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不會反思注定沒有未來
舉步維艱 金改何處去
溫州金改至今3年有餘,各方評價褒貶不一。歸納起來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兩個問題上:
溫州金融改革的出發點是要解決「兩多兩難」,即民間資本多投資難,中小企業多融資難的問題。結果3年來銀行業暴露的風險越來越大,企業倒閉數量越來越多,這種改革不是徹底失敗是什麼?香港商報記者 齐晓彤
第二個問題是,規範金融秩序的政策指向是求穩健,過於穩健是不是削弱了溫州民間金融的活力?進而改變溫州模式民營、民本、有限政府的精髓?
在溫州金改行至半程之際,這些問題的提出反映了民間、地方政府、監管當局在推動金改的方向性認識上有極大差异,如果今后不能形成合力,明晰統一的願景,溫州區域金融改革未來發展將會出現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借貸危機蔓延 各方心態不穩
2011年爆發的民間借貸危機,發展和蔓延程度超乎想象,這場大火不僅燒毀了民間融資市場,反噬當地整體金融安全的程度逐漸加深,銀行業不良貸款逐年劇增,信貸規模整體滑坡,因擔保鏈火燒連營,年收入千萬元以上企業每年倒閉7000多家,甚至規模企業、行業龍頭也損失慘重。
這場危機到底有多大的損失,截至今日,仍沒有一個完整的統計,后續還有怎樣的傷痛,仍在不斷暴露中。調查期間記者還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地方政府對金改成績的公開表態與實際認同感有差距,二是當地企業與銀行的爭吵非常激烈,相互之間猜疑加重。各方仍然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危機的本質以及自己的過失和責任,依然停留在指責別人的階段。危機漸漸過去,對引發危機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非常必要。然而,推脫自己的責任,指責別人的過失,并不能代替對以溫州為代表的民間借貸危機的根源的深層次分析,更不能由此發現解決問題的出路。
無序發展助長危機
溫州民營實體的變异和民間金融的無序發展是這場危機的肇事方,背后是地方政府多年放任、疏於監管造成的虛假繁榮,危機發生后果斷處置機制到位不及時,另外國家監管部門地方監測的預警失誤,銀行業應對區域危機時優先處理機制嚴重缺位,都造成了各方損失的進一步擴大。「溫州金改」2012年正式提出,當時中央的原則是「不給錢,給政策」,而且支持「改革自下而上,允許試錯」。
溫州地方政府在危機期間曾先后向國家申請過600億救助、巨額信貸增量支持而不得。溫州商人過往多年叱詫風雲、信用爆棚的表象讓外界誤認為溫商依靠本地民間資金優勢,能夠順利消化自身危機。
然而,各方都低估了金融危機的深度廣度,所以在災難之后,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心理糾結與責任推定過程中不能自拔。
自我反思 方有未來
金融風波的巨大破壞性以及種種慘痛的活生生的事實,就發生在溫州每個人的身邊,痛定思痛過后,如果受損各方都僅僅緊盯自己的利益,算計損失,回避思考利益和損失發生的根本原因,區域金改過往3年所帶來的長遠制度利好很快就會被漠視和淡忘。
溫州的當地企業現代治理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強化、地下金融的陽光化對個人財富保護力度的加強,原始人情社會向現代契約社會的制度性進步,每個個體對自身信用的珍視和愛護,這些信用社會必需的基礎設施,都需要溫州金改持之以恆的推進加強。
遺憾的是,直到此時此刻我們尚未見到有哪一個企業家站出來說:「我不會卷錢逃跑,我確實欠了很多債,但是我願意用整個后半生的時間來還債,讓所有人相信溫州有一個企業家是很講信用的。」我們尚未見到城市管理者出來向企業家和銀行家道歉,說:「溫州的衰退是我的失職,我不僅要對GDP負責,還要對這個城市的長期發展戰略的穩定性負責,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民間金融健康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工作是原先沒有想到、沒有做好的。」
我們還期待銀行放貸人員的反思:「過多考慮銀行的零風險,個人責任的最小化,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今后應認真分析企業真實的融資需要,不再過度授信,放縱企業也是不可饒恕的過失。」
是否還應該有左手剛拿到月息三分的大額快錢,右手立刻六分高價放出去的掮客這麼說:「短線暴利不長久,玩錢賭博既是施害,也注定受害。」記者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深刻反思的溫州。 一座不會反思的城市,注定是沒有未來的。溫州危機是否也能促使國務院、央行、銀監會等高層官員反思,如何加大全局性金融改革的力度,回應民營資本公平准入的急迫期待,在穩健、審慎和公平、效率之間求得更加適當的平衡,用實際行動改變「銀行業和國企才是最大高利貸公司」的尷尬局面,回應民間對現行金融體制僵化兼傲慢的激烈質問。
願景:資本與實業共贏
