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謝湧海:市場化重要一步
2015年 08月 19日 00:31    香港商报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謝湧海:市場化重要一步

  一石激起千重浪,人民幣貶值觸動全球神經。市場一直期待人民幣匯率走向市場化,內地當局進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讓匯率更加市場化。惟因人民幣長期被高估,匯率機制改革後貶值是理所當然的事。本報請來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湧海解讀情況。他在受訪時強調,人民幣匯率貶值是一次性事件,沒有長期貶值的壓力,人民幣匯率走勢要視乎國際市場大環境而定。

  香港商報記者 黃兆琦

  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長期戰略,中央在這個時候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實際上有多重原因。謝湧海說:「今次不是人民銀行故意要求貶值,而是人民幣匯率形成制度改革走向市場化的重要一步,更好地處理交易價和中間價背離的問題。因匯兌機制改變,匯價突然出現大變化,但當局沒有貶值意圖。」

  令市場價和中間價貼近

  現在人民幣匯率,正如謝湧海指出,是由開盤當天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當中的做市商(market makers),根據昨日收盤價、今日供求情況、以及國際外匯市場上信息與主要外匯市場動向,來提出中間價。有關機制顯示,中間價變得更加市場化,令市場價和中間價貼近。

  謝湧海說:「隨人民幣國際化,離岸和在岸匯率大幅分離,外匯交易中心的人民幣交易不時漲停板或跌停板,更出現過一連10日市場跌停,顯示中間價背離市場供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必要改進。」

  人民幣無貶值壓力

  謝湧海又強調說:「中國外貿還是有順差,外匯儲備量也很高,經濟有7%的增長。宏觀層面上,人民幣沒有需要繼續貶值的壓力;總體來說,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需要或條件。」

  中國現時推出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於今年11月就人民幣是否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SDR),作出決定。人民幣是全球第5大貿易結算貨幣,僅次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而該4種貨幣都是SDR的組成貨幣。謝湧海指出,IMF在最新的SDR評詁報告中提出,假如將人民幣加入到SDR中,便要以離岸人民幣匯率來計算價值,國家絕對不會讓這情況出現。

  增納入SDR談判籌碼

  謝湧海說:「人民幣匯率不是市場化的話,IMF可能以離岸匯率作為SDR定價依據,對國家不好,還是要以上海外匯中心定價作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加入市場化元素,可增加央行的談判籌碼和主動權。」

  日前,IMF發表中國經濟報告,中國代表團團長Markus Rodlauer稱,人民幣新中間價機制,讓匯價能反映市場實際情況,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波幅每星期可達10%,今次匯改顯示人民幣越來越接近浮動匯率,期望人民幣匯率在2至3年內實現浮動。此外,雖然人民幣貶值,但Rodlauer強調現時人民幣匯價合理,沒有被刻意低估。

  人民幣貶值不利國企

  事實上,人民幣是繼美元後全球第2強勢主要貨幣。2014年美元指數全年升11.2%,人民幣貶值2.7%,但歐元與日圓貶值約11%。2015年上半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按年跌2.9%,到下半年情況惡化,7月份單月同比錄得10.2%跌幅,當中服製出口情況更嚴峻,同比跌12.4%。人民幣更加市場化而帶來的貶值,正好是及時雨。

  謝湧海說:「前幾年人民幣一直上升,加上勞動成本增加,中小企比較困難,這次一次性貶值,正好能夠緩解中小企業和出口商的經營情況,對他們有好處。」

  不過,謝湧海亦指出,人民幣貶值其實對大型國企帶來負面影響。大型國企長期以來以進口為主,幸好去年國際油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大跌,為大型國企對沖人民幣貶值留出成本空間。

  今次改革前,人民幣中間價機制於2006年初訂立。為讓人民幣中間價加上市場元素,當時人行開始實施做市商制度。於每日開市前,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向做市商詢價,除去最高價與最低價後,將所有價格按做市商的成交量作加權平均,計算所得的結果便是中間價。除了中間價的改革,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也不斷擴大,由最初的0.3%,擴大到目前的2%。謝湧海認為,下一步有機會擴大至3%。

  美國加息資金流港

  至於香港方面,謝湧海估計,美國加息後不少資金會流向美元和港元,將會炒高本港的資產,不過由於本港物業市場已經很熱,但股價相對美國、歐洲、日本等市場仍然便宜,相信資金會流入港股市場,股市有上升空間。此外,QDII2讓內地高端個人直接到境外投資,香港也會受惠。

