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綜合報道】英國培生集團23日宣布,該集團旗下的《金融時報》集團以8.44億英鎊(約合100億港元)的價格,被日本媒體公司日本經濟新聞社收購。這也宣告了培生對《金融時報》集團58年所有權的結束。對日經來說,收購《金融時報》是為了向數字化和全球化轉型,從而應對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分析指,收購完成后,財經新聞界則將形成日經、道瓊斯和彭博社三分天下的局勢。
收購不含《經濟學人》股份
日經23日晚亦宣布了該併購協議,收購計劃包括《金融時報》報紙、網站,旗下的銀行家和投資者指南,但不包括培生擁有的《經濟學人》的50%股份,以及位於倫敦泰晤士河的總部。除去金融時報集團持有的約1900萬英鎊,日經還需要向培生支付8.25億英鎊,預計將在今年年內完成所有手續。這起收購案是迄今為止日本媒體企業的最大海外收購案。
日經與《金融時報》的結合,將成為全球擁有讀者數量最多的財經媒體。日經2010年推出電子版,到現在付費會員數已經達到43萬人,免費註冊會員232萬人,會員總數275萬人。《金融時報》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目前擁有付費會員50萬人,免費註冊會員640萬人。兩者的付費數字用戶合計93萬人,將超過美國《紐約時報》的91萬人;報紙發行量是《華爾街日報》(146萬冊)的2倍之多。
與此同時,全球的新聞媒體界也面臨着再次的洗牌和重組:「日經FT」組合和旗下擁有《華爾街日報》的道瓊斯公司將在財經類新聞的紙媒市場平分天下。通訊社中的彭博新聞社,作為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與上述兩家公司一起,在財經新聞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藉FT品牌效應全球開拓用戶
日經表示,此次收購《金融時報》的背景是以生產新聞為中心的媒體面臨的經營環境愈加嚴酷:讀者在紙媒上花費的時間和錢都越來越少,個人電腦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資訊。向數字化和國際化轉型,是全世界媒體共同面臨的兩大課題。收購的目的,是希望與《金融時報》共同在電子版事業上取得成功,同時建立一個讀者覆蓋全球的媒體集團。
日經集團成立於1876年,發展至今橫跨報紙、廣播、雜誌和數字媒體領域,是日本全國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也是在企業高管群體中擁有最多讀者的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紙及電子版的讀者合計約316萬人。2013年秋還推出了英語業務《日經亞洲評估》,主要報道亞洲的經濟新聞。
《金融時報》創刊於1888年,1995年就上線了電子版,是最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媒體之一。報紙和電子版共計讀者數量約為73萬人。同時,《金融時報》還推出了美國版、亞洲版、中東版等進軍海外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時報》的讀者中,三分之二都在英國以外。
尋求變革媒體行業加速重組
日經認為,數字化轉型可以促進媒體全球化發展,因為面向世界提供新聞內容,就可以不必為本國市場所束縛。在英語圈內,美國和歐洲的新聞媒體已經相互滲入對方的市場。《金融時報》在歐美市場有很強的品牌效應,而日經正好以亞洲為中心,兩者在地理上形成很好的互補關系。通過收購《金融時報》,日經可以更好的鞏固亞洲財經新聞的基礎市場,同時利用《金融時報》的品牌效應,在全球範圍積極開拓用戶。
分析指出,隨着互聯網的崛起,運營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的綜合媒體運營商迎來轉捩點。各公司紛紛將投資集中於有望不斷增長的領域,同時加快調整和縮減低迷的業務。媒體行業的重組正在加速。
對於此次日經的收購,培生集團總裁范嶽涵稱,「在全球媒體都在尋求變革的時代,使《金融時報》的價值得到最大提升的方法莫過於讓其成為一個全球數字化資訊公司的一部分。我相信在日經的旗下,《金融時報》將得到更好發展。」
而日經集團法人代表喜多恒雄則在演講中稱:「我們很榮幸《金融時報》能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對新聞業有着共同的價值觀,我們將努力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出手闊綽看重「招牌」 日經成功拿下FT情理之中
日經集團收購《金融時報》的消息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不過,令人意外的并非收購本身。一直以來,《金融時報》即將被出售的相關傳聞不絕於耳,潜在買家不乏湯森路透和彭博社這樣的業界巨頭。目前從輿論和業內反應看,讓人最感意外的是,日本媒體如何從強敵環伺的歐洲、中東競爭對手中勝出,拿下了赫赫有名的英國大報。
利更好進入英語市場
