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深度觀察

許揚:「一帶一路」新機遇 香港力量不可替代
2016年 03月 21日 00:00    香港商报
 

    「一帶一路」構想已引發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這一戰略在未來數十年,將為中國乃至全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深圳市原政協副主席,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名譽會長許揚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樞紐的香港,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可以發揮獨特作用,并由此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香港應及時把握時機,利用自身優勢,在國家對外開放、人民幣走出去、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扮演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作者」的角色。同時,港深企業應強強聯合,創造1+1=11的能量,尽早行動搶占先機。香港商報記者顧安安

    

    「一帶一路」重構國際秩序

    

    香港商報:許揚主席,「一帶一路」願景和行動已經發布,它為我們謀劃了一幅怎樣的發展藍圖?許揚:「一帶一路」是中國新時期全球化大戰略,2015年這一大戰略已開始全面實施,這對於中國夢的實現至關重要,也是為了應對美國主導的TPP等談判的重要舉措。國際貿易規則不能讓美國一家說了算,世貿紅利已經吃完了,世界貿易規則已經變成自由貿易區域化,在原有WTO規則下重新組合,如果不積極參與很可能會被邊緣化。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目的是為中國的產能、商品、服務、外匯、人民幣國際化、政治及經濟、軍事安全找到新著力點,降低煤和油在世界能源與貿易中的占比,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當然,這就要求既按照我們的設計原則,又不能違背世貿協議的大框架。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做到世界第二,實力、影響力已經到達了空前的地位,同「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在國際問題上都有的一致的合作基礎。我們的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以及分布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外交機構、商會組織等同這些國家都建立了很好的聯繫。我們同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了緊密的貿易夥伴,建立了東盟自貿區,簽署了中韓、中澳自貿協定,今后還會建立中日韓亞太自貿區。此外,中國同歐亞、南亞經濟聯盟、阿盟、非盟、歐盟都有深入合作,這些都是我們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

    

    香港經濟再遇良機

    

    香港商報:過去30多年來,香港在內地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來看,香港的優勢依然還存在嗎?「一帶一路」戰略給香港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許揚:「一帶一路」是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又一次新的機遇。香港在過去30多年中抓住了改革開放第一次機會,在引進外資,參與國內外貿易,出口等方面更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內地的發展也讓香港在港口、金融、貿易等很多方面發展壯大了自己。然而,中國加入世貿之后,香港的作用就沒有以前那麼突出了,尽管后來兩地有幾次CEPA的合作,但過去10多年中,CEPA發揮的作用不如預期,并不十分理想。目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正在積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對外開放政策上也迎來了第二輪「走出去」的戰略機遇。而「一帶一路」的提出,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構世界貿易格局,中國發揮制度層面作用的戰略構想。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香港再次宏圖大展的良機。參與「一帶一路」大戰略,香港可以發揮獨特作用,這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一次,香港真正可以把多年以來在國際貿易、金融、航運、人才、法律、語言、國際投資經驗、關系網絡等方面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利用「一帶一路」倡議下提供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途徑和便利。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經濟體中,香港與內地、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頻繁。東盟十國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特區政府也正積極與東盟談判自由貿易協議,因此,香港無疑可成為「一帶一路」內的東盟商貿中心。此外,香港還可以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力量,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向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項目提供融資,吸引內地企業、香港本地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秀企業在港發行股票等。

    

    發揮中心優勢當好聯繫人

    

    香港商報:特區政府對香港的最新定位是,繼續充當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國的「超級聯繫人」,并以此身份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在您看來,香港應如何更好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許揚:過去30多年來,不少中國企業在國內做得很好,但真正在國際市場上摸爬滾打做得成功的,還為數不多,或者說遠遠沒有達到預期。「走出去」的口號我們喊了很多年,而此次「一帶一路」大政方針的提出,才真正是一次企業走出去的機會。通過「一帶一路」,我們可以把國內產能向沿線國家消化,更方便得到國外的資源,同時通過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社會分享成果,構建和諧的國際關系。實事求是地說,內地企業在國際投資方面畢竟經驗還不足,缺少全格局人才儲備,遠遠適應不了走出去的要求,這些方面,香港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這方面卻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香港的有些中介機構均有豐富的國際業務經驗,諳熟國際商業規則和模式。其次,香港的中介機構對資金的國際化運營、安排,資本的國際化流動,多年來所積累的人脈網絡,同國際社會的聯繫、國際人才也是內地任何一個城市無法比擬的。從這些方面看,香港的確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不僅是聯繫人,更是合作者。我覺得香港應該十分珍惜這個歷史機遇。

