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機週刊

互聯網+與工業4.0
2015年 05月 11日 00:00    香港商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屋的考察,使「互聯網+」這一概念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總理在與「創客」們的交流過程中,將「互聯網+」提到了穩增長保就業的高度,并指出「創客」的奮斗形象要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升級,成為創新中國、智慧經濟的重要標識。

    「互聯網+」這個詞語的真正價值,在於它體現了未來的商業中心是以產品為基礎、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為服務前提的整套解決方案的全新商業模式。這種商業形態的表現,便是廠商的生產制造不再以單一的產品制造為基礎,而是為消費者提供全系列的解決方案,這同時也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所在。

    「工業4.0」的機遇與挑戰

    實際上,李克強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了中國「工業4.0」的布局。去年4月份,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概念橫空出世,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走紅,也讓全球5000多家企業振聾發聵。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簽署《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開展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工業4.0」合作。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博士認為,「工業4.0」以智慧工廠和智慧生產為中心,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為基礎,使生產設備獲得智慧,使工廠實現自律的、分散式生產方式。它有望幫助中國實現彎道超車,完成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

    郎咸平認為,只要工業4.0在全球鋪開,假如中國沒有跟上工業4.0的腳步,中國制造業將全線崩潰、解體。

    但能否與全球同步邁入「工業4.0」時代,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取決於基礎信息化管理。智慧工廠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個性化和定制化產品,也就是說,「互聯網+」決定著中國「工業4.0」的進程。

    核心:滿足市場與用戶需求

    從單一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到引領產業鏈融合和經濟結構變革,「互聯網+」所帶動的社會效應正日趨顯現。對於這種通過產品本身引領經濟變革的現象,有人認為這是工業革命發展到4.0階段的產物,在各行業更加注重產業和生態戰略建設的趨勢下,「互聯網+」的概念和效應正在得到進一步體現。這種通過產品為基礎而實現的聯動效應,不僅可以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對於產業鏈來說,也意味著新的機會和選擇。通過用戶為中心打造全新的「互聯網+」戰略,這在目前已經成為趨勢。

    工業4.0被官方定義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提出這個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相結合的手段,讓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在可預見的未來,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將會成為工業4.0時代的三大主題,并由此衍生出自動化、3D列印、無線射頻技術、工業以太網等數以千億計的制造產業鏈。但中國還存在相當一批企業,它們僅處在3.0或3.0以下的水平,其瓶頸不單單只在企業內部的生產制造信息化上。

    因此,有人認為,「工業4.0」作為重塑先進制造模式的重要戰略,關鍵是要幫助企業在管理上打通內部的橫向壁壘和外部的縱向壁壘。而「互聯網+」通過對產品、營銷和商業模式的冲擊和改善、優化,使得新的經濟主體在基於用戶與市場為中心的前提下而發生調整,并為企業的未來走向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式。可以這麼說,在中國,「工業4.0」與「互聯網+」既互為前提,也互為驅動,但他們擁有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明宇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