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紡織工業一直被視為傳統行業,其實紡織業一直推動現代材料科技的發展,高性能的紡織品廣泛應用在不同行業。面對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紡織業致力發展清潔生產工序及可降解的纖維。早前生產力局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研發了可降解人造纖維,以及無污染的工業級等離子毛衣處理系統,并在「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分別獲得「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和「金獎」殊榮,為本地紡織行業帶來的重要的創新技術,有助發展環保的醫療衛生用品市場,以及解決羊毛紡織品容易起毛球等問題。
可降解人造纖維減堆填區負荷
材料及制造科技部首席顧問林子聰表示,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丟弃后帶來環境污染的問題,但一般以植物纖維制造的可降解人造纖維則強度不足。生產力局成功研發的可降解人造纖維采用金屬廢料及肥皂提煉成添加劑,加入「聚脂」(PET)當中,便可生產一次性可降解纖維產品,例如发網、口罩或手術袍等醫療用品,為紡織業開發創新及低成本的可降解人造纖維。
這種可降解人造纖維比由植物提煉而成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的強度更高,其分解速度還可透過添加劑份量控制,成本只增加3%至5%,主要是用於購買添加劑。把添加劑加於聚酯(PET)樹脂等原料,開發出可降解母料擠出系統制造滌綸的新配方,并制訂金屬螫合技術以穩定金屬氧化劑,從而控制可降解纖維的保質期,使其達至理想壽命,如降解時間縮短至6個星期。經國際研究所驗證透過新配方開發的聚酯纖維,其分子量(MV)可由22000單位減低至少於5000單位,顯示可有效讓生物降解。
無污染技術解決起毛球問題
工業級等離子毛衣處理系統今次榮獲「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材料及制造科技部高級顧問莫崧鷹稱:「這是一項無水、無污染的技術,特別針對解決高檔針織品,如羊毛、羊絨的起毛球現象,市場上尚未有同類型的系統。系統的重要技術突破是其設計可以處理整件毛衣,適合工業的大規模生產。有別於現時市場上只供布料整理用的設備,系統可一次處理20件成衣,并設有兩個可交替運行的真空處理室,作輪流運作,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此外,系統設有一個簡易操作系統及輕觸螢幕,方便工人操控。」
系統的技術原理是通過蝕刻改變纖維的表面結構以解決羊毛、羊絨織品的起球問題。經處理后,毛衣的起毛球等級在抗起毛球性測試中顯著提升。有別於傳統的化學及酵素化學處理方法,等離子處理是一種乾燥處理法,過程亦毋須任何化學品,既環保而又低成本,有效地處理羊毛及羊絨針織服裝的毛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