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海外投資者仍慎對A股牛市
2015年 05月 12日 00:51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綜合報道】多年來,西方的基金經理們投入中國股市的資金比例,通常不及明晟新興市場指數(MSCI)等基準指數所包含的中國股票權重,這種謹小慎微讓他們在近期A股的牛市少賺了很多錢。一些基金經理稱,鑒於中國政府正在推行改革,所以他們決定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隨着價格上漲趨勢開始減弱,今年到目前為止,投資者已經從面向中國的股票基金撤出了193億美元,這一資金外流勢頭更已持續了12周。不過,中國央行周日的減息舉動,則引發全球市場高度關注。

  質疑股市驅動因素

  管理着Fidelity Emerging Markets Fund的基金經理西穆尼加稱,他不願意投資中國股票,導致其在投資組合中的占比較低,令他錯失了業績大漲的機會。但他希望股東們理解他的謹慎做法。在這只規模37億美元資產的基金中,中國股票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5%,按單個國家來看仍是占比最大的。不過西穆尼加預計今年中國股票不會帶來巨大收益。尽管今年上證綜指節節攀升,但他沒有改變配置,其理由是,中國股市飆升30%主要是受大型國有企業帶動,但這類大國企的利潤預期值得懷疑。

  截至上周五,西穆尼加的Fidelity Emerging Markets Fund上升4.2%,而MSCI指數上漲了8.2%。各種新興市場基金的平均升幅為6.6%。許多基金經理也面臨相似的處境。每當中國市場上漲時,那些擔憂中國市場的投資者表現就會遜於其基準。然而他們認為,不希望在特別高的水平買入從而給未來回報留下隱患,因此不願提高對中國的資產配置。

  盈利能力6年最弱

  與此同時,在投資於新興市場股票的基金中,基金經理們近期已經從中國市場轉向其他市場。數據供應商EPFR的數據顯示,4月30日至5月6日,全球資金本周連續第三個星期大幅流出中國股票(包括QFII、RQFII等外資以及中國ETF投資於A股、B股和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資金部分),净流出規模約為7.4億美元,其中净流出中國股票ETF的規模達到了5.4億美元。同期滬指累計下跌5.3%,創2010年7月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有分析師稱,A股持續飆漲、盈利能力降至2009年以來最疲弱水平,中國股市已變得昂貴,大量外資投資者目前持有這一看法。

  未來資產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長查達表示,受政策驅動的升勢已經結束。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650億美元。查達最近拋售了部分中資保險和銀行類股,該公司亞洲股市基金中與中國相關的配置降低了6個百分點,降至與中國股票在新興市場相關指數所占權重大致相當的水平。他說,如今他要看到經濟數據回暖,才會增加對中國的投資。

  仍有基金睇好政策彈藥

  另有一些基金經理稱,現在就認為A股牛市行情已經終結或為時過早。中國的散戶投資者一直都在推動股市上漲。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的執行主席麥樸思表示,由於中國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有限,此輪升勢的持續時間很有可能大大超過預期。而在如何刺激經濟方面,中國政府還有很多彈藥。

  受中國周日減息0.25個百分點的消息提振,亞洲股市大漲。上證綜指在上周大跌5.3%后,昨日反彈近3%。深圳股市表現也名列亞洲股市前茅,昨日急升3.2%。日經指數則升1.3%,韓國Kospi指數也錄得1%升幅。杰富瑞的經濟學家表示,這是在疲軟的貿易數據公布后,中國央行隨即推出的刺激增長的最新舉措,它表明中國正在背離「全球最緊縮貨幣政策之一」。

  中國操盤金價仍需時日

  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出產國和黃金進口消費大國,中國投資者對於黃金的熱情顯然與中國在黃金市場的定價能力難以匹配。不過隨着上海自貿區推出黃金國際版、芝商所(CME)推出首個實物交割的一公斤黃金期貨合約,新的黃金定價機制因素已開始出現。有外媒稱,中國國內外現貨及期貨之間的聯動加強意味着「中國因素」將逐漸擁有話語權。

