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金融業網絡化時代將臨
2015年 09月 10日 23:42    香港商报
 

    金融業網絡化時代將臨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人民銀行7月底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建議加強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規管。業界認為,此舉是為了減少網絡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的冲擊,主要是保障作用。

    不過,筆者卻相信還有其他用意,就是央行加強網上金融交易的規例,其實正是政府重視互聯網金融的表現。因網絡化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趨勢,不會因為規條限制而停止發展,反而會越來越普及,所以必須及早將其正規化。

    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這個概念就一直被各行各業和各大媒體關注。日前,由香港科大商學院聯同廠商會,舉辦「『互聯網+』時代:轉型與創新」的研討會,筆者亦對這個新興概念發表了一些觀點,深信互聯網的發展仍只處於初階,未來尚有無限發揮空間。

    當中,「互聯網+金融」是不斷被提及的一種新興行業。內地金融業是較早踐行「互聯網+」的行業之一,各類新興互聯網金融業態不斷涌現。在過去的短短幾年內,已有第三方網絡支付、互聯網小額貸款、P2P貸款、股權眾籌等多項新興互聯網金融產品陸續面世;至於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也在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方面不斷動腦筋。

    三無銀行正异軍突起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其中開放民營銀行牌照是重點之一,而「騰訊」和「阿里巴巴」這兩家網絡巨企,均已列入首批的五家民營銀行試點之內。這兩家網企一旦擁有銀行牌照,除了虛擬信用卡、「餘額寶」等網絡金融工具,未來肯定還有層出不窮的花樣。中國兩大網絡「巨人」一旦可以兼營銀行金融業務,相信不僅對國內,甚至對世界整個傳統銀行的生態,都會產生莫大影響。

    筆者較早前和廠商會同事應邀與中銀高層會面交流,話題亦離不開銀行服務,大家對將來可能异軍突起的「互聯網銀行」都甚關注。這種「無網點、無櫃齘、無現金往來」的互聯網金融服務,被稱為「三無銀行」,筆者相信這對傳統銀行業將會帶來不少冲擊。

    這種「三無銀行」的貸款業務,是通過攝像頭對客戶「刷臉」,進行人臉特徵識別和身份認證,然后接入人民銀行的系統,讀取該客戶及相關的資料等,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獲通過后便可辦理各類業務。

    香港傳統銀行須應變

    相比於傳統銀行,「互聯網銀行」有很多創新之處,「以信用作擔保,用資料防風險」,整個服務依託網絡平台,降低大量經營成本,而且業務操作方便快捷。當然,如何監管還需要逐步完善,但其發展勢頭正在逐漸成型。

    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最大區別是,前者不僅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不受時間、空間和天氣等限制,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在互聯網上甚至通過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銀行主體業務的存款、貸款、結算轉帳支付,以及售賣理財產品等中間業務,這是傳統銀行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又是內地和國際接軌的橋梁,現又爭取在「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中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那就更應密切關注內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現在網絡購物和付款逐漸普及,互聯網金融業務涉及面越來越大,香港傳統銀行業亦須與時俱進,及早探討今后的發展路向。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