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擔融資重任 振經濟 添股市新引擎
2015年 04月 20日 01:12    香港商报
 

    擔融資重任 振經濟 添股市新引擎

    本輪A股行情漲勢之猛烈出人意料,中國投資者正在遭遇歷史罕見的極端行情,似乎任何邏輯都無法解釋市場如此瘋狂的表現。對於本輪牛市的特徵,市場上主要有三個主流的判斷。一曰政策市;二曰杠杠市;三曰改革市。

    受訪專家表示,本輪牛市符合國家戰略。中國股市將要肩負的責任重大,它將告別過去為少數特權企業服務的任務,迎來為全社會融資的新使命,從而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開啟中國經濟新引擎。中國股市正在替代房地產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香港商報記者 蔡易成

    牛市之下的國家戰略

    近期中國股市依舊「牛蹄狂奔」,上證指數已經穩穩站上4000點。但在火爆股市的背后,卻是中國經濟下滑的不爭事實。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創6年新低,可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痛苦的轉型期。一方面是下行壓力加大的中國經濟,一方面是不能成為經濟晴雨表的火爆股市,讓很多人疑惑是什麼原因形成了本輪牛市。而有一種較主流的看法是,政府要通過牛市的財富效應來對冲債務以救中國經濟。

    市場對於實體經濟不景氣,而股市卻能逆勢飛揚的原因有一段較有意思的調侃。問:為何經濟上行股市卻慘跌,而經濟下行股市卻暴漲。答:經濟好的時候大家都出去打工,不好的時候才會聚在村口賭博。關於股市賭博論,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直言,這輪牛市的特徵是賭國運。

    經濟轉型需要牛市

    對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陳善昂表示,股市確實是被賦予了更多使命。因為國企國資改革需要股市;結構調整需要股市;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需要股市;發展實體經濟需要股市;鼓勵創業創新需要股市;穩定外資需要股市。他指出,說賭國運雖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股市對現時中國改革之路有重要意義。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于衛國認為,啟動本輪牛市是國家戰略。「股市,從來沒有被中國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戰略高度。國企改革、推行IPO註冊制、降低企業杠杆率、提高居民財富收入、經濟轉型等等,這些戰略任務的實施都需要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做基礎。換句話說,國家需要牛市,經濟轉型需要牛市。」基於此,他得出結論:「股市將接替房地產市場,成為新的國家戰略。簡而言之就是:不印鈔票,印股票;不賣土地,賣股票。」

    自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有不少政府智囊團隊提出類似「以股市上漲為手段,搞活資本市場的投資功能、融資功能,帶動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強中小民營企業的投融資能力,進而實現經濟結構轉型、拉動消費的目的」建議。可見股市對於中國經濟的作用不言而喻。

    股市替代樓市 打造財富神話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股市正在替代房地產,將打造超級富豪與制造新的財富神話。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認為,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是政府支持。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要健康發展資本市場。李克強總理2014年在天津出席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指出,要大力地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的比例,這也有利於企業降低杠杆率。2015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進一步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政府的支持為股市走牛注入了活力。

    其次是股市反轉。中國已經歷7年的熊市,此番迎來一輪牛市為正常的現象。

    其三,受多重利好影響。例如,港股通的開通,增加了資金流動性,緩解了資金供求矛盾;公募基金增加到2000多隻,募集了大量資金,補充股市資金短缺;融資融券,使得機構和股民能夠借錢生錢,放大了資本融資功能;擬采取註冊制,制度創新增強了市場做多的熱情。

    謹防泡沫引發金融危機

    第四是「實弱虛強」。近幾年,中國實體經濟下滑較嚴重,企業虧損多贏利少,使得資金必然尋找新的機會。與其他國家不太相同,在中國,經濟與股市基本上是背道而馳的,經濟好,股市弱;經濟弱,股市強。現在實體經濟較弱,股市就變得比較強勢。

    最后一個因素是房市走弱。由於政府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使得近幾年房地產幾乎沒有投資價值,大量資金外撤,投向股票市場。

    何維達說,雖然目前股市進入牛市,滬市即將突破4200點大關,有些個股漲了十幾倍甚至更多,有點變得瘋狂了。如果牛市成了瘋市,那麼就值得擔憂了。現在政府需要未雨綢繆,考慮股市泡沫及其危害,否則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警惕杠杆市風險

    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上證50和中證500期指上市儀式上特別提示到股市的風險。肖鋼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市呈現持續上漲的走勢,許多新投資者紛紛開戶進場,新入市投資者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對股市漲跌缺乏經驗和感受,對股市投資風險缺少足夠的認識和警惕。他提醒投資者,決不可受「寧可買錯、不可錯過」等觀點誤導。要充分估計股市投資風險,謹慎投資、量力而行,不跟風、不盲從。

    本輪行情開始以后,各路資金跑步入市,「杠杆」成為市場的熱門話題,融資、配資、分級基金、信託等等熊市中少人提及的話題一下子成為熱點。以至於有人稱這波牛市為「杠杆牛市」。

