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 創造逾千個全國第一
深圳經濟特區創建35年來,曾經創造了超過1000個全國第一,具有三大歷史性貢獻,包括為中國改革開放殺出血路,為全國體制改革闖出新路,為發展中大國振興探索出路。特區從創建之日就肩負著重大的歷史性和戰略性任務,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技術、知識、管理、對外政策四大窗口。
為全國的體制改革示範
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魏達志教授對本報說:「深圳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改革史。35年的改革就是如何重塑體制活力、提高運行效率、科學運行機制的改革;就是為全國的體制改革提供示範,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涉及具體的改革內容近千項。深圳的體制改革,大氣磅礴、摧枯拉朽、效應巨大、影響深遠。」
同時,深圳也為發展中大國振興探索如何走出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深圳特區建立以來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歷史性奇跡。
未來依然面對三大挑戰
魏達志說:「深圳曾經為建立初步的市場經濟體制走在全國前列,但當前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考慮戰略層面需要,比如大國之間的制度博弈和制度較量、能否將民族精英人才用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因此,深圳的改革必須是目標導向加問題導向、宏觀全局加微觀操作、理論視野加實踐視野、頂層設計加基層創新。」
魏達志又提醒深圳不能自滿:「與此同時,我認為深圳未來的發展,也必須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臥薪嘗膽、居安思危的精神,既須大膽前行、敢闖敢幹;又須謹防失誤、貽誤戰機。」
魏達志最後說:「深圳是全國人民的深圳,所以深圳經濟特區需要考慮未來的戰略性突破,必須為全國未來的發展,以全局性、超前性、創新性的戰略行為,提供能夠把握未來方向性、主體性、本質性的戰略突破。」未來深圳依然面對三大挑戰,以轉變方式為強國崛起創新模式,以創新主導為國家轉型提供動力,以敢為人先為國家戰略提供支撐,使得國家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謀劃和國家意圖盡快實現。
深圳部分「全國第一」:
新中國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
率先進行價格改革闖關
實行建築工程招投標制
建立外匯調劑中心
探索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勞務用工和勞動分配制度改革
創辦證券市場
推動民營科技企業發展
推動高新技術市場化發展
建立人才市場
建立產權交易市場
率先推行住宅商品化
率先實行物業管理
建立土地交易市場
建立行政大系統管理體制
政府採購制度改革
率先實行政府績效審計制度
建立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
建設基層民主窗口
成立國內首家罪案舉報中心
促進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實現
率先建立養老保險制度
率先推行全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首推無償獻血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
精簡行政審批
負面清單制度
公車改革
事業單位改革
魏達志教授認為,目前的深圳確實已經具備相當好的條件,可以繼續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探路,發揮承載大國向強國轉型引領作用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