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熟人經濟轉向契約經濟
2015年 06月 15日 08:49    香港商报
 

    再造溫州信用
    熟人經濟轉向契約經濟
    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歷程中,溫州一度在很長時期是一種象徵。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溫州資本則改為參與民間借貸與房地產等炒作,使得溫州資本大量外流,甚至熱錢化,經濟空心化的趨勢日益嚴重,以至2011年發生民間借貸危機,且一直綿延至今。在溫州民間借貸危機帶來的教訓中,溫州市政府認識到,「熟人社會」是溫州特有的信用模式,在經濟大環境向好的情况下,「熟人社會」的信用模式隱患并不明顯,而在區域性金融風波冲擊下,原本的基於熟人信用的信用體系將很容易受到破壞。信用體系的崩塌不僅使得危機雪上加霜,并且會使得溫州走出危機困難重重。告別「熟人社會」走向「契約社會」的信用模式是溫州金改必須要面對的課題。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熟人經濟的崩塌
    在改革開放之初,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試驗區,溫州在人多地少、資源貧乏、交通條件差的情况下,以民間為主導,以低成本、低價格、薄利潤的方式,大規模生產、發展小商品;以專業化方式發展市場,行商天下,創造了聞名的溫州模式。它代表了民營經濟的拼命奮斗精神。
    在溫州的發展軌跡中,「熟人經濟」也曾扮演過光輝的角色。在溫州借錢一直很容易,口頭協議,不用字據,信用基石是其根本。本報記者在溫州采訪了多個小微企業的老闆,他們都對過去「一個電話就能要到錢的時代」十分懷念。高度的信用空間曾造就了溫州一個特有的現象,就是溫州人做事喜歡抱團。改革開放初期,溫州人涌向全國創業,只有老鄉靠得住。在全國各地,溫州企業經常組成「生意圈聯保」「老鄉聯保」和「同行聯保」,互相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共同獲利共擔風險。彼此都是溫州人,雖素不相識亦可成事。
    熟人經濟難維持
    然而這樣的「熟人經濟」創造了溫州繁榮的同時,也間接將溫州推入了深淵。一位劉姓的鞋廠老闆告訴記者,在2011年溫州信貸危機爆發前,由於溫州實體產業進入瓶頸,不少企業家將錢投入非實體經濟,其中房地產為主。由於此前的積累,加上「熟人經濟」的傳統,人們瘋狂地買房,溫州本地的低矮小房都被炒到7萬多一平米,更不用說橫行全國的「溫州炒房團」。
    過於簡單,且不規範的融資,不僅助長了溫州全民金融熱、經濟空心化,也導致了借貸糾紛的高發。而當危機來臨時,溫州首先倒下。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庭的法官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溫州借貸危機幾乎使得溫州90%的家庭受到波及。曾經溫州的身份證在北京住旅店都可享受半價,而現在人們對溫州人不再信任,外地企業與溫州企業做生意時,只收現金。溫州企業和銀行關系變得惡劣,甚至溫州企業上市時,也要受到更多的審查。」
    2011年的溫州借貸危機,終於使得以「熟人經濟」為基礎的溫州繁榮徹底破滅,人與人之間的信用關系變得緊張,甚至兄弟、親戚之間也不敢借錢。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劉錫良認為,「熟人經濟」的信用關系跟過去的農業和小作坊密切相關。而這種信用關系已經與跟溫州產業的轉型升級、工業化進程不相匹配。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則認為,溫州信用體系應以此為契機告別「熟人經濟」的民間信用,建立「現代信用體系」。溫州的民間金融信用已經崩塌,建立法治化的現代信用體系是溫州經濟、溫州模式的唯一出路。
    試水借貸登記制度
    溫州借貸危機爆發不久,國務院就批准溫州作為金融改革試點。對於重塑溫州的信用問題,溫州市政府一直將其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現任溫州市副市長王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信用不好,籌不到錢,溫州靠什麼發展?我來到溫州后,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市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努力提升溫州的信用環境。」
    浙江省金融業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汪煒指出,溫州金改的關鍵是要建立現代信用制度替代溫州傳統的民間信任關系。「現代信用制度需要大數據支撐,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的信息,還需要民間融資、對外擔保等來自民間數據,溫州金改要努力打破信用鴻溝形成合力。」
    借貸中心助民間借貸規範化
