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新疆提速建設電力絲綢之路
2015年 05月 27日 07:26    香港商报
 

    緊隨新疆首條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工」字型骨干網架建成后,最新官方信息又公布,「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資2019億元,用於新疆電外送通道與新疆區內電網骨架建設,新疆電網主網架將直接升級為750千伏……屆時,中國西部能源基地與中東部電力傳輸能力將顯著提高,同時為新疆成為中國與中亞地區跨境「電力絲綢之路」互聯互通打下堅實基礎。新疆電力正全速參與到全國能源配置體系之中。香港商報記者 林楠 周儀涵 通訊員 李易峰
    資源轉型升級 疆電外送
    中國能源分布與能源需求不均衡,重要的煤電和水電基地均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與中、東部用電負荷中心的距離一般都在1000至4000公里以上,客觀上決定了中國能源和電力發展必須走遠距離、大規模輸電和全國範圍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之路,新疆便是這麼做的。
    新疆地大物博,資源非常豐富。資料顯示,新疆的石油預測資源量達208.6億噸,占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預測資源量10.3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占全國預測儲量的40%;年日照總時數2550-3500小時,居全國第二位;風電可裝機容量接近1億千瓦以上。  
    近年來,自治區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電源點建設取得了快速增長,截止2014年底,新疆電源裝機5280.8萬千瓦,位列全國第八,其增長速度遠遠快於自治區的電力消納能力的增長。鑒於疆內發電量嚴重過剩的情况,其消納市場至關重要。而新疆當地的電力消納市場空間有限,需要加大經濟發展力度,開拓資源的消納市場空間,特別是電力消納空間。
    如何提升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內地和周邊部分國家的電力市場消納空間,實現共贏和多贏?「疆電」大規模外送無疑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將新疆的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優勢資源就地轉化后,通過「疆電外送」,把富裕的電力資源輸送到內地電力市場進行消納,拓展電力市場消納空間。目前,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因此,可以依託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輸電技術來打造「一帶一路」輸電走廊,通過「疆電外送」將境內富裕電力輸送到巴基斯坦等電力相對匱乏地區,實現與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將新疆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013年5月3日,新疆首條橫貫天山的750千伏鳳凰-烏蘇-伊犁輸變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這標誌著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的伊犁終於進入了大規模「疆電外送」的時代。對此,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一名領導這樣評價:「750千伏鳳凰-烏蘇-伊犁輸變電工程的建成投運,對促進伊犁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不亞於伊犁人民期待了百年的精-伊-霍鐵路建設。現在煤電煤化工產業已經成為伊犁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項目的啟動,將會使伊犁插上騰飛的翅膀。」
    由此可見,「疆電外送」在有效盤活煤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環境保護、拉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使資源開發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眾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從全國能源格局來看,「疆電外送」還將大大改變「近輸電遠輸煤」的傳統供給方式,可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力保國家能源安全。
    特高壓電網 助建電力絲綢之路
    2010年11月,新疆電網與西北電網聯網,開啟了「疆電外送」的大門,新疆豐富的電力資源首次實現外送。2013年6月,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建成投運,「疆電外送」能力提升到了200萬千瓦。但由於受到輸送能力和輸送距離的限制,750千伏電網并不能完全勝任大功率遠距離的輸電任務。如何將新疆的寶貴資源進行合理轉化,是一道必答題。
    幸運的是,新疆已經找到答案,那就是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實現「疆電外送」。
    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疆電外送」給予了高度重視。2010年11月9日,在自治區黨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明確指出:「無論從國家的需要還是新疆自身發展的需要看,我們都要全力爭取『疆電外送』。要把『疆電外送』作為主打戰略,由自治區和國家電網公司共同攜手高位推動。」輸電作為繼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運輸之后的一種新的能源輸送方式,并被自治區黨委、政府納入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在國家、自治區的高位推動下,一場特高壓工程攻堅戰在新疆廣闊大地上如火如荼展開。
    2014年1月27日,新疆首條「疆電外送」特高壓±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強大的電流從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出發,先后跨越新6個省區,點亮了中原大地,成為一條連接西部邊疆和中原大地的「電力絲綢之路」,同時也讓新疆電網跨入了800千伏的特高壓時代。隨著特高壓「疆電外送」工程的全面建設,新疆正在逐步由中國能源領域的「替補」變為「主力」,成為一個新的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
