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巴鐵」是怎樣煉成的?
2015年 04月 21日 01:52    香港商报
 

    

    「巴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20日抵達伊斯蘭堡,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一次巴方期待已久的訪問,巴政府自然高度重視,這從超高規格的接待上就能看出來。習主席的專機進入巴基斯坦領空后,巴方出動八架梟龍戰機為其護航;到機場迎接習主席的,則是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及總理謝里夫。這樣的接待規格在外交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另一方面,中國輿論對巴基斯坦的感情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媒體近來大都用「巴鐵」來代指巴基斯坦(指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鐵哥們」)。照理說,中巴在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種族構成等諸多方面都大相迥异,雙方為何能形成這樣的「鐵哥們」關系呢?這樣的關系是否會顛覆「國家間沒有永恒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個著名的外交命題呢?

    戰略需求促成「鐵哥們」關系

    中巴關系的歷史其實非常短,巴基斯坦原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英國實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才宣告獨立。1951年,中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不過,當時的巴基斯坦還是西方陣營的盟友,在諸多涉華事務,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地位以及台灣、西藏等問題上,追隨西方,中巴關系因此非常冷淡。

    給中巴關系帶來戰略機遇的是60年代。1962年,中印發生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戰爭。作為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理所當然地站在了中國一邊,毫不留情地批評印度以及支持印度的西方國家,巴國旗幟鮮明的立場當然贏得了中方的好感。而中國在對印作戰中的突出表現,也讓巴基斯坦看到了聯中抗印的戰略機遇。后來的事實證明,巴基斯坦確實有戰略眼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實力本來就不及印度的巴基斯坦,由於戰略和戰術方面的失誤,很快陷於岌岌可危的狀態。在此緊要關頭,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從政治、外交到軍事裝備的全方位支持,巴基斯坦因此得以轉危為安。自此,中巴「全天候」關系開始正式起步。

    巴基斯坦對中國的恩情當然也是銘記於心。1989年中國發生政治風波后,美國等西方大國不遺餘力地推動聯合國通過制裁中國的提案。一些與中國有着傳統友誼的成員國比如非洲國家、朝鮮等見風使舵,選擇了折衷立場,投下了弃權票。但同樣被美國施以重壓的巴基斯坦,卻義正辭嚴地在投票時表示,「堅決反對聯合國公開干預成員國內政的錯誤,特別是干涉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事務。」須知,全世界作出類似表態的國家只有兩個,另一個是古巴。

    進入新世紀后,中巴全天候友誼歷久彌新。這期間,兩國與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大國的關系都曾發生過這樣或那樣的變化,但這種變化絲毫沒有改變雙方的「鐵哥們」關系。顯然,發展全天候關系是中巴的既定國家戰略,并非基於一時利益的權宜性安排。

    中巴關系不全是利益交換

    常言道:外交上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巴關系是否會顛覆這個著名的外交命題呢?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中巴「鐵哥們」關系同樣源於相互間的戰略需求,并且這種戰略需求也是隨着時代變化而相應變化的。比如,進入新世紀后,雙方在反恐、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就空前加大。不過,中巴「鐵哥們」關系決非純粹的利益關系。在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考驗后,雙方現在已經達到了以心換心、高度互信的境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純粹的利益交換關系。這就好比夫妻,雙方談戀愛的時候,當然會考慮對方的條件,比如容貌、財產、地位等功利性因素,但經過了長期的共同生活,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會形成相濡以沫的超功利關系。事實上,現在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戰略需求,已經明顯低於巴方的對華需求,但中方并沒有因此有任何疏遠「巴鐵」的意思。

    其實,中外關系也曾經產生過不少「同志加兄弟」式的特殊關系,有的還是「用鮮血凝成的特殊關系」,比如中朝、中越等,但現在看來,這些關系都沒法跟中巴關系比。看來,意識形態、文化淵源、種族相近都不是國家間親密關系的可靠紐帶。以心換心、真誠相待的「國品」,才是中巴關系最「鐵」的根本原因。香港商報評論員 余永勝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黄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