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尋銅商遺蹟采風收官登烏蒙之巔作家論劍
2016年 03月 20日 23:40    香港商报
 

知名作家曲靖行

尋銅商遺蹟采風收官登烏蒙之巔作家論劍

【香港商報訊】記者金恆源報道:由《香港商報》與曲靖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作家眼中的南方絲綢之路——知名作家曲靖行」活動3月18日在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圓滿收官。

當天,中國作協副主席譚談、《山楂樹之戀》編劇肖克凡、《潜伏》作者龍一等10位香港和內地知名作家在會澤采風,前往享有「萬里京運第一站」之稱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白霧村,追尋會澤銅商文化鼎盛時期遺留下的會館、宗祠、廟宇、民居等古蹟。

最后,作家們登上了「烏蒙之巔」——大海草山,暢談了此次采風活動的切身感受,對曲靖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進行了點評。

追尋昔日繁華

和作家們一起走在娜姑鎮白霧村歷經數百年風雨仍然完好的青石板古道上,彷佛聽到了昔日人們翻越崇山峻嶺到這里追尋財富的腳步聲。如果你不仔細尋找,絲毫不會發覺埋藏在這個村子下面的繁華和喧囂,只會看到這個村子和大部分中國的農村一樣,平靜而安詳。

走到村巷深處,壽佛寺、三元宮、張聖宮、萬壽宮、文廟、財神廟、太陽宮、祠堂、常平倉、養濟院、大戲台、天主教堂等古建築,依然在時光的流淌中滄桑著,不改幽幽古韻的風貌。看著這些華麗而闊大的建築人去樓空,不禁感慨昔日「萬里京運第一站」的白霧村,商賈如雲、物業如雨的輝煌。

會澤以其燦爛的銅商文化而著稱,因銅的開采、冶煉、加工、京運,經濟文化鼎盛一時,成為當時的經濟特區,支撐起了整個康乾盛世。明代開爐鑄造的紀念幣「嘉靖通寶」是至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金屬古錢幣,「錢王之鄉」美名由此而得。

作家們輾轉到了位於會澤古城的江西會館。「天地無私,貴賤皆為角色;古今如夢,往來只換衣冠。」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幅楹聯,令人愜意,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居住在附近的老者講述,明清時期,因銅的冶煉,各種社會活動頻繁,各省市的商人涌入會澤發展,在會澤古城中留下了建築風格獨特、多姿多彩的十省八府會館,會澤成了名符其實的「會館之城」,而江西會館最具典型和代表性。江西會館是集儒道佛合一的會館建築,以雄奇秀美而著稱,歷經三百年,依然完好無損,居雲南古建之首,錄入《中華瑰寶》。雲南本土作家、《大道健行》作者唐似亮對此感慨:「來到會澤,親身感受了會澤銅商文化的底蘊,正因為會澤的歷史文化豐厚,所以會澤還有很多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在等待我們去發現。」

大海草山作家論劍曲靖行

18日下午,作家們興致勃勃地驅車前往會澤縣大海草山。十幾公里外就遙望到了大海草山的積雪和草甸,與周圍眾山灌木和樹林的景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一環山公路蜿蜒而上,眼前豁然開朗,站在大海草山的山腰,草甸地勢平緩,山巒連綿起伏,廣闊坦蕩,博大而又柔美,蒼茫而又深厚,空寂而又滋生活力。大海草山,位於烏蒙山主峰地帶的大海梁子,海拔2570米-4017米之間,為雲南最高的高山草甸,有東方的「新西蘭」之稱。唐朝時,南詔國王於雲南封「五嶽四瀆」,被封為「東岳」。登上大海草山,作家們圍成一圈,吃著烤洋芋,暢談此次曲靖采風的切身感受、希望寄語和心得體會。

中國作協副主席、采風團團長譚談對活動進行總評:「我是第一次來曲靖,之前都是從資料上了解,這次機會讓我親密接觸曲靖,感覺很新奇。如果說羅平的萬畝油菜花是現代人工培植的一個花園的話,那麼師宗的菌子山和鳳凰谷就是老天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過去由於人們沒有發掘,致使旅游資源沒有發揮作用,希望通過合理的開發,把大自然的天然財富轉化為人們的貨幣財富。而大小爨碑和會澤古城,則是我們的前輩和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前人的碑,后人的書,值得我們好好研讀。」

本報副總編輯張介嶺則對曲靖的旅游產業提出了建議和寄語:「曲靖文化旅游資源特別豐富,旅游將成為曲靖增收致富的新增長點。如果更加做好一些配套措施,這有利於我們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游客到這來旅游觀光。」

黑龍江蕭紅文學院院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琦也講述了自己的心靈感悟:「曲靖的山水人文,讓我感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和動人。清新、動人、樸素、美好,這些能量,它注入到你的生命里去的時候,你會想到,你要盡你的力量,去為這個地方做一些該做的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