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東北亞政經新局日台落伍
2015年 06月 12日 00:01    香港商报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於6月1日正式落地。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簽署的覆蓋議題範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從談判啟動到正式簽署協定,兩國僅用時3年,體現出中韓之間的高度互信與加強經貿往來的決心。互利共贏的自貿協定對兩國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最大「福音」,逐年實現的零關稅意味著兩國民眾可享受對方更多優質產品,對提振兩國消費水平,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一定的作用。專家指出,FTA的簽署意義重大,不僅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還將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政經格局亦將產生影響。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歷時三年簽署水到渠成

    在自貿區建設如火如荼之際,內地迎來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的大好消息:6月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代表中國政府在首爾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共同簽署了中韓自貿協定。根據官方表述,中韓自貿協定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簽署的覆蓋議題範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對中韓雙方而言,這是一個互利、雙贏的協定,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從2012年5月啟動中韓自貿區談判,僅用短短3年時間便達成了最終協定。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生效后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并基於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對兩國來說意義重大,對拉動兩國經濟增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周世儉指出,韓國現在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以及第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兩國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簽署貿易協定可謂水到渠成。「對韓國來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韓國和中國的貿易額超過了韓國與日本和兩國的總和,而且中韓兩國距離非常近,單從運輸成本來講,相比和其他國家做貿易,韓國企業單在運輸上就能節省不少。」他說。

    優勢互補零關稅力促消費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撰文指出,中韓自貿協定實施后,中國的紡織服裝、有色金屬、鋼鐵等行業企業,可以進一步降低對韓國出口成本,提高在韓市場份額。韓國的機械設備、液晶顯示等行業企業,也將在中國市場大顯身手,更好地分享13億中國人的廣闊商機。隨著商貿、服務、投資等領域的全方位開放,更多便民、惠民的商品將源源不斷地涌進兩地。毋庸置疑,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后,兩國的經貿往來將更加頻繁和密切。中韓自貿協定的最大亮點莫過於零關稅,對於兩國的普通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大大的「福音」。按照規定,兩國將在20年的過渡期內對以產品品目為準90%以上的商品撤銷關稅,其中中國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的91%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的85%的商品實行零關稅,韓國則將對以產品品目為準的92%的商品、以進口額為準的91%的商品實施零關稅。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院長馬曉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關稅涉及的基本理論來講,有關稅本是有利於保護生產者,但是最后埋單的是消費者。所以,任何關稅的下放,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利好,自貿協定的「零關稅」則意味著兩國的消費者可以互相享受對方更多優質產品,這對提振兩國消費水平,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一定的作用。2004年雙方啟動可行性研究時,中韓貿易額僅有900億美元,2014年已躍升至近300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22.3%。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測算,中韓自貿協定將拉動中國實際GDP增長0.34個百分點,拉動韓國實際GDP增長0.97個百分點。周世儉分析認為,在消費品領域,韓國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手機等電子產品,以及化妝品、護膚品等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隨著關稅的減免,中韓貿易額將大幅度提高,預計2016中韓貿易規模將超過中日的貿易規模。相比日本,韓國優勢明顯,因為中韓關系遠遠好於中日關系,面對13億人的中國大市場,韓國等於捷足先登,對韓國今后幾年的經濟發展和繁榮至關重要。

    服貿娛樂等領域放紅利

    中韓自貿協定亮點頗多,特別是在服貿方面,韓國在中國關注的速遞和建築服務領域,首次作出超出其所有現有自貿協定水平的承諾;中國也在韓國關注的法律、建築、環境、體育、娛樂服務和證券領域,根據現行法律法規作出進一步開放承諾。同時,雙方還就電影、電視合拍及出境游作出相應安排。周世儉分析認為,中韓自貿協定涉及到方方面面,範圍非常廣泛,不僅涉及貨物貿易,而且包括服務貿易和投資,兩國經貿往來將更加頻繁。除了消費領域的互利互惠外,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也含金量十足。「協定生效后,中國人不用出國門就能享受到來自韓國的服務,比如韓國高超的的整形整容技術將在中國落地,未來將會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成立醫院,對中國的愛美人士來說,不用出國便可享受到韓國整形醫生的『上門服務』,大大節省了交通、住宿等中間費用。另外,在中韓自貿協定中,中方考慮允許韓國旅行社在中國招攬訪問韓國或第三國的游客,這意味著今后赴韓國乃至第三國旅游,可以享受到韓國旅行社的服務,中國老百姓赴韓國旅游將更為便利。」周世儉說。馬曉野將貨物貿易比作大的市場,服務貿易為相對較小的市場。他認為,中國服務領域一定程度的開放是必然的,韓國很多領域的服務水準和技術是高於國內,服務業的同時開放,促進一定的競爭,會促進國內服務業向高水平方向發展。