    由於電力系統是一個复雜龐大的發、輸、變、配、用系統,僅有外送通道還遠遠不夠,必須還要有配套的電網支撐。因此,近幾年來,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每年用於各級電網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均超百億,為保障電力「內供」和「外送」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新疆750千伏電網已建成「工」字型骨干網架,西至伊犁,南達庫車,向東經哈密與西北電網實現750千伏雙通道聯網。已建成750千伏變電站12座,變電容量2000萬千伏安;建成750千伏線路20條,總長度3939公里。新疆750千伏骨干網架已初具雛形。
    新能源促產業結構調整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新能源產業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而新疆憑藉獨特的資源優勢,正逐漸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新疆具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開發潜力巨大。新疆風能占全國總量的37%,僅次於內蒙古,擁有阿拉山口風區、吐魯番西部風區等九大風區;新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居全國第二,新疆戈壁、荒漠、沙地等非常適合發展大規模光伏電站。
    國家高度重視新疆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利用新疆光熱和風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國家大型風電、光伏發電、低碳能源基地,建成3至5個太陽能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和擁有風電機組研發、設備制造、技術、運營管理服務等完整體系的風電產業基地。根據國家對新疆新能源發電產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和總體部署,新疆新能源發電產業正蓬勃發展。截止2014年底,新疆電網風電與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129萬千瓦,同比增長39%。面對新疆新能源「井噴式」增長態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始終將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發展緊密結合,克服電網薄弱、規模小、負荷低等各種困難,多措并舉,為新能源及時併網和全額消納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實現新能源大規模開發與高效利用,必須統籌考慮新能源基地與外送通道建設,預留消納市場,同步建設跨區特高壓輸電工程,將西部和北部地區的風電輸送到華北、華中、華東等用電負荷中心。
    2010年11月3日投運的新疆與西北750千伏聯網工程就是一項開發新疆能源資源、促進「疆電外送」、實現西北地區水火風電「打捆」外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輸變電工程,使新疆電力正式參與到全國能源配置體系之中。
    自新疆與西北電網實現聯網后,新疆每年大約併網10個風電場,增長很快,而且基本建設了就能併網。風電場也從原來的達鹍城風區擴展到了額爾齊斯河谷西部風區、準噶爾盆地風區、阿拉山口風區、吐魯番西部風區、哈密北戈壁風區、哈密南戈壁風區和百里風區。這完全得益於政府部門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的有效協調和努力。哈密南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更是有利於推動西北煤電和風電、太陽能的集約化開發,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
    能源空中走 電送全中國
    新疆煤炭資源通過坑口直接轉化為電,遠距離輸送到內地,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專業人員為「疆電外送」算了一筆經濟賬:通過特高壓輸電到華中電網的成本每千瓦/時約0.1元多,到目的地的成本價是0.40元,比內地的電價仍然要低,很有競爭優勢;1千瓦/時電量消耗標準煤300多克,一噸標準煤發電形成的產值要比單純賣煤增收200元以上,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資源的附加值。同時,對節能減排和緩解鐵路、公路運輸壓力具有積極意義。
    而且,「疆電外送」對新疆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明顯。將新疆的煤炭、風能、太陽能等優勢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實現大規模外送,對提高自治區GTP,增加自治區的財政收入,拓展自治區就業空間,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如「疆電外送」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將直接和間接增加投資1.2萬億元,解決近6萬人的就業,給自治區年增加近300億元的收益。截止2014年年底,「疆電外送」累計達到308.19億千瓦時,其中火電外送電量達到271.2975億千瓦時,相當於外送煤炭(折合標煤)938.6萬噸,有效地緩解了疆內鐵路的輸送瓶頸,同時外送風電35.6886億千瓦時,使新能源企業增加收益約22.48億元,給電力行業帶來經濟效益并拉動GDP增加103.87億元。
    為實施「一帶一路」輸電走廊戰略,進一步提升新疆能源大範圍配置能力,到「十三五」末,國家電網公司還計劃在新疆建設三條特高壓輸電工程,新增「疆電外送」能力3200萬千瓦;同步計劃建設750千伏變電站19座,與西北電網實現750千伏三通道六回路聯網,疆內750千伏最北延伸至阿勒泰地區,最南延伸至和田地區,形成覆蓋全疆各地州的750千伏電網。這些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將新疆豐富的煤炭和風、光等清潔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輸送到內地,實現「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在提高新疆自我發展能力的同時,形成「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新格局。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