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界心聲

3D打印助醫療業技術商品化
2015年 06月 23日 00:00    香港商报
 

    製作省時快捷 大減研發成本

    3D打印助醫療業技術商品化

    【香港商報訊】科技日新月异,但不一定只關乎日常生活的吃喝玩樂;更重要的醫療行業,也可以透過新科技的發展,照顧人類未來可以活得健康和有保障。3D打印制作過程省時快捷,大大減省研發成本,應用於醫療保健器材上愈見普及。創新科技署指定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中心有助將技術商品化,促進本地企業的技術提升。憑着香港優勢,不少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公司近年已進駐香港科學園園區,當中新發明包括「希望之手」研發的復康機器。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醫學、光學及精密工程組顧問方文杰表示,3D打印應用於醫療保健器材上愈來愈普及:「3D打印合乎成本效益,可以協助用家制作訂造及個人化的產品,而應用範圍亦十分廣泛,包括珠寶、建築、玩具、眼鏡,以至醫療行業,都可大派用場;而由於3D打印制作過程省時快捷,大大減省了研發新產品的投資成本,有助推動醫療行業的創新發展。」

    方文杰:助醫療器材測試

    他提到,3D打印技術種類廣泛,當中最常見有熔融沉積式(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選擇性鐳射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直接金屬鐳射燒結(Di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DMLS)、立體平版印刷(Stereolithography,SLA)及數字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等。「不同技術利用不同的熔化或軟化等方法制造,采用材料亦各异,用家必須清楚了解相關物料的熔點及其耐用性,符合嚴格的國際法規及質量體系,才可使用於醫療保健產品上。」

    他指出,現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正以3D打印技術作創新醫療器材的測試之用,例如人工手指關節及骨折外支架技術等。另外,他們也利用3D打印技術,協助制作及研發帕氏涂片試驗裝置,用以快速測試早期子宮頸癌。方文杰說,「生產力局提供產品原型制作及3D打印顧問服務,亦提供相關技術人員支援及不同課程教學,協助企業設計更多創新醫療保健產品,加強競爭力,預料未來3D打印技術在醫療業界將更為普及,甚至可以制作義肢及人體器官等。」

    陳詠敏:納米研發推智能口罩

    此外,納米技術同樣可應用於醫療產品之上,以提升產品效能。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業務發展經理陳詠敏提到,NAMI於2006年成立,并由創新科技署指定為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的研發中心:「N-AMI一直進行及支持市場主導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工作,并致力把技術商品化,促進本地企業的技術提升。」

    她形容,NAMI有五個核心研發領域,包括可持續能源、固態照明、顯示及印刷電子、建築及屋宇材料、環保技術及生物及保健。「以醫療保護為例,NAMI研發的納米纖維在低空氣阻力下仍可維持高效過濾,適合用作過濾產品的材料。我們與一家醫療企業合作,以此技術推出合乎N95認證、透氣度更佳、具備防塵殺菌功能的『納絲智能口罩』(NASK)。NAMI希望為業界提供一個進行研發及技術交流平台,以開發與納米科技相關的產品和技術,推出不同的創新醫療保健產品,惠及更多市民。」

    「希望之手」進軍歐洲市場

    生物醫療是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重點科技領域之一,公司群組經理施純輝表示,憑着香港獨特的優勢,不少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公司已在近年進駐香港科學園園區,「這些公司涉足不同的生物醫學科技相關行業,當中包括醫療器械及診斷、療法及個人護理、再生藥物及中藥領域等,近年獲獎無數的產品『希望之手』就是當中研發產品。」

    有份參與「希望之手」研發的復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代表說:「公司利用了sEMG技術,令『希望之手』能感應中風病人手臂的肌肉信號,透過機械關節,便可帶動病人手掌活動,從而達致物理治療之效。現時產品在香港6間醫院,以及中國、澳洲、新加坡及台灣等地被正式使用,公司正逐步開拓歐洲等市場。」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