    實際上,溫州市的領導班子也一直在為重塑溫州信用而努力。溫州金改自國務院獲批以后,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作為溫州金改的第一項內容,在一個月內便得以開業。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智潜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溫州民間借貸中心,以規範民間借貸為主要目的。具體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一個中小企業融資平台,也可以說是一個民間借貸的登記機構。借貸中心本身不做業務,而是引入一些中介機構,如P2P、銀行的徵信機構,以及公證處和律師事務所等,為借貸雙方降低風險,具體業務由P2P中介來做。借貸雙方由中介機構牽線搭橋,借貸達成之后到溫州民間借貸中心登記。   
    徐智潜還說,民間借貸在溫州,原本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經濟」,只有在認識的人之間,才會進行借貸行為。在2011年出現借貸風波以后,熟人之間也不敢有借貸行為了。所以,溫州民間借貸中心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將原本的「熟人經濟」轉變為契約經濟。例如,借貸中心會擬一些統一版本的借款合同。以前,借貸雙方由於是非專業人員,借貸時大多僅以一張收條為據,當出現糾紛時,收條的法律效應可能會有漏洞,到時就會引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以致引發道德風險。所以,擬出一份統一的借貸合同,可以告訴借貸雙方正常的借貸流程應該怎麼走,有助於減少糾紛,也有助於糾紛的及時解決。而借貸雙方有特殊約定,借貸中心也能夠提供參考意見。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旨在規範民間金融行為。
    通過這樣的框架,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能夠為民間的借貸行為提供法律諮詢、擬定合同、備案登記等服務。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只為引導民間借貸行為走入規範化、陽光化的軌道。此外,借貸服務中心還可以根據民間借貸中出現的問題,向政府爭取一些政策,理順民間借貸的關節點。
    民間借貸實行備案制
    如果說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是用非政府機構來規範民間借貸的嘗試,那麼《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則是溫州市從政府層面,為實現民間借貸規範化的強制措施。該條例規定,單筆借款金額300萬以上、或累計借款總額1000萬以上、或向30人以上特定對象借款的,借款人要到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備案,即申報登記,記錄在案。
    溫州政府認為,只要登記備案就會相應規範借貸手續,譬如借貸雙方要簽訂規範的合同,明確抵押物等,過去那種數百萬乃至上千萬元的借款不打借條、只一個電話「搞定」的現象不會再重演。有了登記備案,借入人的借貸行為被納入政府徵信系統,其信用表現無形之中受到約束,從而使出借人的資金得到多一層的安全保護。有登記就有監管,它將民間借貸行為「逼」進政府監管的「籠子」,這成為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
    為此,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出台相關的配套措施規定,考慮是否將民間借貸糾紛立案,備案材料必須作為材料之一。裁定民間借貸官司,法院優先采納有登記備案的借貸證據。
    借貸登記備案已見成效
    這種規範借貸的條例,實施情况又如何呢?有企業家對記者表示,「備案制」對規範民間借貸雖然有好處,但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主要是涉及隱私。在多重顧慮的影響下,許多借貸人寧願僥幸冒違法風險也不願去登記備案。
    溫州市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總經理徐智潜表示,確實有人存在這種疑慮,備案登記制實施頭兩三個月的登記量還不錯,這可能與宣傳導向有關,但后來備案登記量就降下來了。不過他相信,隨著登記備案制的步步推進,人們的觀念會改變。
    據溫州市有關部門統計,溫州市民間債務危機爆發之前,全市民間資金高達7000多億元,民間借貸規模達1200億元。受這場危機重創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影響,2014年民間借貸規模降至近800億元。有關專家稱,登記備案額占民間借貸總規模八分之一,表明溫州民間借貸開始逐步從無序走向有序,從「義氣走向理性」,從熟人社會向契約社會轉變。
    徐智潜認為,人們對登記備案見仁見智、各取所需。近100億元的備案額說明人們的備案意識在逐步增強。他預計,2015年民間借貸登記備案量將達到120億至150億。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