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浩等前英國教育大臣一直鼓勵學校嘗試和模仿中國的制度,但中國約三分之一的富裕中產階層據說都希望送孩子到西方接受教育,這是否表明考試獲高分數并非教育中最重要的?
英記者指中國學生只靠死背
英國《獨立報》稱,如果不僅僅看學生的成績的話,中式教育通常會令西方批評者說,這種教育方式倡導的是一種狹隘、局限的教育。近日,在BBC四台《今日》節目的討論中,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受到了置疑。該評估對全球教育情况進行排名,而多年來一直把中國學生排在榜首。與中國作家薛欣然進行討論的記者詹金斯說:「只有BBC和教育部的人才相信PISA的排名表,這都是垃圾。無關教育,只是分數。」
PISA似乎告訴了全球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等學科上的相對能力,但這些排名通常會遭到批評,認為考試忽略了學生學習的文化背景(如許多中國學生面臨的巨大壓力)、沒把公民意識、藝術修養和道德發展考慮在內,鼓勵死記硬背等短期手段可讓一個國家和學校在排名榜上的位置上升,但不一定讓學生接受到了教育。
華校集體意識值得英國學習
薛欣然明白英國和中國學校存在的文化差异。她指出,中國人有着強烈的家庭觀念和等級制度,這些觀念也帶進了教室,學生要尊敬自己的學長。但在英國,老師會問學生想怎樣實現自己的目標。詹金斯也承認這種差异,他說:「我們會教(學生)反叛、破壞和創造。如果我們要求學生一天做12個小時的數學題,他們的考試成績也會很棒。」
BBC在本月4日推出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來自中國的5名老師在漢普郡的一所學校接手50名學生的教學任務,此舉是為了看中國的集體意識、責任感和嚴格的學習是否會令英國學生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