  內企可研 赴港發債

  A股市場震蕩後,國家隊救市其中一招是暫停新股上市集資(IPO),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湧海認為,A股未恢復IPO前,內地企業應以發債、到香港等市場上市、P2P互聯網大眾籌資等方式融資,讓原本等待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分流。

  資金就是企業的血液

  中央一直強調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但內地資本市場融資難、融資貴。銀行貸款能力有限,A股市場暫停新股上市集資,積壓了很多有意但無法上市的企業。謝湧海說:「積壓在市場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要解決有一定難度,一下子放出來市場接受不了,可能會把市場原有上市公司股價打壓,但不讓上市,那些準備上市的企業融不到資,擴大生產、企業併購、走出去等,都卡著不能發展。」

  對企業來說,謝湧海強調,資金就是血液,企業不能沒有血液維生。謝湧海續說:「別人有問題不要拿我開刀,誰有問題給誰吃藥,藥要對癥下藥。」市場上對A股IPO何時重新啟動有不同猜測,他相信隨時都有機會恢復。不過,A股IPO是否短期內重新啟動,他認為內地企業也應該分流融資,一部分來港上市,另一部分透過在內地發債集資。

  他說:「有些原來準備上市的企業,現在可以通過在債務市場融資,退出上市,或者以後時機成熟再上市。與其等IPO,不如發債,發債的一次性成本少,但今後要還息還本,有利有弊,總之要讓企業獲得資金。」他續稱,P2P互聯網大眾籌資有一定市場系統性風險,也不失為方法,但當局要加強管理。

  大型企業應直接融資

  不過,謝湧海指出,內地資本市場發展尚未成熟,金融結構有所偏差,企業融資主要靠銀行。他說:「內地資本市場還未完全發展來,企業融資還是靠銀行為主,每年新增融資比例看出來,企業融資多數來自銀行,這樣造成銀行越做越大,銀行資本金一直不夠,每年配售、增加次級貸款等,不斷要做大,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GDP增加的需要。內地是大銀行、中保險、小券商的格局。銀行淨資產有1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保險業10萬億元,證券公司和投行約2萬億元。」

  另一方面,謝湧海又指出,美國是保險公司資本大、銀行小,大型企業應直接融資,企業向銀行借的只是流動資金。他認為內地也應朝這方向發展,大企業盡量直接融資,已經上市的公司盡量減少在銀行貸款,讓更多流動資金留給中小企。

  他說:「中國實際上也要走這一步,銀行長遠主要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以及大企業過渡性借錢需要。大企業的資產有幾百億,在市場籌集資金的能力可能比小銀行還好。大企業和上市公司應盡量直接融資,盡量減少向銀行貸款,把更多資金留給中小企。」

  政府應鼓勵基金發展

  謝湧海又建議內地當局多成立不同的基金,例如中小企基金,以及鼓勵私募基金、風投基金等發展,讓內地建立起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他說:「多弄一些基金投資中小企,有活路給它們。」

  A股市場改革的空間

  要完善A股股價機制,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湧海認為,A股市場應建立股票回購機制以及員工的認股權證制度,讓投資者能更好地掌握企業的股價。

  謝湧海說:「股價到底應該什麼價?最原始就是圍繞股票價值上下波動,股價離開股票價值太遠,便應回來。資本市場本身要有制度性安排,讓市場看到信號。」

  回購及員工認股權證

  謝湧海認為,現時內地股市的「回購」計劃實施不足。在香港和其他成熟市場都有上市公司股票回購機制,當股價大幅低於價值,企業可以回購和提私有化。他說:「當局不是強迫公司必須回購,但當企業出現回購的時候,給予市場信號,股價太過便宜了。」

  此外,A股上市公司的員工認股權證(Option)獎勵不足,影響企業的良好管治。謝湧海說:「如果有Option,高管不光把企業業績做好,股價也會做好,賺錢給國家、股東和自己都有交代。此外,投資者看到公司高管行使認股權證時,便知道這時的股價可能暫時見頂。」

  A股上市公司路演不足

  謝湧海又說:「A股上市公司的路演不足,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只靠一次新聞發布業績不夠。通過路演把企業的發展告訴股民,股民在提問當中能指出企業的問題,對公司有幫助。」

  另一方面,內地對內幕交易的監管不足。謝湧海認為,當局應加強執法,對違法行為大力打擊,嚴防內幕交易。他說:「香港對評論員、基金經理有監管,對每一隻股份都有證監會盯著,出現異動證監會馬上有回應,執法很嚴格。」

 
(來源: ) 編輯: 李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