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東北三省重振工業地位可期
2015年 08月 11日 00:10    香港商报
 

利用豐厚歷史遺產爭市場份額

東北三省重振工業地位可期

上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調研期間,強調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與發展。澳洲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小圖)以此向本報撰文稱,東北三省具備良好基建、物流、人力資本及優秀大學的良好基礎。東北地區所面對的挑戰,也包括各省份與國際企業對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爭奪。因此,東北地區的焦點再不是放在為國際市場制造產品,而要在飛機、制藥、農業及工程產品等方面,在國內市場賺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為此,東北三省必須利用它的歷史遺產來重新啟動,而不是由零開始。

改革開放跑輸沿海省份

文章稱,中國東北包括遼寧、黑龍江及吉林三省,是一個有着極富色彩的動蕩歷史地區。它是清朝滿洲人的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曾被日本占領,在1949年之后也仍然是夾在蘇聯和朝鮮中間的敏感地區。從黑龍江的哈爾濱到遼寧的大連,一磚一石都見證着東北的多元化歷史。前者充滿了俄式建築,而后者則是德式的殖民建築。這些都令人記起歐洲擴張主義吞併這些地方的歲月,也說明東北三省曾經有着開放的文化及思維。這或許能為振興東北提供一點線索:東北若要再次變得充滿活力和競爭力,需要重拾這些特點。

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東北地區的表現并不如其他地區。這部分與歷史有關:在毛澤東時期,甚至在80年代,東北都被重工業所支配。飛機制造廠在1950年代已移到瀋陽及哈爾濱。大慶油田占據着黑龍江的西面,生產着全國的大部分石油,但近年生產力有所下降。此外,鋼鐵、煤礦及其他重工業都需要户用大量人力。當江澤民及朱鎔基在90年代末針對低效率對國企進行大改組時,6000萬人不得不「下崗」。這對東北地區造成了巨大打擊。為了逆轉這些趨勢,中央政府自2000年中期便不斷推出各種運動以求重振東北地區的經濟,但東北的增長始終難以接近南方沿海省份。

名校林立舒適宜居成優勢

三省人口合計超過一億,人均GDP都位於中游。但它們具備一些有利於經濟復興的獨特因素。首先,拜過去工業化的歷史所賜,該地區相對高度城市化;其次,東北地區連接內陸與海路,既接近京津城市帶,又靠近南面的沿海地區,具有物流優勢。利用過去已建成的鐵路、公路等基建,以及較新建成的機場及高鐵,將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而生產及保留高質素的人力資本也是必須的。該地區有諸多優秀的大學,如哈爾濱工程大學和遼寧大學。近年,東北地區都致力改善環境,如瀋陽進行過大型的植樹計劃,締造舒適宜居的城市,相比擠迫的南方城市創造了更多空間,這也是爭取優秀人才的手段之一。

三省必須聯手增競爭力

與此同時,東北地區有不少企業家,要注重培育及強化。黑龍江有制藥、農業、建築及民航工業,還有像張宏偉領導的東方集團這樣的大型綜合企業,它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0年的利潤達2300億人民幣。遼寧也有類似的多元化企業,如進出口公司成大集團、從事鐵礦及煉焦的方大集團。吉林也有着制藥及農業商務企業。再者,東北地區成功吸引超過500家外資企業前來投資,當中包括德國的寶馬及日本的三菱。

在過去20年,東北地區也試過零星的改革,但目前的需要更為迫切。中國南方的勞工成本正不斷上升,廣東及福建等省份正朝着服務業的方向進發。這給予了東北三省一個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尋找新商機的機遇。但要達到這些目標,三省必須聯手增強競爭力,如推出重工業的新科技、新的自動化方法以及新一代的企業精神。三省亦要優化與俄及東北亞地區的聯繫。為了與中國其他地區競爭,東北三省必須變得更加專門化、與眾不同。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