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概股「海歸」股民未必買賬
2015年 06月 11日 23:35    香港商报
 

    中概股「海歸」股民未必買賬

    在A股大牛市吸引下,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回歸」有成風潮之勢。彭博數據顯示,12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今年迄今已經斥資106億美元回購股份以謀求從美股退市從而回歸A股。專家表示,目前內地A股市場的火爆行情是推動中概股回歸的理由之一,但中概股私有化之路并非坦途。另外,目前內地資本市場日趨理性,即便回歸后,中概股想要得到投資者青睞需花更多功夫。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

    A股狂牛「游子思鄉」

    在A股大牛市及政策推動下,中概股的回歸漸成趨勢。彭博數據顯示,12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今年迄今已經斥資106億美元回購股份以謀求從美股退市從而回歸A股。而上一次出現中概股大規模回歸A股的情况則要追溯到2012年,當時19家公司選擇退市,累計花費資金則為81億美元。就在周三,市值22億美元的人人網和世紀互聯集團宣布收到私有化的邀約,成為最新兩家準備回歸A股的公司。此前,分眾傳媒將借殼宏達新材正式亮相A股,成為第一家回歸A股的中概公司,并拉開了中概股回歸的序幕。於此相對應的,則是不久前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無限風光。市場人士分析稱,此番中概股欲集體回歸的原因并不難理解,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內股市大漲,國內外估值產生差异,中概股回歸到A股市場或可獲得更大的估值。此外,政策創新也為中概股「返鄉」打開方便之門。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這也為互聯網公司國內上市和中概股的回歸提供了便利。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表示,目前內地A股市場的火爆行情是推動中概股回歸的理由之一,越來越多的中概股正在尋求私有化并回歸A股,享受A股市場的超高估值。其次,隨著中國政府對互聯網行業支持力度的加大,互聯網類公司越來越受到內地投資者的重視,而中概股大部分都是互聯網類企業。其三,中概股在美國股票市場經常處於低估狀態,股價較低。

    回歸三步并非坦途

    估值暴漲無疑是促使中概股願意私有化回歸國內最原始的動力,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中概股回歸并非坦途。中概股公司私有化過程中,要完成私有化退市、解除VIE架構、借殼或IPO重返A股市場這三個階段,期間需要經歷很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甚至會影響到最終結果。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表示,中概股回歸難點主要表現在,其一,上市費用較高,前期平均費用高達1500萬元;其二,拆除VIE構架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一般在6個月左右;其三,排隊時間較長,目前欲進入A股市場的公司較多,上市需要較為漫長的等待時間。總體而言,中概股回歸的難點基本落在資金和時間成本上。

    無硬功夫難獲青睞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那些私有化的中概股而言,私有化回歸究竟是救命的「稻草」,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還不好判斷。畢竟目前內地資本市場已經從「動不動漲停」的非理性狀態中慢慢調整過來,「二八定律」亦逐漸明顯。對於中概股公司,如果只是抱著套利的目的而來,那麼在耗費大量資金,傷筋動骨地回到國內上市以后,很有可能面對的是一群冷面相對的投資者。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國旺認為,回歸后的中概股要想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必須有硬功夫。「要看中概股本身是否功夫硬,即能夠在資源、管理、技術、產品、市場和戰略上有所創新,能夠給A股投資者帶來真正的價值增長的實惠。」他說。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