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林麗青報道:2015「絲路之友」中國-東南亞對話會昨日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來自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相關非政府組織、研究機構的60多名專家學者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對話討論。中國方面強調海絲建設需要互信、對接,并強調要有早期收獲讓戰略繼續下去。
東南亞冀早定規則
據悉,東南亞國家因地緣接近,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沿線國家對該戰略構想充滿興趣和期待。馬來西亞亞洲戰略與領導人研究會會長米爾占馬哈蒂爾認為,商業和企業家精神推動了古絲路的發展,而海絲是經濟高效的海洋物流戰略,沿線國家應當考慮如何改善物流基礎設施,以更好提升貨物競爭力。馬哈蒂爾建議各國在更好調動資金、減少貿易投資障礙等方面加強合作,通過「一帶一路」帶來更大的繁榮。
本次對話會還舉辦了另設「戰略互信與睦鄰友好——命運共同體絲路與和平」以及「中國新常態與周邊新機遇——鑽石十年絲路與發展」兩個分議題研討。馬來西亞奧委會副主席丹尼爾巴拉戈帕則建議成立21世紀海絲協議或宣言,對合作國家有具體的規則要求。
早期收獲助更好合作
一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廣泛的合作領域取得了出諸多成功,包括亞太經合組織海洋部長會議成功舉辦、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已達57個,絲路基金順利啟動等。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顧問、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劉洪才指出,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應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打造中國東南亞國家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并建立中國東南亞更為緊密的人文紐帶。
對於中國與沿線各國的合作,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參贊董碧幽提出3個關鍵詞:互信對接早期收獲。「大家平等對待商量著辦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找出共同點。」董碧幽認為要尽快推出示範性項目,并爭取早日開花結果,「沿線國家只有尽早分享到建設海上絲路的好處,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和投入。」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則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中,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合作上存在自然災害頻發、社會轉型不適應等方面的挑戰,建議各國合作建立區域性的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的資源共享中心,并成立非傳統安全方面的智庫型聯盟。該建議也獲得了東南亞國家代表的認同。
粵港澳灣區潜力大
據了解,在昨日舉行的2015「絲路之友」中國-東南亞對話會上,深港如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契機,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成為會議的焦點。與會的深港兩地學者均認為,粵港澳灣區經濟潜力巨大,前海則可成為海絲的重要戰略點。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在會上發言指出,深圳正以「一帶一路」為新契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基地和橋頭堡。
目前,深圳在越南、新加坡、印尼和泰國投資規模較大,主要涉及高新技術、資源開發等。在國家「一帶一路」推動下,雙方將迎來開啟未來「鑽石十年」新機遇。深圳市委副秘書長樂正表示,實力雄厚和灣區經濟城市特徵,決定著深圳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深圳將積極參與東盟信息港等亞太互聯互通網絡建設,共鑄海上絲綢之路信息聯盟,推進深圳與東南亞國家全方位合作。
港金融服務有用武之地
對於「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香港如何分到一杯羹?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方舟指出,在海絲成熟通道上,深港處於核心位置,深港灣區擁有世界上非常有影響力的金融和專業服務產業集群。鑒於深港灣區在這方面的優勢,方舟建議,跟「一帶一路」戰略配合的相關國際合作組織和金融機構可落戶深港灣區,而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區位優勢,也能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優勢,「甚至可以考慮建設一些,針對東南亞國家的國際版,國際債券的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