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青年與創新
2015年 05月 04日 00:48    香港商报
 

雖然「創新」這一現象在當下中國的企業中,還是屬於稀缺品種,卻不妨礙「創新」一詞成為席卷整個中國經濟圈的主流詞汇。創業也同樣如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呼聲中,從南至北,創業者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在這個充滿商業氣息的「五四」節日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穿越百年的創新力量。

「五四」帶來的創新時代

96年前的今天,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這場運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歷史的偉大進步。「五四運動」建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現在來看,「五四運動」的精髓就在於「創新」。這個時代是創新的時代,而青年又是最富創新精神的群體,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勇於創新創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所以,青年既是創新精神倡導者,也是創新精神的實踐家,在百年后的商業時代,青年仍然是創新的主角,更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堅力量。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認為,青年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中國有為數眾多的受過良好教育,聰明、勤奮的青年,他們從來都不缺乏理想。但是,青年一代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要助力中國崛起,最最欠缺的還是創新的思維方式,以及創新所必備的多元化的能力。如何讓年輕人在更注重素質培養的教育體系中成長?如何能為青年創業者提供最好的創新平
台與產業環境?如果將年輕人的創新激有效情轉化為市場上的實干和成功,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就會出現喬布斯那樣的風雲人物和全球化的高科技企業。

創新的生命——盈利

然而,不是所有創新都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對一個企業而言,什麼才是創新?新產品能否等同於創新?

《源創新》作者謝德遜認為,對一個國家、地區,或某個企業來說,創新的意義不在於新科技、新產品或新服務,而在於創造新價值,沒有價值的新科技或新產品不能帶來利潤,只是浪費資源。因此,可以這麼說,創新的生命在於能否給企業、給社會帶來價值,也就是說盈利才是創新能否存在的關鍵。

鼓勵創新,似乎已經成為業界流行的口號,但根據歐洲權威機構的統計,創新有80%是失敗的,在創新上浪費的巨大人力物力投入是驚人的,一個蘋果起來了,并不意味著所有創新都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有人表示,我們想要的創新,必須是基於原有的基礎,利用本行業內多年的經驗,大膽啟用新想法而實現的一種策略。如果為了創新而創新,急功近利的心理會打破事物本身的規律,反而難以實現,倒不如默默改變企業的文化,逐漸鼓勵一些帶有新意的做法,或者成立一些興趣小組一類的非正式組織,先有創新的土壤,才能收獲創新的果實。遺憾的是,尽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企業幾乎沒有,所以,假如當創新也成為績效考核里的一個指標,那麼也就失去了創新的生命。

香港商報記者明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