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90后創菜馆推广贵州菜
2015年 07月 07日 01:09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劉楚婷報道:「工字不出頭」,80后創業已經是常事,90后創業才是新興現象。黔館創辦人趙圓圓(Clio)來自貴州,移居至香港,現年僅23歲便自立門戶,好有膽識。90后創業通常都離不開資訊科技,她選擇了開食肆。因為貴州菜在本港屬於冷門菜式,她希望藉此在港推廣家鄉菜。黔館生意得到在港生活的貴州人的支持,這令她最感到欣慰。

    香港素來有美食天堂之稱,故此港人對食物的要求很高,既要對胃口,又要價廉物美。她的創業信心來自一番分析:「現時在港居住的貴州人約15萬,他們來到黔館除了為吃,還可以碰到同鄉,大家講貴州話顯得分外親切,又可食到家鄉的菜餚。另外是旅游貴州的港人將會愈來愈多,他們了解到貴州菜后,回港后自然會想到再試。我覺得,港人好樂意嘗試新事物,貴州菜的吸引力是新鮮感。其實在內地,貴州菜館都不算普遍,如北京就只有一間較著名。」

趙圓圓:黔菜勝在有新鮮感

    趙圓圓表示,黔館相信是本港第一間傳統貴州菜館,去年12月中開業。「貴州菜的特色是辣、酸,雲貴川本來是一家人,菜式都有些相近,但四川菜主要是麻辣,我經營的貴州的辣是有得揀,有地道貴州口味及港式貴州口味。」

    她從小在貴州長大,只會講家鄉話、普通話,廣東話在當地并不流通。直至2007年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并在國際學校讀書。本來她也未想過學廣東話,但發覺始終要入鄉隨俗,與本地人溝通更好,否則連落街買碗麵都不成,結果在兩個月內學識了。「我試過在美孚一間學習機構不收酬金教BB仔學普通話,在此段時間有機會多聽及講廣東話,練習多了慢慢就掌握到,當然亦碰過好多釘子。」

    趙圓圓表示,自小已想做生意,因為父母都是商人,都做過飲食業,母親現時經營服裝,爸爸從事房地產、酒吧。他們都很支持及鼓勵女兒創業。

父母支持鼓勵創業

    「我向來讀書成績中上,一直有目標就是要賺錢,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很膚淺。到香港中學時由理科轉讀經濟科,直至2012年10月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讀Business,但未完成學位就回來。當時認為學校教的都不足夠,又好崇拜美國富豪年輕創業,想自己創業。」

    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在2013年1月加入了豐私人銀行部門,這份工作令她對金錢、事業的看法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當時的工作是幫助客人投資,非常自由,認識到許多成功人士,有些人是突然富起來,有些人是白手興家積聚財富。「他們對金錢的態度改變了我,不是有錢就可以什麼都得。我認識到其中一位客人,協助他找到生意,又温到自己第一桶金達7位數字,足夠資金可以創業。他又鼓勵我趁年輕去創業,因為輸得起。」

    初創業就選擇飲食業,與個人需要有關,因為她發覺想在香港食貴州菜非常困難。不然就要回家食或是食四川菜。她亦做了一些研究,根據貴州同鄉會的資料,現時本港已經有15萬貴州人。再加上早前回貴陽發現當地的變化很大。

貴陽姑娘圓夢飲頭啖湯

    「我的家鄉是貴陽,小時候根本無高樓大廈,現在高鐵開通,樓高50層的商業大廈都落成。加上地產發展迅速,未來可能發展到好似香港、上海,我覺得一定會愈來愈多人去貴州玩。貴州的自然風景及天氣好,政府也大力推廣旅游,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在香港開貴州菜可以飲到頭啖湯。香港是一個不同人種都會來的地方,但長期以來被幾種菜式壟斷,川菜以前都很少人食,但現在愈來愈多,希望日后貴州菜也會一樣。如果有一日黔館不成功,我不會懷疑是黔菜的問題,只是時機未到。」

    現時本港飲食業面對租舖難、人手短缺等問題,黔館也不例外。黔館的舖位面積約2100尺,最特色是有個600尺的星級廚房,目的是希望廚師工作舒服,煮出好的菜式。可是開業不久已解户一個大廚及砧板,廚房與樓面好多不協調。400萬元投資,七成是來自趙圓圓本人,并是公司唯一的股東,三成來自爸爸。廚師顧問是媽媽。

    黔館坐落深水桋桂林街。最初她打算在灣仔、中上環開舖,一場「占中」反而改變了,業主願意減價,於是雙方達成交易。

原食材專程貴州運港

    「辣香是貴州菜的主要特點,著名菜式大多與辣椒相關。即使在貴州當地都不會找到如此一站式的貴州菜館,通常是一些專門店。貴州代表菜是酸湯魚,特色菜是息烽陽朗鸡,息烽是貴州一個地方,陽朗鸡是一種煮法,一定要選用走地的公鸡,代表有陽剛之氣。」

    黔館的食材之中,許多原材料如辣椒、花椒、折耳根是專程由貴州運來,所以成本較高。其中折耳根是貴州地道食品,有清熱解毒、止咳的功能,幾乎每餐飯都食。貴州菜不重視甜品,因為貴州人不喜甜味,故不太接受粵菜及上海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