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業化城鎮化融合發展之路
重慶城市發展新區解碼
新路徑:差異定位,籌謀特色發展
(上接A1版)是次港澳傳媒高層參訪團深度走訪的城市發展新區,堪稱重慶五大功能區域中的最大亮點。這亮點不僅在於它呈現出的高增長性,更在於它已經由原來的區域經濟邊緣角色,正一躍而為重慶搶抓「一帶一路」和建設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機遇的一枚重要棋子。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
在五大功能區域中,作為重慶未來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城市發展新區一端牽着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既承擔着兩區產業升級過程中的製造業轉移功能,亦將在其製造業部門的規模聚集中為兩區的高端產業提供配套、為兩區的現代服務業提供廣闊市場;另一端則牽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既承擔着兩區過載人口轉移功能,使其更好地發揮生態功能。更為重要的是,這片廣闊的區域,將為長三角、珠三角借助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西進的最佳舞台,並由此獲得跨越發展的歷史契機。
由此可以肯定,對於承擔着一個城市未來的新區而言,它不僅需要一個可觀的發展速度,更需要一種不落伍的發展思路。
孫政才強調,城市發展新區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充分發揮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作用,着力強化工業支撐,着力提升城鎮化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城市發展新區更好更快發展。遵循這一理念,城市發展新區的各區縣在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的總體定位下,破開了城市群體系中的產業發展邊界、要素流動邊界,各自運用了城市群體系的分工思想,每個區縣進行了差異化功能定位,在促進資源要素合理流動的前提下,每個區縣又自覺、自主地尋找發展特色,而每個區縣的發展思路也都因身處其中而豁然開朗。
各區縣應勢而謀協調發展
榮昌縣圍繞着建設「三城三區」,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瓶頸,為推進重慶城市發展新區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作為重慶工業化主戰場的重要區域,榮昌始終堅持「強興工業」戰略不動搖,提出「4333」工業發展思路(「4」指「4+1」產業體系,突出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輕工陶瓷、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及其他產業。「333」指堅持三大發展戰略:創新驅動、龍頭帶動、產業聯動;突破三大要素瓶頸:土地、資金、能源;突出抓好三項重點工作:招商引資、運行調度、平台建設),着力建設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國家現代畜牧業示範核心區,努力實現農業生產園區化、農業發展產業化。
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以來,璧山應勢而謀,確立了「三區一美」發展戰略。建設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生態宜居區,以建成重慶「最佳人居環境城市」為目標,全力打造主城人群「蛙跳」出城的首選之地;建設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強化科技和信息支撐,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建設重慶統籌城鄉先行區,推進璧北、璧南、璧西「三大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深入推進生態鎮街和生態村、社區創建和道口經濟戰略研究,大力發展「周末經濟」,力爭成為全市統籌城鄉的「前鋒」,打造「和美璧山」,提高百姓「幸福指數」,統籌民生工作,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銅梁區以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遊四位一體城市發展新區」為總綱,以「一體兩翼」為總規、以「重慶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為總任務,堅持走差異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之路,打造成為重慶工業經濟重要增長極、文化旅遊城市、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渝西地區重要生態屏障。
永川立足「重慶大都市區重要組團、城市發展新區重要節點」發展定位,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格局,做好園區、城區「兩篇文章」,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努力打造全市重要製造業基地。
新姿態:工業黑馬,集約集群發展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城市發展新區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工業投資增長領跑全市、佔全市比重近60%,城鎮化率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新增城市人口佔全市比重達1/2,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功能進一步提升。
發展壯大工業發展城市新區
孫政才指出,發展工業、壯大工業經濟是城市發展新區的首要任務。要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全市產業發展布局,大力發展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消費品等支柱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材料、機器人、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技術和市場驅動。着力延伸產業鏈條,加強產業整合,引導先進要素向優勢區域、優勢領域集聚,推動集約發展、集群發展,促進工業經濟結構升級、規模擴大、質量提升。
