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預演絲路戰略
專家吁簽貿易保護協議規避投資風險
【香港商報訊】記者敖雷北京報道:非洲歷來被看作中國重要的經貿夥伴,如何深化中非關系成為絲路戰略的重要議題。在日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舉辦「一帶一路」非洲投資挑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上,專家強調,中非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中國在非投資風險也隨之增長,應加快與非洲更多國家簽訂協定,維護中企在非利益。此外,中國應借助「一帶一路」與非洲實現共同現代化,改變以往依靠貿易、工程承包構建的中非經貿關系,升級到以投資為主,以此推動中非關系繼續深化。
中企應更加重視當地市場與企業
非洲擁有比肩亞洲的增長潜力,中非更具備條件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展開更深入合作。近年來,中國對非投資逐年增長,但企業投資風險亦隨之不斷增高。談及如何保護中國在非洲利益以及規避風險時,中南屋北京聯絡人范亞雲認為,中非之間簽署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覆蓋面未到半數國家,需要加快與非洲更多國家簽訂協定,方可有效化解國有化、自然資源徵收和經濟民粹主義所帶來的風險。中國企業也應重新認識在非洲發展的一貫思維,從由政府關系着眼,轉向由市場和企業着眼。
經貿關系轉向投資拉動型
去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非盟總部時曾指出,「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所所長徐衛忠認為,「未來中非關系要走得更深入,更大的推動力要來自於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他指出,中非貿易額去年達到2200億美元,但非累積投資方面,截至去年僅有300億美元,是「扭曲」的經貿結構。他因此強調,中非經貿關系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從以往主要靠貿易、工程拉動向投資拉動轉型。
「從『一帶一路』來說,中非合作將起到預演和先導作用,如互聯互通的工作展現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能力。」徐衛忠表示,非洲目前階段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相仿,鑒於非洲人口增長快、正在快速城市化、經濟處於快速上升期等因素,以及對國內轉型升級的產能有迫切需求,現在正是中非經貿合作的好時機。
加強培養非洲本土人才
中國社科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分析指,中國有必要通過「一帶一路」幫助非洲實現共同現代化。他認為,中國體量龐大,令其他國家難以發展制造業,所以中國跨國公司應有別於西方跨國公司,不能只謀求利益最大化,而須為其加強職業培訓,幫助工業化,如此方能在非洲順利發展。中國企業近年來在非洲投資設廠已不少見,但隨之而來的安全、工人效率和當地就業等問題,亦令中企疲於應對。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王輝耀主任表示,「新的影響力擴展要靠培養大量非洲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他指出,以此幫助中方實施「一帶一路」,或讓他們更好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CCG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儲殷坦言,除了加大在非洲的投資,中企也應該避免發展損害當地利益的商業模式,比如為非洲培養應用型人才。他指,就工廠來說,最為緊缺的就是車間主任等中層干部,為非洲本土培養此類人才可以避免語言文化等帶來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