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國際周刊

國企改革系正確方向一小步
2015年 09月 22日 00:00    香港商报
 

    混合所有制及IPO等同撤資

    國企改革系正確方向一小步

    國有企業目前控制著中國的多個行業,但他們產生的回報率遠遜於私企同行。而不斷放緩的經濟使這樣的改革更加重要。有英國媒體認為,與以往一樣,癥結在於現狀對一部分人有利:國企管理層在過去10年間富裕起來,因為他們能夠從國有銀行獲得優惠貸款,而且受到保護,無需面對競爭。

    改革不可能讓市場完全滿意

    國企改革被廣泛視為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全會發布的全面經濟改革規劃的關鍵要素。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說:「任何改革方案都是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妥協,國企改革也沒有什麼不同。它不可能讓市場完全滿意。」最新計劃力求在不依賴整體私有化的情况下,提高國企的效率和競爭力。這種做法反映了2013年改革藍圖的內在矛盾: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敦促在資源配置方面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要保留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然而,問題在於漸進式變化(包括出售少數股權、在股市挂牌上市,以及改變董事和高管的任命方式)是否足以從根本上重塑國有部門。熱衷於保護國企特權的保守勢力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呼吁發展國企「混合所有制」(這是對部分私有化的委婉表述)之后,馬上告誡要「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此言顯然針對有關國有資產被廉價出售的擔憂)。這份規劃希望提高財務回報,但也呼吁加強黨的控制。

    國企須適應資本回報率要求

    從積極的一面說,《指導意見》對挂牌上市的強調大於預期。多數大型國企已在過去10年在香港和內地股市上市,但自由流通股比例通常小於20%。《指導意見》稱,凡是可以上市的資產都應該上市。人們希望,政府將被迫要麼提高此前非上市資產的表現,要麼處置這些資產。

    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證券旗下專注於亞洲的里昂證券CEO施立宏說:「很多國企對自己的企業地位滿意得很,不少國企正試圖適應為資本回報率操心的要求。」落戶北京的經濟研究公司龍洲經訊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有企業的平均資產回報率為4.6%,而民營企業則可達到9.1%。施立宏補充說:「目前有一些國企在與投行對話,問如果我們這樣做,市場將如何反應?」

    大規模私有化尚無可能

    《指導意見》基本上沒有談及的一個問題是,國有企業是否將被允許倒閉。上世紀90年代末,在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推行的上一輪國企改革中,數萬家國企被私有化或清盤,導致逾2500萬員工失去工作。《指導意見》簡單提到國企「退出」,但沒有深入說明。這份文件的重點是加強(而不是縮小)國有部門。有分析師擔心,若沒有更加積極的資產處置,國有經濟的較弱部分將變成「殭尸」,依靠紓困和廉價信貸苟延殘喘。

    鑒於《指導意見》本身就像是裝滿各種舉措的摸彩袋,旨在讓不同利益集團和意識形態陣營滿意,很多事情取決於執行。但汪濤在承認這份文件局限性的同時,也認為它總體上仍是在正確方向上邁出一小步。她說:「金融市場和媒體人士傾向於尋找大規模私有化之類的舉措,但那是不可能的。但發展混合所有制和首次公開發行(IPO),那相當於國家撤資,其改變是重大的。」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