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智庫 港重要資源
在西方國家,智庫對社會和經濟政策有很大貢獻。然而,在香港這個高度發展的經濟體,智庫的數量不多,對社會政策的影響力亦不算大。有智庫成員期望,可由現有智庫推動民間資助智庫的風氣和文化,讓本港出現更多智庫,而智庫的大量研究成果,將成為助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彌補政府政策研究的不足。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石安
西方國家如美國有大量智庫,不同智庫的立場鮮明,不僅經常向政府提供意見,假如智庫組織人員獲委任成為政府閣員,便有機會將該智庫的研究結論落實推行成為政策。郭葉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郭琳廣向本報表示,任何智庫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會對地方地區發展帶來益處,從本港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香港需要更多智庫。
郭琳廣說:「香港有一些智庫是某一些人士的智囊團,有一些比較沒有那麼個人化,美國也有一些擺明傾向共和黨想法,一些傾民主黨,一些講明獨立中立,例如Heritage Foundation(美國傳統基金會)、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等等,它們都將研究出版給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港在政策研究較落後
多年前成立了「匯賢智庫」的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受訪時稱,不論回歸前後,香港政府在推行重大政策時,大多委任顧問公司進行研究,較少採納智庫的意見,或多或少阻礙了智庫組織的發展:「以內地為例,法改委、外交部、商務部以及國務院均有設立『內腦』進行政策研究,並採納研究成果付諸實行,相反香港特區政府鮮有進行政策研究,勉強只有中央政策研究組(中策組)可稱得上是政府的『智庫組織』。」
本港在政策研究方面較為落後,葉劉淑儀認為是殖民地官僚系統遺留下來的問題。她說:「殖民地時代有關香港政策並非在香港決定,而是在倫敦進行;同時,香港傳統政務官決策時大多依從過往慣例,較少採納創新方式;加上香港政務官向來慣於依從上司指示辦事,鮮有涉獵範疇以外的政策研究。日積月累下,扼殺了智庫組織在香港的發展。」
董建華牽頭成立智庫
西方智庫的經費主要來自民間,由私人企業或個人捐獻,本港的企業家和企業未必很關心智庫發展,較少考慮資助智庫發展。郭琳廣說:「傳統文化改變要時間,急也急不來。」他認為,智庫要下更多工夫去做推廣,吸引企業或個人資助智庫發展。
2014年11月10日,團結香港基金舉行盛大的成立典禮,郭琳廣說:「大家參與(團結香港基金)的目標都一致,希望香港人可以團結在一起,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為香港下一代多做些事。」
研究長策提升競爭力
曾於董班子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藍鴻震認為,董建華牽頭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是基於擔心香港競爭力減退,故決定成立智庫組織,透過提出長遠政策建議,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所謂不進則退,過往香港與新加坡不相伯仲,但今天新加坡的競爭力已遠勝香港,為避免香港競爭力再次後退,惟有眼長遠政策研究。」
藍鴻震認為,當下香港面對眾多問題,應思考並且多作深入研究,從而提升香港競爭力,解決香港當前問題:「董先生很有心,十分願意為香港做事,我相信團結香港基金的工作,將會得到很好的結果。」
葉劉淑儀也認為,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範疇較匯賢智庫更廣泛、更深入,可彌補特區政府的不足:「團結香港基金涉及醫療政策的研究,是匯賢智庫過往多年不能進行的;團結香港基金進行的研究,既為香港未來作深層次分析,亦可就多範疇把脈,可彌補特區政府在政策研究的不足。」
團結香港基金成立概要
簡述 為一非政府及非牟利組織,致力透過政策研究、倡議及公眾互動,促進香港的長遠和整體利益。
願景 彰顯一國兩制優勢,展現亞洲國際都會的實力,讓市民能夠共享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及個人成長的機遇。
使命 研究關乎香港整體利益的公共政策,倡議可持續發展方案,提升社會共識,配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資料來源:團結香港基金網站
團結香港基金架構
主席:董建華
總幹事:鄭李錦芬
副總幹事:李浩然
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
香港大學金融學院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淑英
亞洲金融集團總裁及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
高領資本管理主席兼董事長張磊
資深大律師及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翟紹唐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偉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
創新、創意、創業專項研究委員會:
主席: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
副主席: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主席羅仲榮
名譽顧問:
饒宗頤教授
楊振寧教授
楊鐵樑爵士
資料來源:團結香港基金網頁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陸續出台
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在香港智庫中,成員陣容和代表性都是最廣和最有份量之一。該基金顧問吳秋北說:「董先生有人脈關係、號召力、社會威信,即然有這優勢應好好發揮。發揮正能量是好事,可以彌補或挽救一些負面東西,用正能量扺銷負能量。」他認為,該智庫提出的意見能作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考,長遠而言在政府政策上會起到作用。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石安
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劉炳章說:「董生好有心和有魄力,經濟、土地、房屋、衛生健康、退休保障、政改,環保、基建規劃、青年工作、內地與香港關係,三創(創新、創意、創業)等,會每個議題做研究,報告今年內陸續出台。」
成立智庫非為干政
團結香港基金自去年成立以來,雖然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惟同時引發批評聲音,指其有「干政」的意味。本港政界認為董建華此時此刻成立團結香港基金,屬「種善因、得善果」之舉,對坊間所謂「干政」之說並不認同。
民政事務局前局長藍鴻震認為,香港有大量問題須待解決,為此須深入研究,務求找出妥善方案,打破香港社會當前面對的困局。他認為,董建華不論什麼時候成立智庫組織,都會為香港帶來正面作用,更認為此舉可謂「種善因、得善果」,不認同成立智庫目的,旨在干政。
智庫在歐美很普遍
環球全球,不少離任國家或地區元首,均成立智庫組織或基金會,務求運用其影響力,為其本國或國際社會的政經發展出一分力。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為例,其在2000年完成兩屆總統任期後,成立「克林頓基金會」,為全球機遇、氣候、以及愛滋病防治等方面出謀獻策。
與藍鴻震一樣,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不認同董建華欲干政。她強調,歐美地區離任元首成立智庫組織屬「非常普遍」,相信董建華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時亦參考了歐美地區離任元首的例子。
眼香港長遠發展
團結香港基金今年2月舉行「馬雲與青年有約: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的論壇」,邀得阿里巴巴主席、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馬雲發表演講。環顧團結香港基金會主要成員名單,除身兼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還包括不少舉足輕重的政商界人士,以及社會菁英,包括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被視為新世界集團第三代接班人的鄭志剛、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等。
上述人士在香港社會的極高名望,加上該批人士在建制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故有評論認為,團結香港基金的成立,旨在為2017年、甚或是2022年的特首選舉鋪路。不過,細看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範疇,包括房屋、土地發展、社保、醫療、青年事務以及三創(創新、創意、創業),既涉及香港可持續發展,更是香港極待提升的事宜,團結香港基金的成立,十分大程度是眼香港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