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地方金管見實效
處置不良資產需加速
本報記者早前向央行提出對溫州金融改革成效的采訪請求,恰逢溫州金改三周年時點將近,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擔綱「溫州金融改革與發展20人專家論壇」主持人,在溫州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陸磊對於《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溫州地方金融部門在依法監管、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王毅履新溫州副市長八個月有餘,對於溫州當地的實際情况有著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他認為溫州現在最緊迫的三件事分別是加大不良處置力度、促進銀行多放貸和提升社會信用,他認為這三件事情做好了以后,溫州金融會慢慢走出來,溫州經濟也將重煥活力。香港商報記者 张幸
溫州副市長王毅:加快處置不良資產恢復流動性
本地處置不良資產有優勢
王毅自央行調查統計司空降溫州副市長后,不停穿梭於溫州各區縣,實地調研當地企業的生存狀况,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溫州這個課題很大,這里有很多新問題值得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在半年多調研之后,王毅對2012年溫州金改12條的內容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更加務實的新12條初步框架,獲得省金改領導同意,進京匯報后被立刻批准發布實施。
新版12條發布后,王毅需要緊迫處理的有三件事,他在不停歇的電話鈴聲中,告訴了記者三件事的具體內容。
第一件事是將風險化解放在突出要務。「我們沿用原有的處置辦的工作機制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提高金融辦的工作效率,除當地銀行核銷不良以外,協調金融機構總行也要幫助溫州核銷、打包、處置。」王毅說。
「現在市場上對不良貸款的消化能力有限,我們準備成立一個區域資產管理公司。區域資產管理公司相較於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地域優勢更加明顯。舉個例子,有家資產管理公司在溫州收得最多,花了50多億的真金白銀,收了150多億的資產,平均折價三分之一,但是收了以后,要處置資產包就需要資產價值的評估。資產的債務債權關系都在溫州,如果評估工作主要放在北京就只能光看文字材料處置力度會大打折扣。所以,本地處置有優勢。」
區域資產管理須市場運作
王毅透露,有很多朋友要來買溫州的不良資產,但是對實際資產價值缺乏判斷,必須到溫州來看一看。「不良資產屬地化處置,之前學界有爭論,擔心道德風險,因此資產管理公司頂多在省會設立分支機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實地調研,發現屬地化處理更高效及時,更容易市場化運作。建立區域資產管理公司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是資產的過戶、轉讓、拍賣,甚至現金的清收、執行、追逃,這些所有的事情幾乎都要跟法院配合,最終也要落地到本地。所以,資產處置屬地化非常重要。但北京方面也有擔心,資產處置容易遭到地方政府干預,不利於保護銀行債權。區域資產管理公司必須走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家公平地競爭。」
溫州金融危機產生了1600億的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需要逐步地處置、轉移、過戶、清理、核銷。迄今為止,現在不良資產處置僅做了800多億,現金清收的只有200多億,大量不良挂在賬上。資產管理公司核銷壞賬以后涉案企業會被終身追索。未來解除追索時,要去法院立案,拿到判決文書一年之后追不回來,才徹底核銷。
在金融機構不良債權處置方面,溫州法院也做了大量的創新。溫州市中院於去年3月與工商銀行等3家銀行牽手,規定溫州範圍內的司法拍賣房產可辦理銀行貸款。同時,溫州中院比照新建商品房買賣,率全國之先創設了司法拍賣房產產權和抵押權預登記制度。
據悉,「網拍按揭」這一溫州創新實行以來,司法拍賣標的物的成交率和溢價率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司法處置進程。制度實施首月,溫州市法院共促成25處網拍房產按揭貸款,總成交額9389萬元,總貸款額5499萬元,溢價率達19.8%;促成化解銀行不良貸款6711萬元;同期156處網拍房產成交率為100%。這一數字也促使浙江全省法院將該經驗引入推廣。