    兩國企業競爭促產業升級

    關稅的降低以及最終分階段實現的零關稅,將令兩國企業及民眾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貿易自由化的紅利。同時,源源不斷的外來商品的涌進難免會對兩國本土的一些產業形成冲擊和挑戰。對此,馬曉野分析認為,中國和韓國過去很多產業之間是競爭性的,韓國的制造業處於領先,比較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很多領域領先於中國,但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异軍凸起,這種狀况得到逐漸改變。從目前階段來看,雙方達成自貿協定后,通過沒有關稅的市場競爭,對雙方同類產品的制造業企業來說是一個良性的競爭。「關稅是一種對行業的調劑手段,過去作為政府的調節手段在一段時間內有它的合理性。但對中國來講,產能過剩行業已超過市場需求的40%,行業本身不需要保護,而是要通過競爭來提高水平。所以,有韓國的企業加入競爭不是政策失誤,政府應該鼓勵這樣做,多一個韓國的競爭并不會對制造業產生特別大的影響。」馬曉野說,從韓國角度來看,把關稅降到零也符合它自身的利益,因它自身市場狹小,必須要依靠外部市場。韓國制造業不看重本國市場,看重國外大市場。對韓國制造業來講,能在中國取得競爭力極為重要,關稅降到零對有競爭力的企業來說更是一個天賜良機。所以,雙方達成協議屬於順勢而為,符合雙方目前制造業情况的現狀。另外,兩國企業存在競爭未必是壞事,通過競爭能提高產業效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韓國產業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高標杆的競爭,能促進企業往更高的技術水平上發展。而中國的市場比較大,各種層次質量需求的東西都有存在的餘地,僅靠一點關稅的下降未必能使市場有大的角色轉換。從雙方降稅安排看,中方的高度敏感產品主要是汽車、機械、化工、鋼鐵、電子等制造業領域的一些中高端產品,韓方的高度敏感產品主要集中在農水、紡織、汽車等領域。分析人士指出,中韓自貿協定規定了長達20年的關稅減讓過渡期,以期最大限度地縮小市場開放過程中對兩國國內產業造成的負面影響,體現出中韓兩國政府穩中求進、互利雙贏、防範風險的合作原則。在協定談判和簽署過程中,已充分考慮并尽量規避了開放條款對彼此造成的負面影響。協定的降稅安排是分階段進行的,即使過渡期結束,也還保留了10%左右的例外產品不列入開放範疇。

    分工協作中日韓抱團做大市場

    目前,中國和其他國家自貿協定涉及到的許多協議仍在談判中,中國的自貿區建設也逐漸加快日程。中韓自貿協定破冰成功,不僅符合兩國目前經濟和貿易現狀,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自貿協定談判,以及區域經濟合作均能起到一定示範和激勵作用。就區域經濟合作而言,馬曉野認為,中日韓三方應該更緊密點,因為中日韓的技術、文化地理都比較近,對三國來講,最好的出路是抱成一個團。三國的商業公司應該成為超國界的虛擬跨國公司,通過整合各種資源來更好的發展。馬曉野指出,自貿區模式在其中起到一個基礎的作用,是達到虛擬公司、虛擬合作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各國通過合作分工,分享品牌,實際得的利益和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合適一點。

    「在這方面來說,韓國先走一步,日本如果跟上來的話對大家都有好處。因為中日韓三國的研發和生產層次有一定的冲突,也有各自的分工,如果中日韓在這方面加強合作,加入全球的價值鏈的生產過程中去的話,對三國來說都非常重要。」馬曉野說,自貿區作為基礎,加工貿易可以大量互補,有自貿區在里頭就不必走那麼繁复的加工貿易路線,各國可以配合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出來,共同加入到整個價值創造過程中去,轉而把它做成一個大市場,通過需求的互聯,信息的互通,實現利益共贏。馬曉野指出,加入到整個生產鏈中是未來的大趨勢,是制造業徹底改變的機會,中韓日在這方面通過合作是有好處的。主張各國淡化民族概念,加入整個全球價值鏈生產過程中去。他認為這是中國的出路,也是日韓的出路。

    撼動東北亞政經格局

    周世儉認為,中日韓自貿協定進程緩慢,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日本方面。他指出,「安倍經濟學」不利於日本的長遠發展,日本應該加強跟中國、東亞和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而不是過分依賴美國發展經濟。「遠親不如近鄰,中日韓搞自貿區對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絕對有好處,日本方面應該有所反思。」他說。

    「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對台灣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台灣和韓國對大陸的貿易30%是重疊的,面對中國大市場,韓國捷足先登對台灣極為不利。」周世儉說,台灣和韓國本來處在同一起跑線,結果是大陸跟台灣「起了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台灣方面可謂得不償失。但是,如果台灣方面改弦易轍奮起直追還來得及,積極跟大陸發展經濟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擴大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以及商品、服務貿易的增加,對提高就業水平和居民收入、改善民生都極其重要。分析人士認為,立足於東北亞乃至整個亞太地區,中韓自貿協定簽署的意義已經遠大於雙邊,不僅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還將對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貿一體化也起到了帶動作用。高虎城撰文指出,中韓自貿區作為東北亞地區的一個重量級自貿區,標誌著亞太地區自貿區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將為今后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乃至亞太自貿區發揮強有力的推進作用,也將對多邊貿易談判貢獻正能量。中韓自貿區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韓國「歐亞倡議」構想的重要連接點,對兩國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大陸經濟融合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