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东北经济观察:脫胎換骨變身市場化模範生
2015年 10月 21日 00:59    香港商报
 

   如何破解東北經濟現時的難題?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地尋找對策。在政策紅利與高層督戰下,東北三省經濟三季度出現了罕見的回暖跡象。然而,東北經濟這一抹亮色能否定格?短期救急式的輸血,能否帶來持續的內生動力?新一輪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引領東北經濟成功逆襲?專家表示,東北今日的困境非一日之寒,東北解困亦無速效藥,必須經歷一場脫胎換骨式的變革,否則經濟發展將始終無法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東北可成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急先鋒。有學者更建言,將東北三省劃為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示範區,讓計劃經濟濃厚的東北變身為踐行市場配置資源的模範生。作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區域,東北若能從此次經濟低迷中走出一條穩健的復蘇之路,無疑會為全國經濟結構相似、發展方式趨同的區域經濟轉型提供示範性的解決思路。對此我們理應充滿期待。香港商報記者李穎

  政策力挺曙光初露

  2014年全年及2015年上半年,東北三省的經濟表現都不盡人意。統計數據傳遞著令人不安的信號,也將大眾視野重新聚焦於這片在改革開放后漸被淡忘的土地。作為目前中國區域經濟中最薄弱的一環,諸多政策紅利不斷向東北傾斜,高層督戰亦不斷加碼。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從11個方面提出了130多項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措施。今年4月全國兩會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東北考察,現場「督陣」,并要求地方官員立下經濟發展的軍令狀。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到東北,他提出「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紮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在經歷數次東北振興計劃之后,新一輪政策紅利或將很快降落東北頭上。有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文件,力挺東北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料將出臺系列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舉措。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和中央高層連番督戰初見成效。上月末,吉林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8月該省實現工業增加值4038.21億元,同比增長4.9%。這一增速相比前幾月實現小幅回升。遼寧省工業增速降幅有所收窄,黑龍江省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則由負轉正。這一抹亮色,稍為讓人感到欣慰。但與此同時,也引發增長能否持續的擔憂。這又回到一個根本性問題:東北經濟下滑究竟是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陣痛,還是長期性的系統性危機?對此問題的不同判斷,將決定著采取怎樣的應對之策。不可否認,在經歷了中央投入巨大的十年東北振興計劃后,東北三省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在中國經濟整體面臨下行壓力時,剛剛復蘇的東北再次陷入了低迷的泥淖,甚至成為區域性塌陷的樣本。東北經濟能否依靠新一輪政策紅利實現逆襲?而與十年前的拯救相比,東北振興新政將如何克服新常態下的老問題?種種待解的疑問,讓人們對東北經濟難以樂觀看待。

  整改央企壯大民企

  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向本報表示,東北振興的對策須針對東北面臨的三大問題:結構問題、體制問題和開放問題。對於東北國有經濟比重過高這一突出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由於東北產業經濟與國有企業布局密切相關,因此振興東北戰略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東北國有經濟的盤活。另一種觀點則表示,對於東北來說,發展民營經濟的增量,比國有經濟的存量改制更重要。東北國有經濟以央企為主。在黑龍江工業中,央企比重達到六成;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中,央企占到95%;遼寧國有經濟總體規模在東北三省中比重相對最小,但遼寧振興也依賴於央企投資。在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看來,新一輪東北振興,應該繼續加大改革的力度。首先是要從中央層面抓央企改革,央企不改,東北沒法振興。央企壟斷了過多的要素資源,具有擠出效應,央企不改革,市場體系無法建立。其次是要加大政府的改革力度,東北的多數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國資、國企,「不相信市場的力量,不相信民營經濟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企業的力量」,大多還是追求「大國企,大央企,跑部錢進」的項目,反而進一步加重了經濟結構的失衡。

  出清喪失競爭力國企

  陳耀認為這還涉及到一個觀念的問題,目前主張東北要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聲音還是很多,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固然是改革的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不是所有國企都能夠具有市場競爭力,一些已經喪失市場競爭能力的國有企業,應該盡早重組或出清。民營經濟具有相當的市場活力,這已為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實踐所驗證。在中國經濟內在動能漸弱的當下,能否釋放私營部門的潛能,讓當地民營經濟試錯演進,將決定中國經濟今后多年的健康狀況。對東北來說亦然。遼寧省社科院經濟所所長張萬強認為,未來東北經濟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努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讓民營企業壯大起來。他表示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而技術層面的轉型實際上可能仍會面臨諸多難以回避的難題。

  政府變小回歸市場

  廣東省社科院丁力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東北是計劃經濟時代的老工業基地,工業的基礎積累很好,但由此也造成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局面。丁力將東北經濟置於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對比下來觀察。在改革開放之初,珠三角工業基礎遠不如東北。但為何走到今天,東北被原來工業基礎并不如它的珠三角遠遠拋在了后面?丁力將此歸因於東北的「市場基因缺乏癥」。

