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具有生物多樣性,雲南還擁有氣候類型的多樣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這些多樣性造就了雲南豐富的中藥、民族藥資源及栽培和使用知識,為雲南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奠定了紮實基礎。目前,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藥(民族藥)是其最具創新活力、最具發展潜力的領域。香港商報記者 李明
「雲藥」成滇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產業
「十二五」以來,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省發展最好的產業之一。2010-2013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長,營業收入、產值、利潤增長速度位居西部前列。2014年,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已達1013億元,其中,實現種植產值218億元,工業總產值348億元,商業銷售收入447億元。
2014年,全省工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5家,其中超10億元的企業4家。雲南白藥利潤總額在全國醫藥百強企業中排名第3位,沃森生物、一心堂、龍津藥業等相繼成功上市,雲南生物醫藥類上市企業達到5家;單品種銷售億元以上達43個,其中10億元以上4個。雲南白藥系列、三七系列、燈盞花系列、雲南民族藥系列、以疫苗為代表的生物制品系列成為支撐雲南生物產業跨越發展的大品種。
目前,雲南省已擁有雲南盈谷生物、雲南華信潤城生物醫藥、雲南合沐百奧生物技術創新3隻生物醫藥相關創投基金,基金總規模7.98億元,國家參股1.5億元,雲南省參股1.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4.98億元。由雲南省民營資金發起設立創立股權投資基金等一批基金,國內外知名風投、創投均加大了對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關注和投資。此外,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雲南生物醫藥中小企業推出了專利質押、應收貸款質押、經濟合同質押、金融商業合作社等系列金融服務新產品,對改善生物醫藥中小企業信貸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積大制藥、維和藥業等企業參與的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成功發行。
2015年4月3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藥(民族藥)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做好「規範中藥材種植、延伸產業鏈、完善市場流通體系、深度挖掘發展潜力、推進雲藥之鄉建設」五件事,將中藥(民族藥)產業培育成為富民興滇的新興產業。力爭到2017年,全省中藥(民族藥)總產值達到9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20年,全省中藥(民族藥)總產值達到14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建成國際化天然藥物產業基地。
科技支撐「雲藥」持續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產業的發展與科技引領和支撐密不可分,雲南省一直注重以科技促進「雲藥」產業發展,提出了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天然藥物原料基地和重要的天然藥物、生物疫苗研發生產基地的長遠目標。據第3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中藥材資源有6559種,總量占全國的51.4%。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35大類、43個劑型、5000多個品種的中成藥,使用雲南中藥材達3500多種。雲南自主研發、全國獨家生產的藥品品種(劑型)達280多個,其中中藥、民族藥、天然藥就有250多個。中藥(民族藥)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生物醫藥產業中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領域,近年來中藥(民族藥)工業產值占全省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
雲南省以牽頭實施「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雲南)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雲藥」產業發展。通過出台政策,實施生物醫藥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新產品開發計劃等科技計劃,在中藥材良種選育、繁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加工,新藥研發,上市藥品大品種二次開發,藥品生產技術研發,科研平台建設、示範基地建設、人才團隊培養、企業發展等許多重要方面取得了系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了由國家駐滇科研機構,地方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醫療機構等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各環節,雲南省已經組建了一批國家、國家地方聯合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實施了一批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截止目前,雲南省在生物醫藥領域已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3個,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7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35個,及藥物安全性(GLP)評價中心1個和臨床試驗(GCP)機構5個。
近年來,雲南省天然藥物研發能力明顯提升,生物疫苗研發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施藥品二次開發,明顯增強了「雲藥」大品種的市場競爭力;中藥材種植面積從2008年不足100萬畝達到650萬畝以上,三七、燈盞花、石斛、天麻等中藥材大品種已獨立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一項中藥研發項目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打破了中國中醫藥領域10多年來沒有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局面;「三七」、「三七種子種苗」兩個標準通過國際化標準組織(ISO)立項,為雲南中藥走出國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獲批准註冊,在全球引起轟動。科技為「雲藥」產業近10年保持25%以上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核心支撐和引領作用。
未來,雲南省仍將繼續推進建設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科技入滇、科技與金融相結合、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雲南基地建設等工作,組織實施生物醫藥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專項等,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科技服務平台建設,鼓勵企業、科研單位「引進來」、「走出去」等方面工作為重點,支撐引領「雲藥」產業可持續發展。
多措并舉確保「雲藥」安全
近年來,中藥材種植業成為投資熱點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專業種植公司、合作社及種植大戶,農民參與熱情也空前高漲。那麼,雲南省在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中,將如何保障藥品安全呢?
