如班章、冰島、景邁山、昔歸等,成為「雲茶」產業中一個新亮點。
雲南地處高海拔、低緯度,生態良好、氣候宜人、雨量充沛、空氣清新,非常適合茶樹生長。普洱、臨滄、西雙版納、保山、德宏等茶區森林覆蓋率高,水土潔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茶葉乾物質的轉化積累,品質優良。在多年農業部牽頭組織的全國茶葉農殘交叉檢查中,雲南茶葉檢測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
多年來,普洱茶連續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區域公用品牌,2014年品牌價值達52.10億元,市場競爭力第一。目前,雲茶企業中有9個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100多個獲「雲南省著名商標」,大益、滇紅、下關沱茶、庫戎氏4家茶企被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普洱市榮獲「世界茶源」「中國茶城」稱號,臨滄市榮獲「中國紅茶之都」稱號。
雲南有茶葉初制所(廠)8000多個、精制廠1000多個,精深加工規模居全國第二,已初步形成了海、鳳慶、翠雲木乃河三個以茶葉為主的工業園區。近年來,雲南省新產品開發亮點紛呈,很多高科技高附加值新產品如速溶茶、茶粉、茶膏、茶飲料、茶牙膏、茶面膜等新產品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雲南茶葉市場營銷網絡覆蓋國內各省(市、區),并延伸至二、三線城市。據初步統計,全國有2萬多個雲茶代理店、經銷點,營銷人員達3-4萬人,同時,大益、滇紅、瀾滄古茶等茶企步入國際市場,在國外設立辦事機構,雲茶出口量穩步遞增。2014年雲南茶葉出口(含轉口)近3萬噸,創匯近1億美元。
雲南茶區多位於少數民族地區,茶文化中融入了很多豐富多彩、純樸生態的少數民族元素,如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罐烤茶、佤族擂茶、傣族三味茶、白族三道茶、藏族、納西族的酥油茶等,加之少數民族特色的民風、習俗、祭祀、禮儀、民謠、舞蹈、傳說等文化因子的長期融合,進一步增添了雲南茶文化的神韻和魅力,逐步掀起了「名山茶」自駕游熱潮。每年春茶開采期,成千上萬茶商、茶人自駕聚集古茶山,吃住在茶農家,品鑒、購買古樹茶,成為茶山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成為展示雲南豐富多彩民族茶文化的一張名片。
政府介入保護古茶樹
在雲南,現存古茶樹茶園大多分布在地處偏遠的少數民族生活區,群山阻隔道路難行,讓它們躲過了當年「低產茶園改造」等生態劫難。如今隨著道路、通訊、社會交往等發展,古茶樹不可能靠「躲在深山人未識」來消極保護。以前不值錢不高產的古茶樹變身「搖錢樹」,理論上應有利於對其保護,但現實中卻不盡然。對竭澤而漁式的古樹茶采摘的問題,雲南省各州市愈加重視,并且加大力度介入古茶樹的保護。
據不完全統計,雲南全省有古茶園二十多萬畝,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臨滄、普洱、保山、德宏和文山等沿邊州市。2004年一份有已故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先生簽名的「保護雲南古茶樹群落倡議書」發布說:目前,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積最大、古茶樹和野生大茶樹保存數量最多的地方,古茶園、古茶樹和野生茶樹群落,不僅是雲南作為茶樹原產地、茶樹馴化和規模化種植發祥地的「活化石」,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對中國和世界茶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佐證,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是重要的茶樹種質資源基因庫,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景觀價值、文化價值和產業提升價值。
記者了解到,目前,被認為是大樹普洱茶風向標的老班章價格最高可以去到9000元每公斤,最便宜的也要至少4000元每公斤,而易武地區的大樹茶最高去到9000元每公斤,普通大樹茶則能有600元每公斤的低價,差距不可謂不大。
普洱市副市長楊衛東介紹說,野生古樹茶屬國家二類保護植物,應該受到保護。2006年至2007年普洱發生過茶農瘋狂采摘古樹茶的現象,普洱市也曾派出森林公安進行盤查整治。對此,雲南省的一些州市出台過《古茶樹保護條例》對古茶樹進行保護。如今,茶農也慢慢開始意識到合理采摘古樹茶的重要性,基本上都只采春茶和秋茶,不會對雨季茶進行采摘,除了出台保護條例,普洱市還做了一項大工程,就是給全市的古茶樹都建立了管理檔案,讓每一棵古茶樹都擁有一張自己的「身份證」,采摘情况也有據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