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經濟疲外儲降
新興市場或重演1997年危機
【香港商報綜合報道】目前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貶值,國際收支迅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外儲急劇下降,面臨的狀况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非常相似。法興知名空頭分析師愛德華茲認為,新興市場過去幾年通過壓低匯率、推動出口實現了虛假繁榮,如今這種繁榮正在轉向泡沫,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資產、貨幣價格將面臨重大的下行壓力。而這一切,早在幾年前新興市場實際匯率大幅上漲、外匯儲備飛速上升時,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外儲驟降反映國際收支惡化
愛德華茲稱,本輪市場下跌的廣泛性程度值得警醒:幾乎所有主要貨幣都在貶值,所有種類的大宗商品都在下跌,這意味着全球增長已經放緩。正如去年所料,新興市場國家的國際收支情况正在迅速惡化,這從其外匯儲備的急劇下降也能反映出來(國際收支市值經常性帳戶和私人部門資金流動之和)。而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的波動與其經濟繁榮和泡沫周期存在關系。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表明,新興市場采取固定匯率政策來壓低匯率,這種做法終將付出代價。如今,新興市場在經歷了多年出口主導的快速增長之后,市場力量開始戳破這種虛假繁榮。隨着國際收支從盈餘轉向赤字,繁榮開始轉向泡沫。為什麼會這樣?當匯率處於被低估狀態時,出口繁榮會推動經常性帳戶順差,而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又吸引了海外資金涌入,資本帳戶也會出現順差。在1990年代中期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都可看到這樣的現象。
強勢干預匯率令貨幣被低估
政府對匯率的強勢干預使得新興市場貨幣處於低估狀態,再加上QE的助推,就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假象。最終,這種繁榮導致通脹相對走高,尽管名義利率保持不變,但實際匯率開始升值。這就導致新興市場的競爭力減弱,貿易盈餘縮水,甚至出現巨額貿易赤字。同時,隨着建廠投資成本不再低廉,外資從流入變為流出,資本帳戶也變為赤字。
最終,新興市場就陷入困境:國際收支赤字,外匯儲備下滑,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加速外逃。一旦新興市場從良性循環轉向惡性循環(正如現在這樣),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資產、貨幣價格將面臨重大的下行壓力。
與此同時,CNN Money也分析稱,對某些國家而言,美元實在太過強勁。這為另一波新興市場貨幣危機,發出了初期警訊。巴西貨幣雷亞爾周一下跌至12年低點。東南亞國家貨幣亦處於該地區於1990年代末期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墨西哥與南非匯率兌美元也都創新歷史低點。
三大事件匯集可能形成危機
美元的漲勢,讓匯市老手餘悸猶存。美元在1980年代初期的漲勢,引發了拉丁美洲的債務危機。15年后,美元再度快速上漲,使得東南亞經濟體:如泰國,出現了銀行擠兌,經濟幾乎崩潰。更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世界的牽連程度遠高於上世紀80與90年代。換言之,中國股市重挫,可能只是新興市場災難的開始。
康奈爾大學教授卡羅利認為,以下三件事情匯集,形成了可能的危機:一、美國兌主要貨幣上漲;二、美國聯儲局可能在9月加息;三、新興市場的引擎:商品價格快速下跌。美元上漲壓低了商品需求,中國經濟減緩,更為商品需求帶來進一步壓力。投資者擔憂主要買家經濟不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如何還能繁榮?當然,已作出重大經濟改革的新興市場,如印度與墨西哥,當能承受美元的漲勢。但對全球類似巴西的國家而言,因他們改革緩慢,美元對其已然受創的經濟將持續造成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