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支撐帶」+「四個自貿區」
新常態下中國勾出經濟藍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為「三個支撐帶」。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三個支撐帶」成為中國拓寬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戰略。業內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在於「互聯互通」建設,這給中國將帶來大量基建項目,也促進中國過剩產能的化解,及其他產業的發展。而長江經濟帶則主要承擔運輸網絡和優化產業規劃的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則意在建設環渤海經濟圈。此外,自貿區建設亦迎來新階段,除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實驗區之外,自貿區也成為「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對外開放大背景和小氣候的「疊加」,或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利好。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西部成為開放前沿
湖南省社科院教授張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連接歐亞,對外開放的經濟走廊。從預想上看,發展「一帶一路」首先是在沿途國家開展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歐亞各國取得共贏的基礎。同時,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也會帶動國內大量產業,如鋼鐵、建材等產業的發展開辟了市場。且由於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頗具優勢,可以猜測,未來在「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基礎建設方面,中國的基建企業、勞工,都可以有更多「走出去」的機會,亦能為產能過剩的重化工業開辟廣大市場。
他說,中國是一個經濟發展很不平均的國家,東部的富庶與西部的貧困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西部大開發」戰略一直備受政府重視。「但西部大開發一直是中國經濟建設的薄弱環節,『一帶一路』的建設,能夠推動西部大開發取得更大進展,甚至讓西部成為中國開放的窗口。」
張萍以新疆為例指,新疆幅員遼闊、經濟落后,且矛盾复雜。「一帶一路」建設如若順利,新疆的區位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變成中國開放的前沿,從而為西部大開發帶來機遇。與新疆接壤的國家,本身經濟條件并不優越,但是坐擁大量資源不能開發,基礎建設也很薄弱。中國正可利用這種現狀,對其輸出基礎建設,與鄰國形成雙贏。
互聯互通帶動產業發展
如何把「一帶一路」的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在於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溝通是重要保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優先領域。當然基礎設施不只包括修橋建路,還有油氣管道、輸電網、跨境光纜建設等。貿易暢通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資金融通重點在於亞洲貨幣金融體系建設與金融監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醫療、科技、文化等多層面的合作。
中國社科院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先在於互聯互通建設,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按照亞投行確定的八萬億規模來看,還是很可觀的。第二就是包括產能轉移、港口建設、經濟區建設等國際產能合作,這能拉動國內的相關設備出口,也有助於消化富餘的產能,促進一部分人就業。「一帶一路」對於服務貿易也大有裨益,中國對相關國家的人文交流將隨著「一帶一路」得到更加廣闊的舞台。
借勢打造服務貿易強國
有學者表示,「一帶一路」是中國轉型為服務貿易強國的契機。一方面,「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平台。以服務外包為例,2014年1至11月,中國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918.4億美元和68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5%和29.2%。其中,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06.1億美元和80.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3%和31.5%;承接東南亞11國的服務外包執行金額43.2億美元,同比增長達50%,均超過了服務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將為中國成為服務貿易規則的「引領者」創造機會。從世界範圍看,新的服務貿易規則正在形成,這給中國創造了好機遇。「十三五」中國有條件以自貿區為平台,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
「長江經濟帶」需通盤謀劃
關於「長江經濟帶」,陳耀認為,它實際上是依託重要的交通干線,比如「黃金水道」、鐵路等,把干線周邊城市串連在一起,形成的一種經濟有緊密聯繫的帶狀經濟體。改革30年過去,經濟重心仍然以沿海地區為主,現在沿海經濟比重占到全國50%以上。沿江弱一點,按11省市、6億多人口,GDP占到40%多。沿海沿江發展不平衡,很多潜力沒有發揮出來,包括水運優勢、資源優勢,還有很多發展空間有待發揮。
陳耀表示,「三個支撐帶」中,長江經濟帶的主要作用在於綜合經濟運輸網絡。「九省兩市」的道路聯通、基礎設施的對接等方面要做很多事情。另外,長江經濟帶還要做一些產業合作的規劃,由於長江經濟帶的具體措施還不多,所以無法做太多預測,可能長江中游的城市群,將是長江經濟帶的重點。
張萍則認為,「長江經濟帶」除了上述作用以外,與「一帶一路」也是一脈貫通的。他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開發順序是從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長江經濟帶將中國的東中西部連接貫通,又與對外開放的「一帶一路」相結合,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的崛起,主要通過長江沿岸的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而這三大城市群又承擔不同的經濟分工。如長三角,以上海為首,負責出口、金融等行業,中游和上游的城市群則主要承擔制造業和重工業,以長江水運為交通網絡,能夠打造出「一條龍」式的經濟帶。
陳耀認為,「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有兩手,一手是軟的,一手是硬的。軟的是通過改革激發活力,硬的是要實實在在有一些推動的項目。關鍵不在於有沒有項目,而是要搞什麼項目。長江經濟帶將來要推進一體化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一些包括資源開發、環境整治的產業項目。大的工程項目,相關部門會通盤謀劃。」
「京津冀經濟圈」功能布局待優化
三個支撐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又能為中國經濟帶來何種動力?陳耀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是對河北的經濟進行拉動。「河北要淘汰掉一部分落后產能和高污染行業,所以相應的要對河北進行經濟的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故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在河北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和培育新興行業,縮小三地的經濟差距。」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擁有完整齊備的現代產業體系,也是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要承載地。據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2015年要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從戰略位置看,由於京津冀地區正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因此加快該地區的快速發展,有利於實現中國新絲綢之路戰略下對東北亞、中亞以及歐洲等的全方位開放,進而帶動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擴大中國經濟的影響範圍,成為中國北方向東北亞、西亞、中亞、歐洲全方位開放的門戶地區。
自貿區與支撐帶疊加利好
今年3月24日粵津閩自貿區方案的通過,進入了自貿區「第二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四個「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高地」已經準備完畢。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并將「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建設都列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內容。
自貿區建設對正在推進的新一輪改革開放意義深遠,除要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繼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也是「三個支撐帶」的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除與「一帶一路」戰略深度融合之外,4大自貿區還憑藉自身特點和功能,分別鏈接「四大板塊」和「三支撐帶」,成為戰略聯動的關鍵節點。具體來看,廣東主打「港澳牌」,將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為重點,進一步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與加快經貿規則與國際對接;天津戰略定位將挂鉤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大陸與台灣距離最近的省份,福建重點突出對接台灣自由經濟區;上海牽引長江經濟帶,金融創新仍是重中之重。
陳耀表示,「一帶一路」為自貿區所在地區提供了開放的契機,借此構建內陸、沿邊與沿海開放的全方位開放體系。如果說「一帶一路」是從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高度出發,那麼自貿試驗區則是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行政管理簡化等具體方面先行先試,為中國與國際貿易談判積累經驗。另外,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一帶一路」提出的五通問題與自貿試驗區的四化任務也有相通之處,比如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正與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