從現實發展水平看,城市發展新區具有相對較好的條件,與都市功能核心區及都市功能拓展區的聯繫日益緊密,產業配套也因此逐漸成型。從自身發展情況看,城市發展新區範圍內,已形成數個有一定規模的城市和城市群,具備了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綠色、集約、特色,既要體量、更要質量,已經成為共識。
區域發展戰略科學成功實踐
榮昌,這個地處川渝結合部、位於成渝經濟區核心區的美麗城市,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戰略部署給予重慶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政策紅利,立足城市發展新區功能定位,以工業經濟為支撐,以產城融合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異常嚴峻情況下,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圍繞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食品醫藥三大主導產業,榮昌積極培育機器人產業和低碳包裝產業,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2014年,榮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92.29億元,增長34.4%。全年共引進項目217個,合同資金269.1億元,增長82.3%;到位資金185.6億元,增長152.1%。工業經濟逆勢而上,吸引了唯美集團等大型企業入駐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增速達12%,高於全市1.1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1.63個百分點,增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榮昌第二產業增加值30.28億元,增長13.1%,工業增加值實現23.01億元,增長11%。榮昌的快速發展,用實踐證明了重慶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部署的科學性。
璧山區以新型工業化示範區為突破口,打造璧山經濟新的「發動機」,改寫了在全市工業經濟版圖中的佔比。成功引進中聯重科、惠科電子等100億級企業入駐,先後吸引法國達能集團、美國TRW、美國偉世通、德國BHS、新加坡普洛斯等世界500強企業。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470億元,同比增長12.5%。
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在永川,參訪團走訪了永川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和重慶機器人.數控機床高端智能裝備產業(永川)基地。截至目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累計引進項目46個,實現產值44億元。位於該園區A區的電訊盈科專業客服重慶分公司就是在此紮根的企業之一。機器人.數控機床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則按照國際化、專業化、集群化的標準,依託永川的職教人才優勢、區位優勢以及產業配套優勢,大力發展機器人本體、操作系統及各種零部件。目前已有廣州數控、深圳固高、香港力勁等66家智能裝備企業入駐。
位於重慶西北部的潼南,是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川渝合作示範區。潼南緊緊圍繞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緊扣建設城市發展新區「示範窗口」主題,統籌推進現代工業發展、城鎮化建設、現代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其規劃建設的25平方公里工業「一園三區」,將重點打造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天然氣開發利用、手機生產、現代燈飾3個新的產業基地。其品牌手機及配套產品基地,今年手機產能有望達到4000萬部,2017年達到1億部。
由這一年多來的實踐可見,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是推動重慶從小到大轉變的關鍵,實際是在對三個城區的空間重構和功能調適中,對原本參差不齊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準的一種空間結構調整。簡而言之,讓體量夠大的變得夠強,讓發展夠快的避免快的弊端,讓發展慢的進入快車道。這種調整滲透着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緊密結合的邏輯,以及統分結合的區域協調邏輯。這種思維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思維一脈相承。也正因如此,一個區域的發展戰略方能與國家方略嚴密貼合,迸發出令人震驚的力量。
新城鎮:產城融合,聯動互動發展
孫政才指,城市發展新區承擔着對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的配套服務和功能分擔,對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輻射帶動和承接人口轉移,是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必須切實做好城鎮化這篇大文章。要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定不移走產城融合發展路子,加快形成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產城融合中,產業是聚集城鎮人口的引擎。城市發展新區各區縣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並通過產業來集聚城鎮人口,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
切實做好城鎮化文章
榮昌縣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這一目標,努力建設碧水青山、綠色低碳、和諧家居的生態文明縣城,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生態、田園」五大行動,增加了生態環保投入,構建起以生態休閒、旅遊觀光的現代休閒之都。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推進產城結合為目標,促進人口、產業、交通、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務「五位一體」、同步發展,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升衛星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
