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新聞

穗打造珠江兩岸 自主創新示範帶
2015年 06月 27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朱樺報道:珠三角中心城市廣州正在上演一場科技大戲,在將創新驅動確立為城市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后,廣州在科技政策上全面變陣,推出1+9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推動財政科技經費「倍增」與孵化器「倍增」,實現科技與產業、平台、金融、知識產權、人才、民生、國際合作的結合,打造珠江兩岸自主創新示範帶。

    

    1

    制度創新力破短板

    

    廣州聚集了廣東省所有國家重點實驗室、97%的重點學科等科技創新資源。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首任主任馬正勇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介紹說,「美國著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是全球三大商業媒體中唯一傾力關注創新創造的媒體品牌,在其推出的2014年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榜單,廣州市有8家企業入選,數量僅次於北京。這八家企業分別是:酷漫居、巨杉數據庫、億航創世科技、尚品宅配、芬尼克茲、鉑濤集團、愛拍、YOU+青年公寓。不過,有月亮也要有群星,為破解科技創新的癥結和短板,廣州市繼深圳之后在全國第二個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舉行科技創新大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9」系列政策措施,廣州將通過完善的政策配套,創出有廣州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而在此系列政策中,加大財政科技經費投入是關鍵,據悉,廣州市至2017年,財政科技經費將比2013年實現倍增,總額達100億元以上,引導帶動全社會R&D經費支出達590億元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2.7%。

    

    2

    政府端菜變企業點菜

    制度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此次廣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主線,為此,廣州市改革科技計劃管理體系,將針對原來科技計劃問題,優化調整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創新能力、源頭創新和創新環境等4大板塊10個專項。馬正勇認為此舉實現了科技創新由政府「端菜」到企業「點菜」的根本轉變。從政府「端菜」到企業「點菜」轉變后,廣州市推出以研發后補助為主,結合貸款貼息、風險投資等科技金融手段,形成多種資金投入方式,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加大研發投入。廣州還率先在全國實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全流程的公開、公示制度,建設開放式科技計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科技計劃項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自動記錄、留痕,可查詢、可追溯。

    

    3

    雙倍增新策谷創新

    

    解構廣州此次重拳出擊的科技創新政策,「雙倍增」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具體指向財政科技經費的倍增以及孵化器的倍增。政府財政投入是一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先導性指標,對全社會科研經費的投入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廣州市財政科技經費倍增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市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在2014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未來三年繼續保持大幅增長態勢,「到2017年,全市地方財政科技經費達到108億元,在2013年的基礎上實現倍增」馬正勇介紹說。除了政府財政投入的增長,廣州科研經費投入也將發生重大調整。據悉,目前,廣州市科研經費投入到企業的比例約70%,下一步將達到并穩定在80%,其他投入到基礎研究。這些錢到底怎麼投?在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后,廣州市拿出了8億元投入企業研發經費后補助,將針對所有進行研發投入的企業,政府按照1億以下補貼5%,1億以上補貼2.5%,10億以上補貼1%的台階性補助方案對企業進行扶持,上不封頂。廣州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中以后補助方式支持的財政經費比例達到50%。廣州的目標是力爭2017年,引導實現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7%。馬正勇強調:「政府不再微觀干預企業科技創新的具體事項,只要企業進行了科技研發就進行補助,把主動權真正還給企業。企業知道市場在哪里,用戶在哪里。只要有市場、有用戶科技經費就投向哪里」。此外,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意見》,還將對重點培育的后備挂牌企業在股份制改造、簽約輔導等環節進行補助補貼。目前,廣州已有90多家進入重點培育的優質企業,在挂牌過程中得到了各類金融扶持,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5年廣州「新三板」新增挂牌21家企業為例,其總股本8.3億,現市值已超過150億。廣州創新驅動戰略另一個「倍增」計劃,來自於創新載體孵化器的加速倍增。廣州希望通過努力,將孵化器的面積從2013年的400多萬平方米,到2017年力爭達1000萬平方米,將在目前領先全國的孵化器戰略升級到「孵化器2.0版本」,實現專業化、資本化、多元化的孵化器發展趨勢。廣州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時,明確表示不要僅滿足於當「二房東」。孵化器管理者除了場地建設,到底還能做什麼?馬正勇認為首先應變過去綜合性孵化向專業孵化轉變,以發揮孵化器投資者專業判斷、專業服務特長,使專業集聚在孵化器內實現。此外,廣州市還提倡孵化器通過自己成立或引入外部資本加入風險投資行列,投資在孵企業,為在孵企業服務,「投資是最好的服務」,馬正勇介紹,孵化器投資在孵企業,也將獲得政府的獎勵。