回到文章開篇的第一個問題,「兩多兩難」和「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命題本身就已經顯示溫州金改的中央與地方的不同指向。前者設定的問題導向是「為什麼溫州當地那麼多富裕的資金不能成為產業資本,支持當地的實體做大做強,而甘願跑到境內外多地短期投機炒高資產價格當熱錢?」實際上溫州風波之前,以民營實體為主導的溫州是全中國融資最容易的地區,中等企業和規模企業在銀行業過多資金的追逐下走上了影子銀行的道路,加劇了高利貸漩渦的形成,小微企業在滿城皆是高利貸的困境中陪葬的事實,則被祭起一面大旗--「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并贏得越來越多地方和民間響應,匯成輿論高壓,加劇了實體與金融的對立情緒,這個命題產生的負能量影響深遠,無助於問題的深入思考,無助於良性互動中尋求解決方案。
破解「兩多兩難」的關鍵,是最大限度減少中小企業和出資方的信息不對稱,溫州若想成為全中國融資最便宜最便利的地區,就必須讓所有出資者相信這里的中小企業是全中國信用度最好、相對風險最低、最具創新激情和前瞻意識的企業群體。溫州區域金改的理想願景簡單且清晰,那就是讓具備戰略眼光的資本扎根溫州,陪伴最具獨創精神和分享意識的中小企業主做大、做強、做久到極致。
引資本長期駐足 需多方支撐
要吸引除溫商之外的長期資本在溫州駐足,除了足夠數量的本地新型創業者、穩健前瞻的銀行家、精於產業整合的投資銀行家、融資規劃兼信用管理的固定收益產品設計師,嚴謹的會計師還有律師、評估師、清算師等多方面專業人才群的支撐必不可少,只有他們可以喚醒溫州原始人情社會中民間資本的產業意識、合作精神,可以引導中小企業創造性地解決為自身徵信的難題,包括如何增加財務透明度、提升運營管理規範度、清晰自身風險辨識程度等。
金融生態環境破壞易,修復難。地方政府今后幾年的重要責任之一,是改良原有游擊性過強的投機文化土壤,再造長期資本青睞的法制誠信營商環境,降低在全國司法系統和央行徵信系統溫州失信人的數量,解決司法、公安、稅務、工商、銀行業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的有效歸集和即時更新難題,建立高效聯合獎懲機制,杜絕高杠杆、高負債企業的生存可能,重建優良信用環境。
監管收緊 制約民間活力嗎?
站在過往30多年的時間跨度,以當地視角看溫州的民間金融,溫州早有意向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金融之都,這是非常大的雄心。民間金融是溫州民營經濟的天然保姆,對民間金融長久的心理認同和情感歸屬滲透到很多人血液里,讓當地企業家始終把民間金融當做最后救助者。另外「實業空心化」后的香港金融中心也成為很多溫州人心中嚮往但不便言說的榜樣。溫州人理解的區域金融改革是放松金融管制、放寬民資准入、利率匯率市場化和個人境外投資便利化。
以央行和銀監會為代表的監管部門,始終更加關注民間金融規模迅速擴張后的不穩定性,時刻警惕區域民間金融過熱引發的局部風險。這種局部風險時不時以各種形式在不同省份重演,引發群體事件或悲劇事件,監管部門尤其不希望民間金融在沒有法律或陽光化約束的情况下快速膨脹,引發更大災難,因此對溫州金改的主導思路是大額民間借貸強制備案,加強監測,適時干預。
對民間金融不同的戰略考量及思維定式,使得中央和地方在溫州金改目標設定與重點步驟上有所不同,地方政府認為民營銀行等民營資本金融機構的牌照開放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對區域內大量類銀行機構的運作視而不見,認為民間借貸的利率變化能夠反映資金的供求狀况和風險水平,不需要干預也沒有能力干預。甚而希望吳英等非法集資罪的免死改判,會推動未來非法集資罪的標準放寬甚至取消。溫州最大非法吸存案立人集團董順生,13年吸收存款80億,被判監禁10年,罰款500萬,就源於溫州司法系統對非法集資罪相對寬松的裁定。
央行前不久批准在金改3周年之際推出原金改12條的升級版新12條,更加體現監管意志,其中強化了政府徵信、司法保障、金融穩定、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立負面清單、再造信用基礎的內容,同時兼顧到危機期間運用政府之力協調銀企關系,加速消化快速膨脹的不良資產。新版12條是中西結合雙管齊下,是救治急症慢病的新藥方。
雄心與呵護呼應,自由與法制結合,溫州蓄勢已久的民間金融煥發長久活力只是時間問題。
地方政府任重道遠
溫州金改走向何處,除了國家層面金融改革總體推進,更取決於地方政府如何妥善處理民間金融、實體經濟、監管部門的關系。
短時間內溫州特別需要藉助各大商業銀行總部和國家級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幫助,在總行層面核銷大量壞賬,在全力配合屬地化處置的盡職調查需要的前提下,推進高效處置不良資產,以利快速恢復貸款規模和流動性。
另一方面溫州市政府要切實拿出財政資源,用政府徵信的方式,有效化解擔保鏈危機對大量民企的二次傷害,防止困難企業逃廢債后,形成眾多僵尸「信用陷阱」,造成遷延不斷的長遠信用危機,對惡意逃廢債的企業和個人加大打擊力度,強化企業償債意識。更重要的是建立對當地近兩千家微型金融組織的事中監管長效機制,高度重視地方金融管理局事中監管職能的立法落實,賦予其對可疑個人及公司賬戶的即時監測預警權限,防患於未然,以利快速識別新的龐式騙局,藉助互聯網、P2P等形式死灰復燃。
2014年溫商回歸的資金總量接近1000億,今年政府引資回鄉的目標更高,希望達到1600億。大量的民資回流,如何做到既能灌注實體經濟,又能有效降低壞賬率以及地方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非常考驗地方政府的政治智慧、金融意識及精細管理水平。
記者發稿前接獲令人欣慰的消息,今年前4個月溫州地區的新增關注類貸款增加了不足10億,溫州地區信用環境出現好轉跡象,相信誠信的溫州企業家能夠吸引更多的境內外資本聚集此地,實現民營經濟和民間金融長久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