產業發展作為引擎,推動了城市發展新區區縣的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不斷完善的城鎮基礎設施,也為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好的環境。「現代農業的發展,也能促進城鎮建設,特別是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江津區委書記陶長海說,江津的現代農業園區就是走的這樣一條路子。去年以來,江津加快了在現代農業園區內的現代農業以及與之配套的鄉村旅遊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數十個項目落戶園區,形成了大發展的趨勢。而這些產業項目的發展,又推動了園區公路、農民新村等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
打造生態城市大環境
「以生態城市建設為主的城市建設,是璧山招商引資最大的吸引力。」璧山區委書記吳道藩說,璧山引進的產業項目,基本上都是盯着璧山的生態城市大環境而來的。他認為,生態城市是工業化中集聚生產要素,城市化中集聚人口的最大吸引力。在生態城市建設上,璧山明確提出了把璧山城區建成綠城、水城、古城的目標,而且制訂了具體的指標: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達到30平方米,城市建成區水域面積達到10%,把璧山歷史上的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就是工業園區,璧山也在按照產城融合的方式推進建設。今年以來,璧山一方面對已建成的1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按生態工業園、「20分鐘生活服務圈」的標準進行改造,一方面對新擴大的2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嚴格按上述兩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
重慶城市發展新區以更高的起點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產業轉移,各地實施嚴格的環保標準,不為經濟利益而犧牲環境。由於眾多中小企業對工業污染的處理能力較弱,難以承擔高額的環保成本,位於銅梁區的重慶重潤表面工程科技園應運而生,為企業集中處理工業廢水,降低企業環保成本。重潤表面工程科技園總投資達10億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環保為先,服務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維建設,建成後科技園將成為以表面處理為主體,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一流的示範性生態化工業社區。科技園廢水處理中心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
新空間:成渝協作,區域一體發展
地處渝西的城市發展新區,是成渝城市群和川渝經濟圈的聯結地帶,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橋頭堡。孫政才強調,城市發展新區要積極融入對內對外開放大格局,着力提升開放的高度、深度和廣度。要加強與長江沿線、周邊地區的合作,促進市場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惠合作。
5月20日,孫政才率團赴四川考察。期間,重慶與四川省簽署了《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兩省市將共同推動交通、信息、市場一體化,共同加強公共服務互助、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聯動、產業發展合作,並建立雙邊合作工作機制,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互動,力爭到2020年,成渝經濟區成為國家重要的統籌城鄉發展先行示範區,成渝城市群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作為成渝城市群聯結紐帶的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發展版圖得以深度拓展。
成渝城市群展開經濟合作
在參訪中,記者了解到,成渝城市群間的經濟合作已經展開。如榮昌燈飾城就由成渝企業合力打造,榮昌工業園更是注重□力在成渝兩地招商,引兩地企業蜂擁。
榮昌是重慶西大門,與四川內江、瀘州等中等城市相鄰,是川渝合作的「橋頭堡」,也是渝西川東地區經濟發展高地。目前,川渝合作在榮昌順利推進。該縣榮隆鎮與隆昌漁箭鎮,積極推進以榮隆台灣工業園為平台的川渝合作事項,探索創建「政企合作、互利共贏」合作模式,打造川渝合作共贏先行實驗區。2012年以來,園區累計投資6.5億元以上,建成8公里的園區主次幹道、9700平方米園區企業服務中心、1.5萬平方米拆遷安置房,28萬平米標準廠房主體已經完工,園區水、電、氣等生產配套要素也基本到位。目前,已成功引進40家購地自建企業履約入駐,52家企業入駐標準廠。另外,還有一批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將採取定製廠房入股、以租代購等多種方式進駐。
向區域經濟發展高地跨越
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將永川定位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及區域性教育中心、衛生中心、應急中心,這是站位高、分量重的定位,賦予永川在重慶乃至川渝合作發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給永川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永川位於長江上游北岸,處在成渝經濟帶主軸。目前,成渝高速公路擴能項目開工建設,成渝客專即將竣工。永川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
誠如孫政才說,一個地區的發展,必須全面融入全國發展戰略格局,在服務全局中審視自己、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在成渝城市群、成渝經濟帶這個新的區域增長極中,重慶城市發展新區將在兩大中心城市的能量聚集和擴散中,加速實現由區域經濟發展窪地向區域經濟發展高地跨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