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战后出生日本人有道歉义务吗?
2015年 08月 17日 23:47    香港商报
 

  这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战后70周年谈话发表后,周边国家如中、韩、朝等都表达了强烈不满。这些国家的舆论普遍认为,安倍这个谈话虽然也间接提及了「道歉」、「侵略」等词,但都是在引用过去日本政府的道歉事实,所以与其说是对当事国道歉,不如说是自我标榜。说白了,这不过是安倍及其幕僚经过反覆权衡后,在维护自己的右翼历史观与敷衍受害国之间玩的一个平衡而已。不仅如此,安倍这次还抛出了一个新观点:日本战后出生的人已经超过总人口的八成,这些「与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的日本人及其后代,「不能再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

  那麽,安倍的这个看似有理的说法能站住脚吗?

    国家责任不能因代际更迭而消除

  诚然,二战已经结束整整70周年了,当年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基本上都已年过九旬,再过若干年,他们中可能就没有人在世了。从战争责任上说,战后出生的一代人的确不应对当年的侵略行为背负任何道义上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与当年的战争撇清关系。因为就国家而言,日本对受害国应肩负的道义责任是永远的。而国民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责任理应由国家主人来承担。在战争直接参与者逐渐谢世以后,向战争受害国道歉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该转移到当代国民身上。从表面上看,这有点「父债子偿」的意思——从法律上说,父与子都是各自独立的法律个体,彼此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但实际上,国家的责任并不能因国民的代际更替而消除,这个道理,就好比父亲经营公司期间负下的债务,在父亲故去以后理应由继任公司法人代表的儿子偿还一样。这里,二代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缘上的父子关系,更是两代法人的更迭。

    战后一代尤需强化史观教育

  其实,考虑到战后出生的日本国民的情况,他们更应强化历史观教育。因为他们未曾经历过战争的磨难,对战争的惨酷没有亲身体会,因而对历史的感受远不如上一代人更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代日本人受到的历史教育往往是歪曲、片面甚至荒谬的。比如,他们普遍认为,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跟中国为争夺朝鲜的宗主权而进行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侵略战争,战争的结果则是让朝鲜摆脱了清政府的控制。而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是日本为抵挡沙俄南下控制中国东北、华北和朝鲜所发动的战争,其结果是把东北从沙俄手中压回,并还给了中国,日本只是相应地获得其应有的在华利益而已。至於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侵略,现在的日本人普遍认为他们是解放者而非侵略者。因为当时这些被侵略国家都不是独立国家,而是西方的殖民地。日本人在这些国家领土上发动的战争,赶跑了西方白种人,为战后这些国家的反殖民独立运动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持上述历史观的当代日本国民并不是少数,而是具有普遍性。有鉴於此,让战后出生的日本国民代表国家为当年的侵略行为道歉,也是对其进行历史观教育的一个方式。香港商报评论员余永胜

 
(來源: )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