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界心聲

當「制造強國」需要三轉變
2015年 08月 12日 00:00    香港商报
 

    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已是公認的「世界工廠」,大至輪船、機車、工廠裝備,小到鈕扣、吸管、筆芯,有超過二百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有數十種產品的出口量占全球出口總量七成以上。但整體而言,中國的產品存在「大而不強」的現象,加上產能過剩情况嚴重,以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漸趨下降。

    十年目標 挑戰不少

    中央不久前發布《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提出10年后中國要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目標。但在現階段,內地制造業正處「三期疊加」的經營困難時期,珠三角港企數目也在不斷減少,故這個強國夢想能否實現,將面臨不少挑戰。

    隨着勞動力、土地、環境保護等一系列生產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首當其冲,受到東南亞等國家的激烈競爭;同時,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后,重新重視制造業,紛紛推出重振制造業的策略,也讓內地發展高端產品承受很大壓力,可以說是「兩頭受擠壓」。

    內地制造業要維持中高速的增長,若繼續以低廉價格取勝,已經逐漸失去相應的環境和條件。近年內地經濟發展逐漸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導,雖然拉動了增長動力,但相信仍有一段長時間未能足以彌補制造業增長放緩的短缺,所以才有中國步入「增長放緩新常態」的提法。

    內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雖然有助制造業開拓新市場,但未來十年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解決的不僅是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等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制造業能否真正做到「創新驅動、品質為先」。

    十大行業 擔當先鋒

    在行動綱領中被列入重點領域的十大行業,分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設備、以及農業機械裝備。換言之,上述行業將擔任把「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先鋒角色,它們都是當前內地較有基礎和潜力的產業,主要特點是「智能制造」。

    為了落實相關政策,中央政府還成立了「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人親自統帥,負責統籌制造業的重大規劃和政策,并將設立多個重要諮詢組織和創新中心,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國家的目的明顯,就是希望減少對西方進口技術的依賴,走「自強」之路,不僅要實現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還要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以及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行動綱領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第一步是10年后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是20年后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是建國100周年時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其實,最關鍵還是第一步,未來10年制造業若未能成功轉型,后面兩步將會成為奢談。由此看來,國家推動制造業升級轉型,將會有新的部署,當中的政策有什麼傾向,作為工商界一定要留意,因與商機攸關。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李秀恒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