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凝露氣始寒
白露養氣潤燥
上周,節令已經進入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伴隨白露的到來,秋氣漸濃,寒氣漸重,應順應節氣變化的特點保養身體,達到「陰平陽秘,以平為期」的目的。因此,需要我們注意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各個方面,養氣潤燥,安度初秋。
衣:穿衣護頸保暖
白露起,寒氣漸重,早晚溫差大,需要注意保暖,陽虛體質的人還可以再加一件外套。另外還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因頸部是主人體一身之表的足太陽膀胱經及總督一身陽氣的督脈所過之處,而督脈還有大椎穴保護陽氣。所以要防止頸部受寒,避免受寒導致發生多種疾病。保護項部最好的方法是在早晚或雨后圍一條絲巾或薄圍巾,可以保護咽喉;防止寒氣侵入而變生感冒;防止寒氣侵入而致使頸椎、肩周不適甚至疼痛;預防過敏性咳嗽、哮喘的發生及加重。
食:食溫熱常咽津
秋季是腹瀉高發期,所以飲食應注意不吃生、冷食物,尽量吃熟食及溫熱食物。對於平素大便溏瀉脾胃虛寒的人來說,可在食物中放入適量紫蘇葉或生薑,以溫中散寒解毒。對於陰虛體質的人來說則應該開始吃些酸收、甘潤的食物,如烏梅、蜂蜜、大棗及梨等水果。因為中醫認為「甘酸化陰」,這些食物可以很好地幫助身體生津潤燥,防止秋季漸生的燥氣傷害身體。健康人群開始減少辛味食物的攝入,以免辛散傷津,化燥化火而生咽痛及口鼻乾燥。有哮喘、氣管炎、咽炎以及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帶魚、螃蟹、蝦類、韭菜和辣椒等。
《淵鑒內涵狺道部養生》記載:「吞津咽液,飲食自然,身必壽。」吞咽津液有濡養臟腑、潤燥生津的功效。具體做法如下:靜坐,舌頭在口腔內緊貼上下牙床及上顎攪動,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內后外,攪動36次;當感覺有津液產生時,不要吞咽,繼續攪動舌頭。等津液漸漸增多后,以舌抵上顎聚集津液;然后,鼓腮用唾液含漱數次,再分三次緩緩將津液咽下;每日晚間睡前1次即可。
初秋時節,蔬菜水果比較豐富,營養又養生,推薦五色養生法。
電腦一族常吃紅。胡蘿蔔、蕃茄等紅色食物富含β-胡蘿蔔素,可有效緩解人體疲勞、增強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感冒,還能緩解視力疲勞。
壓力白領來點黃。檸檬、柚子、杏等黃色食物富含維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導致的疲勞。白領、工作壓力大的人都應多吃此類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勞、氣短等。
愛熏喜炸要配紫。喜歡烤、熏、炸、醃食物的人要多吃些紫色食物,因紫色食物富含多酚、生物類黃酮及含硫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洋蔥和紫甘藍等。
身有慢病別斷藍。藍莓及深海魚等藍色食物大多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增強記憶力。
缺乏鍛煉多吃綠。韭菜、油菜、芹菜及空心菜等綠色食物富含葉綠素和膳食纖維,其中膳食纖維可有效清除腸道內的垃圾。常久坐、缺乏鍛煉及肥胖和患有便秘的人,綠色食物是很好的選擇。
住:防寒早睡眠
民間有一個說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早晚溫差大,應及時添衣加被。睡臥不可貪涼,否則極易患上感冒甚至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老、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秋季逐漸晝短夜長。為了陽氣的順利內斂,應該比夏季更早入睡。如果仍像夏季那樣晚睡,則導致虛火上浮,津液不足,人容易睡眠障礙、多夢、反覆口腔潰瘍、反覆慢性咽炎、反覆牙痛等。
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補養腎氣,建議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分鐘-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
行:忌大汗宜登高
秋季萬物收藏,人體陽氣陽收陰長,在運動上注意不要傷陰傷津液。平時做戶外運動應適當而為,以身體感到溫熱為宜,可輕輕出點微汗,但應避免大汗淋灕。夜間除飯后散步外,不主張劇烈運動。秋內應於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情結。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此外,積極預防「換季病」。白露是夏秋交替之時,氣候變化劇烈,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秋季各種過敏源也開始增多,因此有過敏體質的人應避免與過敏源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