為此,雲南省成立了中藥材種植行業協會,以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信息收集網絡,收集整理全省種植中藥材品種、面積、病蟲害、藥材產量和市場信息,對重點大品種建立數據模型,預測預判發展趨勢,引導種植戶有序發展種植,從而降低市場風險。同時,收集整理全省地理信息,指導種植戶在適宜的地區種植適宜的藥材,保障藥材道地性,為市場供應優質中藥材。
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為支持生物醫藥健康發展,將組織開展民族藥、道地藥材指紋圖譜研究,推進中藥材GAP認證;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引進藥品生產企業以及大型醫藥物流企業;對民族藥產品的註冊、GMP和GAP認證等工作提供技術、政策諮詢和相關服務,積極協調將條件成熟、符合國家標準的民族藥藥材、制劑品種優先推薦進入國家藥品標準。下一步,雲南省將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行業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中藥材種植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推進中藥材種植標準和管理規範制定,加強市場交易和流通監管,確保「雲藥」始終安全可靠,打造「雲藥之鄉」品牌,打造中藥材大品種品牌,樹立雲南藥材就是高品質藥材的良好市場形象。
面對障礙,三七如何基業長青
作物栽培忌連作,這是自然規律。同一作物或近緣作物連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會產生產量降低、品質變劣、生育狀况變差的現象,這就是連作障礙。其對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影響,三七就是連作障礙尤為明顯的作物:由於三七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喜陰、喜潮濕)和品種的單一性,加之種植生長年限長,種植過程中的土壤養分虧缺嚴重,植物有害物質積累(病原菌)、土壤生物群落變化等,在老三七地上重复種植時易造成根腐等病害發生,嚴重影響三七的產量和質量,有的還可能造成絕收,這就是三七種植業稱謂的「三七連作障礙」。
以傳統方式種植三七,即使經過20年的輪作周期依然不能避免三七病蟲害的發生。面對「三七連作障礙」,一方面七農只能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致使三七產品質量下降;另一方面造成三七適宜種植土地資源稀缺,導致七農將種植地域從適宜種植區域向次適宜地區轉移,這不僅增加了七農的種植成本,還嚴重影響了三七的產量和質量。「三七連作障礙」已經成為廣大七農極為關注的熱點和難點,也成為制約文山三七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如何破解連作障礙難題,成為三七產業能否基業長青的關鍵。
面對這一困局,雲南省各級政府和企業不斷加大「三七連作障礙」科研力度。提出加強人工栽培適生環境參數和人工栽培技術措施研究、加強抗性品種選育、調整栽培制度合理輪作、化學藥劑與生物防治結合、連作障礙土壤生物修復、工廠化種植等措施。其中一些研究已經初見成效,2014年底,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成功選育出「苗鄉三七一號」和「滇七一號」兩個三七品種,結束三七自人工栽培幾百年來沒有品種的歷史,極大的提高了三七自身的抗病性。
雖然在應對「三七連作障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是我們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作物連作障礙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統內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明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還需進一步研究。三七由於其品種的單一和特殊生長環境,導致連作障礙的因素更加复雜。加之三七主產於文山,其特殊的地域性限制,使國內外研究三七連作障礙的科研項目數量極少,增加了文山三七通過引進技術走出困境的難度。
文山三七如何才能徹底打破障礙走出困局?其路漫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