日經是日本最大的媒體集團之一,旗下報紙《日本經濟新聞》創刊於1876年,比《金融時報》還早12年,在日本財經媒體界獨占鰲頭。與此同時,日經也是日本全球化戰略最為成功的媒體之一,日經新聞設立英文版和中文版網站,在曼谷開設「亞洲編輯總局」,在新加坡設立「日經集團亞洲總部」。此外,日經還積極布局互聯網,在2014年斥資2000萬美元入股知名互聯網軟體應用公司印象筆記。此次收購《金融時報》目標在於更好地進入英語市場,此舉無疑是日經全球戰略的重大進展。
貝索斯2013年收購《華盛頓郵報》耗資2.5億美元,股神巴菲特當年購買28家日報也只花費3.4億美元,《金融時報》13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并不低廉,但財大氣粗的日經更看重《金融時報》的戰略意義。日經集團會長喜多恒雄就表示,致力於成為「全球性媒體」的日經最想要的就是《金融時報》的金字招牌。而反觀《金融時報》的老東家培生集團,與日經的交易也在情理之中。培生集團的主要業務是教育和消費類出版物,旗下擁有朗文、企鵝、環球雅思、華爾街英語等著名品牌。但近年來面對數位化浪潮對傳統出版物的顛覆式威脅,培生業績下滑壓力較大。因此,出手闊綽的日經自然成為培生情投意合的對象。
誓言尊重FT編輯獨立
另據最新消息,喜多恒雄昨日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日經無意改變《金融時報》的內容和形式。日經社長兼執行長岡田直敏更進一步指出:「我們將維護編輯獨立。這一點我們已告知他們。」
擁有相同文化保證采編獨立 FT花落日經基於理性評估
培生集團CEO范嶽涵於23日在《金融時報》電子版上發布視頻解釋,選擇日經作為出售對象,是因為雙方擁有相同的文化。日經新聞社董事長兼社長喜多恒雄也稱,與《金融時報》「擁有共同的新聞價值觀」。
范嶽涵表示:「手機日趨發達,人們往往通過社交網絡服務獲取新聞諮詢,對於金融時報來說,這將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他還表示:「此前一直在大力拓展全球市場和推進數字領域投資。很難同時兼顧日新月异的新聞領域和教育領域」。
資產及專業性互補
而對於選擇日經作為出售對象的理由,范嶽涵說:「在高質量新聞需求不斷提高的亞洲地區擴大業務之際,日經作為合作夥伴,有望與金融時報一起成長」,「日經擁有與我們相同的文化」。同時強調能保證留用員工和編輯權的獨立。
24日,有媒體曝光《金融時報》集團CEO雷丁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其中更詳細地揭示了出售《金融時報》以及選擇日經為買家的緣由。
雷丁說,在培生控股下,《金融時報》實現了繁榮,將網絡從倫敦擴展到紐約、布魯塞爾和北京。但如今,「培生正專注於成為全球領先的教育集團。金融時報是全球新聞業的領袖。在一個專業化的時代,想要同時騎着兩匹馬并都能獲勝實在太難了。」
對於本次收購,雷丁評價說:「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評估各種選項。我們在日經身上發現了對於采編獨立的堅守、對於價值觀的信念、對於高質量新聞的使命感,以及對於保持并擴大金融時報全球影響力的承諾和志向。我們擁有共同的看法、互補的資產和專業性。這是一次強大且精采的合併。」
FT中文網:併購無礙核心價值
《金融時報》被收購是否會影響其中文網站?FT中文網總編輯昨日撰文稱,併購之后,網站仍將保持編輯獨立,以往的客觀中立、多元視角以及深度分析都不會受到影響。FT中文網將繼續堅守FT品牌的核心價值「不懼怕,不偏袒」。
堅守「不懼怕,不偏袒」
文章稱,日經與FT在各自市場中的定位相似,編輯價值觀也非常接近。目前各方對日經收購FT目的的分析,都指向它意欲打造全球品牌,開拓新市場,以彌補逐漸萎縮的國內市場。這說明,收購FT對日經來說不光是獲得「炫耀性資產」的面子文章,更是對自身的轉型和長期發展具有關鍵意義的戰略投資。既然如此,日經和FT都有充足理由保持FT目前成功的商業運營的相對自主,以及FT編輯決策的完全獨立。
而創刊10周年的FT中文網則是雙重成功的典範:它是FT最有影響力的官方「外文」版本,是FT全球化的成功;對中國媒體市場來說,FT中文網又是公認的外媒本土化,獲得內容和商業成功的典型。這些成功是任何全球化或者具有全球野心的媒體機構孜孜以求的,沒有理由破壞它。
針對併購案宣布以來,不斷上升的「如何保持在中日關系報道中的客觀中立」的質疑,主編的回應仍是那句「不懼怕,不偏袒」。文章稱,且不提買家做出的合同條款上的保證,單是FT全球500多位采編人員共同的職業道德感和榮譽感,就已經可以確保他們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在公正客觀、不偏不倚的基本職業道德上不會有任何差池。
保持多元視角及本土聲音
此外,FT中文網本土化成功的關鍵因素還包括多元視角和本土聲音。文章稱,FT中文網一向高度關注中國政治、經濟發展和區域財經、戰略話題,擁有很多合作多年的優質專欄作家和專業領域撰稿人,確保了FT中文網多元視角和深度分析。有他們在,中文網不會變。
文章最后總結稱,在即將慶祝FT中文網創建10周年的時候,我們一夜之間再度見識了商業規則與市場的力量。FT中文網發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變化,但仍舊是讀者熟知和信任的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