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眾口同聲 社會應着眼 經濟發展
2015年 06月 09日 23:25    香港商报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眾口同聲 社會應着眼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與政治情況息息相關,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發展便是最好例子。近年香港受政治內耗消磨,香港的相對競爭力每況愈下,大部分市民期望反對派能放下對立,借政改方案表決的契機修補關係。惟反對派罔顧大局,與中央官員在深圳會面後稱會堅決我行我素。儘管如此,團結香港基金顧問認為,香港政改通過與否,社會都應重新聚焦到經濟發展上,而港府應積極主動引導市民着眼經濟。 香港商報記者 石安

    港競爭力被深圳爬頭

    回歸近18年以來,香港反對派一直企圖將香港從經濟金融中心變為政治中心。政治爭拗、對立和內耗令香港發展停滯不前,本港只能靠吃老本以及中央送港大禮支撐住,與對手相比,香港的相對競爭力大不如前。中國社科院早前公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首次被深圳爬頭,失去綜合競爭力榜首地位。

    從客觀數字分析,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劉炳章受訪時強調,香港回歸以後,新加坡經濟總量和人均GDP都超越香港,深圳的GDP今年也將超過香港,過去17年以來香港年均經濟增長率不足4%,如果沒有中央派糖,包括CEPA、自由行、滬港通、深港通,兩地基金互認等,香港情況更加不堪想像。

    年輕人不滿財富不均

    去年嚴重擾亂本港社會秩序的非法「佔中」,一方面是反對派搞事,另外亦有不少年輕人有感財富分配不均和前景不明,心中有怨氣而借機發洩,因而被利用。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金融發展局內地機遇小組委員郭琳廣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相信不少參與者很大程度因為經濟問題才參與違法「佔中」。

    郭琳廣說:「參與者有其他訴求,房屋政策、教育、將來就業機會問題等,歸根究柢香港過去17年經濟發展成果不均,尤其年輕人覺得分配不均勻。」他認為社會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社會當中有一些人無能力照顧自己,當局應提供較現在更令人安心的安全網。不過,他強調不是鼓吹福利主義。

    吸引外企來港創就業

    為提升本港競爭力,郭琳廣認為當局必須多管齊下,包括港府積極採取政策措施,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來港成立亞太區總部,後勤中心,研究中心等,為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創就業機會,並讓跨國企業將經驗和管理等技能傳遞給年輕人,以提升質素和競爭力,從而令香港整體競爭力持續提升。

    他說:「現在要整個社會跳出舊有思維方式,用想像力,提供優惠吸引跨國企業,這樣做除笨有精,優惠實在是間接投資在香港人、年輕人身上,這是很重要的;同時,亦要用政策栽培香港企業和專業事務所,給予年輕人就業機會。」他又建議港府研究實現更多公私營模式合作,釋放地方發展潛力,例如企業參與將中環IFC對開碼頭發展成為遊客景點。

    另一方面,香港土地和勞工不足,成為削弱本港競爭力的致命點。劉炳章說:「生產要素包括資金、土地、人力、知識等,香港在土地和勞工方面競爭力減弱很多。新加坡國土約710平方公里,差不多四分之一是填海得來,香港1100平方公里,開埠至今只填了60多平方公里,而且香港山多,新加坡平地多。有一段時間港府不作為,不去開發土地,不做新規劃。新加坡輸入120萬勞工,香港補充輸入勞工計劃至今日輸入2700多人,何來有競爭力呢?按政府編排的公務工程未來10年超過1萬億元,沒有勞工怎樣做?」

    市民最關心住屋問題

    「今天社會和傳媒日以繼夜講政治問題,無日無之,不論政改過不過,政府有責任將社會聚焦盡量放在重新放在經濟建設、民生建設、社會發展、增強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等等之上。」劉炳章強調說。即使媒體大力渲染政治爭拗,惟團結香港基金早前調查顯示,香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住屋、經濟就業、健康衛生和退休,政治問題只排第五,「政府應有導向,傳媒應有導向,社會領袖也應有導向。」

    國家持續改革開放,令年更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力建設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中國出口2025、CEPA補充協議等,都是當局用心去做的事。劉炳章十分不解,問港人為何不多關心,「為何香港人不去討論?為何香港不在這些範疇參與其中,作出貢獻?」

    領袖需要給港人希望

    郭琳廣建議,當局加強在電視和社交媒體向公眾傳達信息。他說:「我覺得(政改表決結果)無論點樣都要做事,最重要政府和社會領袖需要給香港人希望和夢想,政府官員或社會領袖要有膽識有信心,出來給香港人勾劃未來圖畫,正如拿破崙說領袖是希望的營造者。」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