  「東北經濟還不僅僅是計劃經濟,而是典型的權貴經濟,東北是中國權貴經濟最典型的代表。從權貴經濟來看,東北最甚,上海次之,珠三角色彩最淡。」丁力如此定位他眼中的三地經濟。丁力表示,東北最核心的問題是不會市場經濟。「東北需要在打造市場經濟上去做文章,而不是一味采取中央輸血的方式。往往輸下去活幾個月,然后又死掉了。」回望過去十餘年來,中央屢次振興東北,投入大量財力物力,所采取的方式仍然是計劃經濟式的,所倚重的依舊是以央企為主的國營經濟。而央企投資東北,也更多將此作為政治任務,而不是純粹從市場角度來考量。這種路徑依賴,最后導致中央對東北輸血越多,東北本身的計劃經濟特徵也就越頑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勇建議,新一輪的東北振興應該更加強調市場的作用,通過簡政放權,把民間搞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關鍵作用。陳耀亦表示:「從出路上看,東北要走出困境還是要靠深化改革,提高市場化的程度,這是從一個地區長遠和整體來看,是必須要走的道路。」「東北確實需要另起爐灶,來一場脫胎換骨式的變革。」丁力建言:「中央應該把東北作為市場資源配置的改革示範區來進行打造,這與本屆政府所倡導的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主張相一致。」過去30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依靠的正是市場的力量。環伺全國,經濟發達的兩大龍頭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都早已經歷了市場經濟的重重洗禮。在中國經濟這一輪下滑中,兩地表現相對平穩。市場經濟活躍的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早於東北出現經濟下滑,但經過調整初步度過轉型陣痛后,增長速度穩定回升,也充分說明了市場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能否激發市場的活力,重塑商業文明,發揮民間及整個社會的力量,將決定東北經濟中長期的勝負。

  去過剩產能谷創新經濟

  中歐陸加嘴國際金融學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向本報表示,東北是整個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區域,從傳統重工業主導的經濟向創新經濟轉變,東北顯得步履蹣跚。東北有很強的裝備制造業基礎,如何解決創新能力弱的問題,如何升級,是擺在東北面前的一道難題。現時東北產業正面臨痛苦的調整,其主要問題是老的過剩經濟如何去產能化。一方面,一些嚴重過剩的產能必然要遭到淘汰,一些行業出現倒閉和呆帳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如何培育新的創新經濟?他指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方向。他表示,在培育創新經濟方面,東北面臨包括思想觀念、創業氛圍、人才集聚等諸多問題。如何做好創新經濟這篇文章,從大政府轉向小政府,提升創新創業的空間,向服務業轉變等,都對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東北來說,傳統制造業是創新的主力。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日前強調,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傳統產品優化升級。此外,吉林省制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九大專項計劃,卷動實施了生物基材料、智能制造裝備等20項創新發展工程,確定了20個開發區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創建工作。10月7日,「吉林一號」衛星系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無人機、頁巖油地下原位裂解先導試驗、玄武巖纖維技術研發等實現新突破。

  「可以肯定的是,東北必然要經歷大的結構轉型。隨著中國制造2025計劃和工業4.0時代的到來,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果轉型成功了,東北經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劉勝軍說。劉勝軍亦指出,國企體制與創新不相容。推動創新,國企改革是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國企改革要解決機制和激勵問題,才能激活企業精神,對此不能光喊而沒有實質性動作。

  借一帶一路輸出產能

  陳耀表示,面對產能過剩,東北需要進一步開放,要走出去,將裝備制造等優勢產能向外轉移。他認為,「現在『一帶一路』中,國際產能合作涉及的12個領域,東北絕大部分都占優勢,這是中國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支撐,東北需要開辟新的空間對外合作,找到新的市場,將一些產能轉移到海外。」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出席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透露,將建立合作機制、建立框架方案、建立項目清單以及融資安排支持措施,推動東北的裝備制造、冶金、石化等行業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據了解,在發改委擬定的新一輪支持東北振興的措施中,將重點支持這些行業發展,助力東北優勢裝備「走出去」。據了解,黑龍江省大慶油田已經開始新的市場布局,立足油田、面向國內、進軍海外。目前已初步構建了覆蓋中東、亞太、中亞、非洲、歐美五大區域的市場開發格局。

  互聯網+振興東北

  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表示,互聯網+等新技術給東北帶來一次機遇,「要通過互聯網+技術發展智能制造,把產品的設計制造智能化,把產業的運營和管理智慧化,運用大數據、雲計算、3D打印技術等力量,給東北的傳統制造業大省帶來一次新的飛躍,把制造大省變成智造強省。」劉勝軍指出,振興東北經濟沒有速效藥,東北經濟轉型不可能一夜之間完成,這注定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各級地方政府要有「功臣不必在我」的觀念,因為結構轉型是個漫長的過程,五年甚至十年才有成效,在此情況下要不要有所作為,這對地方主政者的觀念和現行考核機制提出了挑戰。

  改革大動作東北再出發

  最新消息顯示,近期中央將發布促進東北振興重大戰略的相關文件,東北國資改革將會有大動作。坊間消息稱,國有混合所有制改造或從東北啟程。據了解,國家支持東北國企轉型升級通過兩種渠道:一是國家產業發展基金向東北地區傾斜,加快推進東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二是建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產業發展基金。通過資本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東北國企資本投向有前景的領域,要鼓勵國企大膽創新,允許國企投資失敗。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少強表示:「東北國企轉型升級要以資本為紐帶,要與市場化聯繫起來。」陳耀說,東北有過長達10年的國企改革歷史,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考驗執政者的膽識與智慧。

  改革進行時

  9月22日吉林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專題座談會議,會議指出,將切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為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提供支撐。9月2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分類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意見,將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9月24日在吉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強調,要盡快出臺吉林省國資國企改革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方案。搞好國有企業的分類,并按不同的類別分類施策。要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盡快實現清單式監管,加快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新模式。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消息顯示,發改委已會同工信部、銀監會、全國工商聯和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研究起草了《關於開展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國家發改委振興司與全國工商聯研究室聯合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榮豐控股集團、億陽集團、哈爾濱嘉天投資公司、沃爾沃汽車、億達集團、大連韓偉集團等企業的12位民營企業家與會。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邓煜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