小微企業籌錢仍困難
第二件事,促進銀行多放貸,注入流動性。溫州信貸從在2009年到2011年平均每年可達近1000億。去年考慮不良處置后的放貸總額為480億左右。前年加上不良貸款后的信貸增量是505億,近兩年的信貸投放嚴重減少。按照全國、全省的貸款投放水平,過去幾年,溫州累計少放了1500億的貸款。地方經濟要發展,需要銀行信貸支持。加大信貸投放、促進流動性注入。沒有新的流動性,原來的不良都壓在房地產和呆壞賬的企業上,資金轉不起來,很難實現經濟趕超發展。
同時,我們也明白,在溫州現有的環境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信貸有效需求下降,金融機構放貸相當困難。為了給溫州注入流動性,首先我們要建立地方增信機制,引入信保機制為貸款提供保險,這也有難處,主要是銀行和保險公司要求的風險覆蓋率高。同時,10個億的小微企業信用保證貸款基金已在積極籌建之中,希望這些舉措不僅是解決溫州中小企業的短期需求,更是長期的機制建設。其次,我們要引入信貸以外的融資方式,包括理財、信託、股權計劃等,這個工作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我們和光大集團達成了一個100個億的表外理財、信託、股權計劃,主要方向是基礎設施、市政建設,已經談妥一半。現在總體來看,現在政府要做的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想籌錢,無論是信貸的錢,還是股權的錢,還是所謂PPP的錢,都容易找到。目前難就難在小微企業的錢難籌,這只能引入信保機制,引導銀行對小微企業多放貸款。
此外,光大還有意再搞一個產業基金。但產業基金是市場行為,要對接企業,需要企業自身有意願。有些企業進行國際間併購是很好的,比如泵閥,是溫州有前景的主導產業,我們有家企業引進一個荷蘭的好的泵閥技術,把當地的泵閥產業逐步帶動提升,但是這個要當地的企業自身有意願,僅僅是政府提倡是不行的。國外有些企業有好技術,面臨經營困難的時候,國內企業可以抓住時機去收購。
須建良好信用環境
第三件想做的就是提升社會信用。借貸危機剛發生的時候,企業認為當初放貸把我撐死的是銀行,現在抽貸逼死我的也是銀行。
企業和銀行的關系非常糟糕。但銀行也有銀行的難處,金融環境不好的時候,收縮貸款是可以理解的。現在金融環境不好,銀行不跟企業合作更會要了企業的命。短期來看,溫州要打擊逃廢債,樹立信用環境。溫州市委市政府認為必須建立好的信用環境,這種信用意識是非常難得的。有些地方政府認識不夠清楚,可能會認為逃的錢都是銀行的錢、國家的錢,漏下來的都是我自己的錢。企業欠正規金融的錢能還的要尽快還上,不能形成逃廢債的風氣。銀行有責任的,尽量承擔一些,可以給企業停息、挂賬、分期、打折讓利等優惠。未來但溫州的金融生態環境要從過去低級的人情社會,轉向以法治為基礎、以合同契約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社會。
過去,打個電話都能弄到錢的時代,是不正常的,也不值得還念,這種時代一去不覆返了。過去溫州身份證在北京、杭州住旅店都打折。
如今信用環境不好,溫州企業上市,受到的審查都要更加嚴格一點。這些都要慢慢改變。相信在溫州的信用環境逐步穩定、提升之后,再經過兩年左右的努力,不良會下降,實體經濟這兩年已經穩住,金融就會好點。如上三件事情做好了以后,溫州金融會慢慢走出2011年以來的負面影響。只要金融環境好一些,銀行多給予支持,對溫州未來的發展我們是充滿信心的。
金改促民間融資陽光化
香港商報:溫州金改在推進民間金融陽光化和規範化方面的進展如何?
陸磊:主要是六方面進展:一是強化溫州市民間借貸服務中心的功能,推動民間借貸由「熟人借貸」向「市場借貸」轉變。二是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和溫州銀行增資擴股作為民資進入金融領域的最主要途徑,溫州銀行增資擴股吸引近30億元民間資本,7家農合行股改引入民資43.8億元。三是推廣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模式,組織民間資金以債券、股權等方式投入中小企業。目前已累計組織民間資金39億元投向1000多個項目。四是大力發展股權投資。設立政府平台建設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民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展社會辦學、辦醫等試點。五是編制「溫州指數」。設立涵蓋小額貸款公司、民間借貸服務中心、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在內的7大類400多個監測點,定期、分類反映溫州民間金融活躍度和交易價格。六是制定《浙江省溫州民間融資管理條例》,并於2014年3月1日施行。
香港商報:如何看待民間借貸的備案登記制度?