    

    4

    億風險資金池谷科技金融聯姻

    科技與金融的聯姻一直是廣東力推的創新發展路徑,也是專家眼中廣州科技發展短板之一,此次廣州創新發展新政著重在科技與金融結合上著力,包括財政上投入4億構建風險資金池等舉措,初步破解創新企業高風險與銀行信貸穩健之間的歷史困局。科技與金融的結合是實現廣州創新驅動發展的「雙輪」,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缺一不可。過去,風險收益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銀行積極性。跟普通企業貸款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相對更大,但銀行貸款不能轉換為銀行對科技企業的股權,不能享受企業成長、上市帶來的收益,難以平衡科技中小企業經營不確定帶來的貸款損失。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對科技的支撐作用,如何尋找科技和金融的「最大公約數」,廣州市科創委主任馬正勇對記者解釋說,政府財政拿出4億元,要求銀行在一定時段放40億元貸款給科技企業,銀行要提供一些創新、優惠、便捷的金融產品,但具體怎樣貸政府不作評判。政府的角色只提供一份經過核實的科技企業數據庫給銀行,若貸款后發生呆壞賬,政府可以承擔一半損失。銀行對此有否積極性?馬正勇透露,目前,已經有8間銀行申請加入政府的這個項目,他們正根據廣州的科技創新政策制定創新的金融產品。廣州科創委也已經開始搭建這個科技企業數據庫,預計將於下半年會投入使用,屆時將會容納幾萬家創新企業供銀行挑選。廣州科技與金融結合還將在風險投資領域發力,通過成立廣州市科技金融控股公司,統籌開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大科技專項投資基金等科技金融業務,形成科研扶持、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到科技產業的科技創新創業體系。

    

    積聚國際資源促科技合作

    

    隨著科技全球化的程度逐步加深,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廣州創新發展戰略將國際科技合作上升到重要位置,將強化國際合作,推動廣州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將積聚國際創新資源」,馬正勇介紹說,廣州還推動與美國、烏克蘭、英國、德國、法國、斯里蘭卡以及港澳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與國際技術合作平台類建設,先后建設南方-哈佛「健康醫療雲服務」等國際合作平台24個,粵港供應鏈與物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穗台新興產業關鍵技術交流合作服務平台、穗港新藥臨床研究合作中心等穗港澳合作平台15個。馬正勇特別提到中國-烏克蘭巴頓銲接研究院項目,認為是廣州國際合作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該院是國家科技部著力整體引進國際先進資源以突破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眾多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在廣州建設的國內第一所中外合作的新型研究院。中烏研究院作為創新性國際合作平台,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目前已在組織機制、基礎設施、平台方向、重大項目、人才集聚、技術推廣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開創性的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研究院的現代銲接裝備與工藝研究等5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核心技術平台的建設已初具規模;已有固定研究人員64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烏克蘭科學院院士2人,承擔了包括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973、863、科技支撐等20餘項國家重大項目,10餘項省市科技項目;已在核電、船舶、航空、機械、海洋工程、生物醫療等行業50多家企業進行技術推廣,組織制定了國家航空涂層材料發展規劃、廣東省銲接產業技術路線圖,為政府和行業決策提供諮詢。

    正是在政府的積極引領下,一批國際領先的高水平項目浮出水面。例如:「活體軟組織高頻銲接技術及設備」是廣東省醫療器械研究所與烏克蘭巴頓銲接研究所合作的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性外科傷口縫合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廣州市-伯明翰大學腦與認知中心」項目已發表國際性的權威學術報告,將對中風病人腦損傷情况評估起到較大的幫助,項目雙方合作建立的腦與認知中心已在廣州正式落成并運營。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