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專題報道

兩地金融協同謀雙贏
2015年 10月 21日 08:04    香港商报
 

    深港合作圓桌會議猛人雲集
    兩地金融協同謀雙贏
    昨日,一場主題為「香港與深圳金融合作的挑戰與機遇」的深港合作圓桌會議在深圳召開,會議由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深圳市博源經濟研究基金會主辦,來自經濟與金融業界精英縱論港深金融與資本市場的合作。
    本次會議由深圳市創新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張思平主持,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和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致開幕辭。原招商局集團董事長、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秦曉,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法國巴黎銀行北京分行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香港金融局助理總裁李永誠,港交所內地事務科首席中國經濟師巴曙松,深圳證交所副總經理林凡,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等,分別作了精彩的主旨發言。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張幸
    本次會議由深圳市創新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張思平主持,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深圳和香港的金融業都有很大的容量,各有優勢。如果能加大合作的力度,一定要強化兩者的競爭力。
    今年是中國金融業深入改革國際化體制的重要階段,一系列重大的金融創新變革,比如人民幣的國際化、資本項目的開放、利率的市場化,債券市場統一發展、民營金融機構發展等已經開展,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國家的策略而催出的多項重要政策,包括「一帶一路」都是深圳和香港金融業發展難得的機遇。深圳和香港如果能夠加強合作發揮協同的效應,可以更好地抓住這些機遇。
    發改委在2012年6月公布了前海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政策框架中金融是占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前海更獲得中央定位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的示範區」,進一步推動深港合作。
    而香港金發局一直擔當了當中金融業跨境平台的角色,促進業界對共同關心的議題討論和交流。
    她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和各行各業一向致力於開拓內地的市場,積極爭取合適的降低香港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從而推動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
    她認為,未來深港合作仍應以雙贏為目標,通過兩地加強合作,進一步優化深港作為中國資金進入的橋梁和樞紐,為國家的金融體系現代化做出貢獻。
    深港通隨時可通 待市場企穩
    史美倫特別提到各界關注的深港通問題,她表示隨著深港通在今年初的啟動,深圳香港兩地的交易所已經完成了深港通方案的設計,并啟動了技能系統的開發,兩地監管機構同意以后將推行深港通,啟動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意味著深港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即將實現。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李永誠亦表示,深港通已經準備好了,就是等「開綠燈通行」。他個人的看法是,因為最近的股票市場比較波動,所以要慢慢來,保守一點、穩妥一點,待市場的情緒平穩下來才推行深港通也不遲。在他看來,這不是開不開的問題,就是時間的問題,如果經濟內生可能性大,跨境人民幣的業務會陸續有來,不用擔心。港交所內地事務科首席中國經濟師巴曙松表示,比較全球不同交易所的合作形態研究之后發現,成功的合作是有共性的。失敗的合作要麼是缺乏需求、缺乏流動性,或者沒有信息優勢。第二,在當下推動深港通對深圳市場獲益更多。第三,金融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看,應該是從資產方提高收益,負債方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短期無憂
    金融業是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產業微觀細胞的一個特殊產業,必然離不開宏觀經濟的變化,因此當把中國或深港作為一個主體來探討時,要先了解國內外的經濟環境背景。
    法國巴黎銀行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首先對全球經濟形勢做了詳盡的闡述。他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變化比預期的要差,預期增速下調至2.9%,低於2014年的3.3%,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全球經濟通貨膨脹水平較為樂觀,平均下來今年全年預計只有0.3%,是非常低的通脹率,明年全球的通貨膨脹會高到1.5%左右。」陳興動說,整體來說,全球經濟增長出現分化,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下滑,全球金融市場持續波動,復蘇仍有待時日。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或只是個開始,大家都知道美聯儲推出QE的周期已到了,但加息的時間點存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很多國家都在加杠杆,尤其是新興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巴西,最近一段時間的金融市場波動性都很大。在這個大背景下,未來幾年,「去杠杆」的大主題恐怕不會變,因為加息的方向不會變,這種情况下,新興市場以前建立的不確定性或者是風險恐怕遲早要爆發。
    對於中國經濟,張智威認為,短期不用擔心,從第三季度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9月份房地產的新開工增長率由負轉正,未來6個月內經濟或略有好轉,但房地產在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壓力還是很大,在靠政策維繫樓市繁榮的前提下,能否保持這樣的向好局面也是一個未知數。
    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談到,比起GDP數據,更應該關注的是中國經濟增長具體的挑戰,比如債務問題,中國的債務尤其是企業的債務負債率比較高,與此同時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通縮的壓力又比較大,實際利率高,匯率也面臨高估壓力,債務風險比起一些宏觀數據是一個更切實的壓力。
    基金互認 擴市場開放
    資本市場開放的實踐中,深港通和滬港通最被外界關注和熟知,但對於深港基金互認很多人還不甚了解,為此,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林凡在會議上介紹了兩地基金互認的情况。
    今年5月22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了一個聯合的公告,從7月1日開始,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通過一定的對方認定以后,能夠在對方的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銷售,開放額度跟滬港通一樣,也是3000億的規模。林凡表示,據統計,按照目前聯合公告的要求,香港有100多隻基金可以到內地來銷售,內地大概有850多隻基金能到香港去銷售。
    「今年年初深交所和中證、香港金管局三方建立的一個基金互認平台目前已經基本建成,預計今年年底整個平台將投入使用,進一步方便了兩地的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林凡說,兩地基金向兩地證監會的備案也已經開始了,相信基金互認銷售的市場很快會發展起來。
    對於基金互認,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表示,香港一向致力於開拓內地市場,積極爭取降低香港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從而推動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基金互認不僅是內地與香港資金的互通,而且是內地服務業開放的重要措施,有利於深港兩地資本市場進一步合作的深化。
    林凡認為,基金互認不單單是資本市場的開放,更是貿易服務的開放,意味著香港的金融機構和內地的資產管理機構能夠給對方的投資者直接提供金融服務,對機構和投資者結構和市場的定價效率有一定積極的作用。
    「通過基金互認的推進,還可能會對中國內地的投資者進行國際資源或資產配置有積極的意義,因為香港的基金很多是美國、歐洲、東南亞資產,這種配置也解決了滬港通、深港通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林凡說。
    人幣國際化香港扮要角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李永誠談到人民幣國際化及香港金管局與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表示,始於2009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勢頭十分良好。隨著內地的改革開放不斷地擴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直往前,其中有「一帶一路」和IMF國際貨幣基金會考慮將人民幣納入SDR這兩個亮點,這對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幫助。
    對於最近一些香港和海外朋友擔心人民幣國際化是不是出現了問題,以及內地改革是否"開倒車"的質疑,李永誠表示不用擔心,雖然內地的經濟面對下行的壓力比較大,但是經濟基礎基本上是穩健的,另外最近金融市場的波動對金融穩健沒有造成一個重大的影響,而且從香港看到的都是人民幣國際化措施不斷在推進,可以說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一直在進行中。
    隨著內地市場越來越開放,有人擔心香港以外其他金融中心也不斷去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會不會被邊緣化了?李永誠表示不用擔心,這緣於對香港制度的信心。香港有一個自由和深度發展的市場,香港的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都是成熟的,標準都是跟國際接軌的。香港的會計制度、監管制度、法律制度也是跟國際標準接軌的,這幾年香港已經成為離岸首選的一個人民幣業務中心。
    他表示,現在香港是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是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融資中心,也是內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幣資產管理中心,香港的人民幣市場有深度也有廣度,金管局也一直努力打造香港作為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