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海外旅遊產業市場 中企連奪環球酒店
海外酒店項目近年成為中資企業搶攻目標,企業除了看中酒店帶來穩定租金收入,更乘歐美資產價格低迷之時,既分散在內地的投資風險,亦從中累積經驗,物色農場、酒莊、主題公園,以及休閒醫療等項目,為終極打造「一條龍」旅遊產業邁出重要一步。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中資保險集團近年對海外酒店非常有興趣,繼2014年10月,安邦保險決定收購美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Hotel)一個月後,陽光保險又購入位於澳洲悉尼的喜來登公園酒店(Sheraton on the Park)。這兩項「大刁」(deal),對內而言,酒店收益可為兩家壽企提供穩定現金流,對外則為中國保險產業在國際「打響名堂」,提升了知名度。
即使中資企業只是從海外酒店品牌手上,購入酒店項目的擁有權,營運權仍在酒店集團手上,不能插手日常酒店管理,但專家強調,中資企業卻可從中「偷師」學習國際級酒店的營運經驗,為日後併購其他旅遊資產鋪路。有分析認為,相比酒莊、農場及休閒醫療項目,酒店在營運上較為容易,且受規管的範疇相對較少,故中資企業選擇以酒店作為併購海外旅遊產業的第一步,實屬「妙棋」。
併購酒店只是踏腳石
陽光保險總裁張維功在成功併購的一刻說,在澳洲的投資不僅限於酒店服務業,亦考慮進軍農業、房地產、醫療等領域。張維功的一番話,意味併購酒店只是進軍海外旅遊產業的「踏腳石」,待站穩陣腳後,對其他旅遊產業的併購肯定陸續有來。
觀乎中資企業近年「出海」併購海外酒店項目的案例,大多以「地標」酒店為目標。分析相信,中資企業是以「地標性」酒店作為強攻目標,待站穩了陣腳後,再尋找機會兼併鄰近商廈及其他商業地產項目,為雄霸海外黃金地段鋪路。
陽光保險併購的悉尼喜來登酒店,不僅坐落悉尼核心商業區(CBD)內,更毗鄰享負盛名的悉尼海德公園(Hyde Park)。環繞公園的景點包括新南威爾士最高法院、聖雅各堂、海德公園兵營、聖母主教座堂及澳洲博物館等名勝。至於安邦保險併購的華爾道夫酒店及巴卡拉特酒店(Baccarat Hotel),都位處紐約都會的核心區域——曼哈頓區(Manhattan)。這個只有59平方公里的小島,不僅是紐約市的「心臟」,不少旅遊熱點及政商地標如華爾街(Wall Street)、百老匯歌劇院(Broadway),以及時代廣場(Times Square) 等,均坐落區內。
由於紐約及悉尼同樣位處都會區(Metropolitan)的核心地段,而上述酒店更坐落都會區內最繁盛的位置,不僅佔盡「地利」,有利於企業奪取戰略位置,再伺機輻射至市內其他地區。
合作打造新地標
中資企業進軍海外酒店業的另一形式,就是與國際級酒店集團合作打造核心區域的酒店新地標。綠地集團與洲際集團於2014年1月簽署協議,共同打造位於美國洛杉磯的綠地洛杉磯英迪格酒店(Hotel Indigo Downtown Los Angeles),預期可於2016年第四季度試業。分析員認為,與直接併購酒店項目相比,透過合作形式進軍海外酒店項目,雖然未必可即時賺取租金收入,但長線而言有利建立與海外酒店集團的關係,同時為海外酒店集團「穿針引線」,協助進軍內地。
目前綠地集團合共擁有70多家在建及已建成酒店,相關資產規模逾250億元;旗下酒店項目除遍布上海及北京等主要內地城市,還包括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拿及濟州島等地,並覆蓋豪華、度假休閒、商務經濟等全系列酒店品牌。
保監拆牆鬆綁 造就境外併購
中資企業近年成功大手購入海外酒店,保監會對內地壽企「拆牆鬆綁」的舉措應記一功。碰巧早年海外物業市場低迷,在天時、地利及人和互相配合下,造就中資壽企對歐美酒店的連番「世紀交易」。