陸磊:這是我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和首部專門規範民間金融的法規,對於引導和規範民間融資活動健康發展、破解目前民間融資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厘清中央與地方在民間融資管理方面的職責邊界;有利於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有助於對部分市場行為進行有效引導與規範,維護正常的市場運行秩序,又不會打擊民間融資的活性。
《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首次對溫州市行政區內的民間融資及其監督管理作出法律規定,在民間融資服務主體、民間借貸、定向債券融資和定向集合資金、風險防範和處置、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明確的規定。創新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設立了民間融資服務主體。二是拓展了民間融資方式。三是明確了民間融資監管主體。四是建立了民間借貸備案制度。為了讓大額型、涉眾型民間借貸備案制度落到實處,《溫州市民間融資管理條例》采取了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兩方面的制度設計。正向激勵包括:處理民間融資糾紛時,備案的材料可以作為證明力較高的證據。國家機關處理涉嫌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活動、非法經營等案件時,備案的材料可以作為民間融資行為合法性的重要依據。反向約束主要有:應當備案而沒有備案的,或提供虛假備案材料的,由地方金融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公示;情節嚴重的,對個人和單位處以一定數額的罰款。
《條例》實施以來已備案民間借貸金融93.14億元,企業定向集合資金和定向債募集登記7.82億元。溫州開出全國首例「民間融資備案」罰單,邁出地方金融監管依法行政的第一步。
重振實體需多政策配合
香港商報:請您分析一下溫州金融改革的現實意義?
陸磊:「溫州模式」曾是中國市場經濟進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長模式之一,2011年溫州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在特定宏觀經濟背景下出現了企業家「跑路」和民間金融風波,為化解危機,探索民間融資陽光化和規範化有效途徑,改變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問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為全局性金融改革積累經驗,國務院於2012年3月28日決定在溫州開展金融改革綜合實驗。
溫州金融綜合改革提出12項任務,旨在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機構,積極整合地方金融資源,著力破解溫州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溫州展開了自下而上的區域金融綜合改革,引導民間金融規範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僅對溫州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對探索區域特色金融改革,為全局性金改提供經驗借鑒也具有重要意義。
香港商報:社會上對溫州金改存在不同的聲音,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陸磊:溫州金改適逢溫州經濟下行,借貸風波蔓延之際,輿論從正面預期轉而質疑金改的作用和有效性,或者直接將溫州經濟紓困無力歸因於金融改革。實際上,溫州經濟困境有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結構性因素,解決溫州經濟問題的關鍵在於產業轉型升級,單靠金融的力量遠遠不夠。希望各方正視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复雜性,溫州金改的本質在於疏通投融資渠道,合理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化,探索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有效途徑,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
香港商報:溫州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您認為今后打造溫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什麼?
陸磊:溫州經濟面臨的困難有五點,一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滯后導致實業支撐缺失,二是民間資本外溢影響產業結構優化,三是溫州經濟增長受資源要素瓶頸制約較大,四是家族式企業影響經濟可持續性,五是外向型經濟模式受外部影響較大。而困難的本質是「溫州模式」發展30年后,因「代際鎖定」導致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跟不上改革步伐,長期陷入粗放式增長困境,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影響下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在巨大的利差面前,部分溫州企業沒有守住實業,身陷經濟泡沫而引發民間借貸風波,并將風險傳導至金融領域。解決問題,關鍵在於打破「溫州模式」瓶頸,產業轉型升級是根本出路,溫州實體經濟的重振除了金融支持外,還需要產業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貿易政策、勞動用工政策尤其是當地政府職能轉變和效率提高等一系列政策體系的配合。
我認為今后打造溫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創新、轉型、向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