    從2000點到4000點,滬深兩市的融資融券餘額從4000億元升至17000億元,兩融杠杆交易的興起助推了A股的這波牛市行情。陳善昂指出,用融資杠杆買入股票是本輪行情的最大特徵。市場充裕的流動性被認為是推動這波行情走牛的重要因素。前有降準降息,當央行行長周小川拋出「結構性貨幣政策釋放的資金進入股市,也能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的論調,更加固了不少股民堅定的信心。但隨著杠杆的加入,股市的高風險便更加凸顯,陳善昂直言,少數人賺錢,絕大多數人虧錢永遠是投機市場的鐵律。肖鋼的表態并不是嚇唬普通投資者,而是嚴肅地提醒他們風險的存在。「要時刻警惕風險,從長周期角度,普通民眾應當首先定投指數基金。」他說。

    杠杆是把雙刃劍

    對於股市杠杆的問題,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則表示,有三個原則需要投資者特別是小投資者遵守:一是用餘錢買股,二是不要借錢買股,三是不要賣房買股。他表示,杠杆的風險也有不同,比如如果買了分級基金,可能只有暫時的賬面損失,最終有可能可以回本,如果是券商融資的話,最大的損失就是本金,但一旦借錢炒股,無論是銀行的,還是配資的,就有可能變成負資產。而股市融資相對於貸款買房,銀行會根據購房者的收入情况設立貸款額度,很好地控制風險,而且無論如何還有房子作為不動產,風險比隨時有可能大跌,被平倉的股市融資要小得多。

    他認為,大多數股民并不能夠理解杠杆,更不用說運用杠杆,這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沒有經歷過中國股市初創階段大起大落,甚至沒有經歷過熊市的股市新手來說,使用杠杆的風險則十分大。「炒股說到底就是人性的修煉過程,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控制心魔的,使用杠杆的結果往往是越用越大,最終停不了手,成為杠杆的奴隸,成為人性中無度的貪婪的犧牲品。」他說。

    泡沫隱憂 改革牛需披荊斬棘

    近一段時間以來,多領域改革舉措密集出台,從「互聯網+」行動計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財政部下達萬億元地方存量債務置換債券額度,從「一帶一路」框架性文件出台,到信貸資產證券化註冊制開閘,從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到樓市調控政策放松等,接踵而至的新政策都為A股營造著焦點和熱點。據此,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改革牛」的輪廓正日漸清晰。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通過體制機制變革產生改革紅利,股市也由此受益,這是「改革牛」出現的基礎。但無論改革能夠帶來多少紅利,其釋放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期間存在的波折不容忽視。

    多數小微企仍難融資

    需要重視的是,在「改革牛」的大環境下,股市部分板塊出現的泡沫讓人擔憂,投機者爆炒題材概念,將諸多不確定性拋於腦后。另外,股市走牛,股票發行量增加、直接融資比重提高,雖一定程度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但不宜誇大這種作用。正如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所言,對比數以萬計的中小微企業,目前A股上市公司有2700多家,即使再上市數百數千家,也只占中國企業總量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火爆的股市難以解決大量企業仍面臨的融資難題。

    不過,陳善昂卻認為,對股市的作用不能過分苛求,股市的繁榮對中國經濟有特有積極的作用。一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的突出特點是「以銀行為主導」,這種金融結構是扭曲與脆弱的,蘊含著巨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而「以股市為主導」的金融結構卻有很多優勢。對於企業來講,銀行融資只能錦上添花與釜底抽薪,而股權融資則習慣於雪中送炭。與支持傳統經濟的銀行貸款相比,股權融資更支持創新型經濟。還有一點是,通過銀行融資的存款人承受風險能力弱,容易發生系統金融風險,而通過股權融資的股票購買者承受風險能力強,不容易發生系統金融風險。

    股市支持實體 紮實建設制度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股票市場里這麼多實體經濟的企業,從石油、化工到建築、基建、農業、食品工業,他們都在股票市場上融資,他們也都在銀行開有賬戶,在銀行借錢,這些資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從股票發行角度,多數是實體經濟的企業通過股票市場來融資,使實體經濟得到了發展。因此,說資金進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實體經濟周小川并不同意。

    「確實有一些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中其他的環節中有一些金融交易有可能脫離實體經濟,是一種純粹的投機炒作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概而論,好像去了股市就是不支持實體經濟。」周小川強調。

    其實正如周小川所言,股市好對市場經濟也有支撐作用。必須承認的是,中國資本市場本質上仍然屬於新興市場,新興加轉型的市場弱點是:盲目,無序。因此只能靠紮紮實實的制度建設,縮小和發達資本市場的差距。應該腳踏實地,清醒應對各種問題,夯實股市發展的制度基礎。股市存在的問題仍需要管理層下苦功夫整治,只有將治市進行到底,高漲的股價才不會曇花一現,牛市的腳步才能走得又實又穩,「改革牛」也不會變味成大賭局。

    創業創新需股市支撐

    陳善昂表示,新一屆政府提出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正需要股市作為支撐。因為隨著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過去那套增長方式必須轉變。中國經濟的遠大未來靠的不再是國企,而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大眾創業。要激活大眾創業,就必須降低全社會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而這又需要激活直接融資渠道,股市因此被寄予厚望。另一方面,中國的貨幣總量已經全球第一,繼續做大增量不是良策,盤活存量才是關鍵,股市如果得力,將有利於資金從低效領域向高效領域轉移,實現資金存量的優化配置。如此,既能激活大眾創業,又能將部分企業的債務風險轉移到股市。

    可見,目前股票已從單純虛擬金融衍生品轉變為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股市將要肩負的責任重大,它將告別過去為少數特權企業服務的任務,迎來為全社會融資的新使命,從而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開啟中國經濟新引擎。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黄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