  去年9月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版已經正式啟動,而為了籌備上海自貿區黃金國際版,上海去年前8個月就累計進口價值159.8億美元的黃金。上海黃金交易所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黃金現貨商品交易所,據估計,中國當前的實際黃金儲備已經達到了3510噸。

  CME將重心轉向亞洲

  由於黃金所特有的貨幣屬性,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中國黃金國際版,有利於形成跟國際接軌的上海金基準價格體系。中國已計劃今年發布人民幣黃金定盤價,該價格將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來確定。此外,在西金東移的背景下,作為全球兩大定價體系之一的紐約金也在將其重心逐漸轉向亞洲。

  CME今年1月推出首個實物交割的一公斤黃金期貨合約,其執行董事亨納布爾對此稱,在中國和亞洲的黃金需求量如此顯著的情况下,捕獲這些特定價格信號十分重要,所以他們也希望有一個能夠在全球平台上交易的地區合約,任何可提供更多信息和價格指標的市場發展都是好事。

  中國須加大開放力度

  不過,就現階段而言,「西金東移」到「西價東移」可能仍需時日。新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黃金價格定價尽管此前傳出可能會有中國銀行參與,不過最終還是由國外銀行所「控盤」。有專家稱,目前金價基本是歐美市場說了算。從現在的實際情况來看,中國需要穩步發展黃金市場,逐漸取得全球黃金定價權。中國需要加大黃金市場開放的力度,加快中國黃金市場與國際黃金市場接軌的步伐,積極為中國黃金市場成為國際黃金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條件。

  京基建計劃遭私企冷待

  兩年半前,中國曾承諾讓市場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然而,隨着經濟增長放緩,中國正求助於以往國家層面的應對舉措來加快經濟增長引擎的運轉。

  《金融時報》旗下機構「中國投資參考」的研究總監哈爾平稱,中國央行決定開始接受地方政府債券作為低息貸款的抵押品,這是一系列利用國家槓桿來恢復經濟活力的舉措中的最新一例。大家認為,這項政策出台的原因是,商業銀行不願購買地方債,即地方政府發行的、用以置換高息貸款的債務。

  政府干預及低回報系主因

  「中國投資參考」上月對公私合作基礎設施項目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在一半的開發項目中,所謂的「私營」合作夥伴實際上是國有企業。在走訪的39個項目中,僅有22%擁有來自私人控股公司的投資。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以來,推廣公私合作一直是一項王牌政策,因為北京方面試圖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但民間投資者似乎對這項舉措反應冷淡。

  「中國投資參考」還走訪了投資過公私合作項目的私營企業,結果僅得48%的受訪者稱以后會再次投資這類開發項目。他們認為,政府干預、投資者權利執行不力以及較低的回報是自己對此興趣不高的原因。

  由此可見,國家在向市場力量開放的領域仍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問題在於,日漸開放的市場并不總是能夠立刻促成積極的改變:放寬基礎設施項目的參與條件尚未促成更多民間投資流入這些項目。

  油企換帥無礙企業運作

  中國政府上周一宣布,三大國有石油企業中兩家的領導者到齡退休,第三家的領導者輪換崗位。有英媒稱,這就好像是中共主持下的一場「搶座位」游戲。

  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同日換帥提醒了西方投資者,中國許多大企業都屬於國有,因此很難依據管理者個人的能力來預測這些集團的發展前途。過去10年來,在中國的銀行、保險和電信行業,國有企業領導人突然調職的情况時有發生。有石油業分析師稱,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高層人事變動「對這三大石油巨頭的經營管理和政策制訂基本上不會有影響」。

  高層變更不會導致企業合併

  能源專家表示,不應據此認為北京方面有意通過換帥將中海油更加公司化的特質注入另外兩家油企。較晚成立的公司能具備更多的企業特質,因為它沒有歷史包袱。在中國,管理層變更通常不會導致企業合併,但輿論認為,此番人事變動再次引發兩大油企合併的討論。

  對國企管理層進行改組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防止個人培植關系網,因為這會導致腐敗。比如周永康,他在石油行業不斷晉升,后來任政法委書記,權力就更大了。他花了數十年時間與中石油和中石化高層建立關系,這兩家企業是上世紀80年代從石油工業部獨立出來的。

 
(來源: )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