2012年10月,內地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放寬內地保險企業的投資限制,容許相關資金參股投資澳洲、英國及美國等地主要市場的核心地段,投資具穩定收益的物業項目。
為何內地保險企業對海外物業如此垂青?經歷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後,歐美地區的資產價格相當廉宜,中資企業購入後,可待當地經濟完全復蘇後再沽出,從中獲利。目前歐美核心地段酒店的內部回報率,一般達5%至6%,個別更達10%,與信託產品相若。故對壽企來說,投資海外酒店不僅「保本」,更可達到「增值」的效果。
海外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中資企業購入海外酒店的背後,卻令人聯想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仍然高速增長時,在海外大手「掃貨」的景象。分析認為,與日本早年「經濟侵略」西方國家不同,壽企進軍海外酒店資產,主要是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並旨在長線持有相關資產,故相信風險胃納應較早年的日本為高。
中企投資模式創新
內地壽險企業連番買入海外酒店,不僅開創壽企進軍海外新時代,並確立了中國金融企業的投資新模式,即酒店收購、合作管理公司,以及打造共同基金的「三位一體」戰略模式,為中企海外投資樹立新典範。
收入來源創新
早年內地壽企大多只涉足一般保險產品、小額微型貸款以及證券產品,收入來源局限於這幾個範疇。不過,近年內地股市顯著波動,加上小貸產品的風險持續升溫,對講求「穩定」回報的壽企來說,聚焦上述資產漸變得不合時宜。另一方面,近年海外物業市場持續低迷,正好為壽企分散風險鋪好前路。
陽光保險投資海外酒店產業,其實是積極部署「一身四翼」的新十年戰略。所謂「四翼」,即是在既有保險行業的基礎上,再打造「數據陽光」、「金融陽光」、「健康陽光」及「海外陽光」的四個新陽光。集團成功併購悉尼及紐約酒店,對內是打造「海外陽光」的最佳例證;對外則為新興保險金融企業由本土走向國際,提供一條可循路徑。
若按上述趨勢,壽險企業的投資模式,將從單純金融產品,轉為涉足實物投資,包括地產、電廠、水廠機場公用設施,從而擴闊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中國酒店打造海外自主品牌
內地人收入持續增長,外遊意欲也隨之日漸高漲。中資企業收購海外酒店,不單在內地人旅遊的海外產業鏈中分一杯,同時為日後在海外推出中國獨立自主酒店品牌,奠下基礎。
去年1.35億國人外遊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旅遊經濟運行分析》指出,2014年內地出境旅遊1.07億人次,預期2015年達到1.35億人次,可見內地居民出境旅遊勢將成為消費新趨勢。
中資企業涉足的海外酒店,分布在紐約、悉尼及洛杉磯等地,這些地區不僅是區域都會的中心,更是華人聚居地,且氣候溫和,足以吸引內地居民趁節日期間,到上述地區旅遊或探親。
以洛杉磯為例,當地華人有40萬,約佔洛杉磯市區410萬人口的10%。因為沒有語言隔膜,更能吸引華人到訪。此外,該區氣候相當宜人,屬地中海氣候帶,全年氣溫平均介乎攝氏14度至23度,即使12月氣溫亦極少低於零度,對內地華北及東北的居民來說,洛杉磯可算是相當適合的避寒勝地,而這亦造就中資企業試闖當地的酒店行業。
分析認為,內地居民前往外地消費將成趨勢,中資企業積極進軍海外旅遊業,正好為內地布局全球旅遊發揮重要作用。假以時日,待站穩陣腳後,中資企業更可單獨投資海外酒店業,從而在外地推出中國獨立自主的酒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