    

    港深強強聯合1+1=11

    

    香港商報: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深港兩地應當如何深化合作,共同發展?許揚:「一帶一路」與之前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走出去」,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民營企業一起走出去。香港可以起兩個作用,一是「跳板」,就是內地企業與香港共同組建公司走出去。長期以來,香港都是世界金融、貿易中心,香港的企業也較國內企業更早地走出去,在海外投資、貿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國內企業要積極走出去,可以利用香港經濟自由、稅制簡單、法律制度健全等優勢,把香港作為跳板和橋梁,為企業自身走出去提供便利,降低成本。二是在自貿區內註冊企業走出去,比如前海蛇口自貿區。深圳前海已經被確立為粵港澳珠三角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受到了國家更多金融、財稅、法治和人才等全方位支持的先行先試政策支撐,前海與香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優勢互補。此外,前海自貿區與香港都均有海陸空交通的優勢基礎設施,整合這些資源,將有效聯通「一帶一路」沿線的節點城市。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更多地強調聯合,尽管香港企業完全可以單獨走出去,但龐大的國內市場才是香港的「大后方」,香港可以得到國內合作夥伴的產能、產品、資金的支持。事實上,國內企業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深港兄弟聯手,共同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推廣部分產能、高科技產品、服務業、新的發展模式等。事實上,深圳的很多產品在國際市場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這麼多年,我們生產出很多世界需要的產品,提供了很多好的服務,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和研發項目。比如華為、中興、海爾、格力等企業的產品已經遍布全世界,被國際接受,中國企業的實力、管理能力、制造業基礎具有了自身的獨特優勢。所以聯手走出去,就是強強聯合,就是1+1=11,合力要大得多。當然,還要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尽早行動才可搶占市場。香港商報:在您看來,深圳的哪些產業適合走出去發展?許揚:這些年,深圳的傳統產業,比如以品牌服裝為代表的輕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等,是最有優勢的。還有新能源汽車、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產業,比如華僑城,這是完全可以拿出去复制的,深圳旅游產業的經營業態、特別是人工景點,這套模式很容易复制到國外去。在我看來,深圳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其實都有走出去的潜力。此外,我非常看好以中醫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甚至一些特色餐飲,這是非常有條件走出去的。大健康產業可作為深港合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中醫藥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深圳在中醫藥發展和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如以「和順堂」為代表的連鎖商業模式已在珠三角成功運營,設立了60多家連鎖店,在香港亦有14家連鎖店。中醫藥市場未來面臨廣闊機遇,希望深港在這方面探尋合作商機。

    

    「走出去」重視風險防範

    

    香港商報:企業「走出去」會面臨哪些風險?許揚:「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發展戰略,不能簡單視作消化過剩產能,獲取國外資源,這是一個共贏的項目,前景非常好,但是起步階段困難也不少。首先,我們對目的地國的政治環境、法律法規、土地稅收制度、勞工制度、環保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等一系列問題要仔細研究。去到一個國家,不在於我們帶了多少資金,而在於要熟悉這些問題,做好功課,這是第一步。從之前的經驗和教訓來看,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時,首先應關注該國的政治和外交環境。一個政權不穩定的國家必然會影響正常的經營活動和資本的安全,比如,利比亞危機,使中國幾百億投資化為烏有;又如緬甸的地區冲突,導致中緬已經簽署的水電項目、油氣管道建設無法實施。分析地緣政治是國際外交的一個重要視角。從地緣區位上講,中國北有俄羅斯,東有充滿變數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南面是正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西邊還有動盪不安的阿富汗等過。這樣一個复雜的環境對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確是一大考驗。此外,還要注意人民幣匯率對投資的影響。目前,人民幣升值整體上推動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但對部分國家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為防控對外投資的匯率金融風險,投資者要特別注意當地的匯率波動和外匯規定。

    

    做好法律安全多方準備

    

    香港商報:如何防範或規避這些風險呢?許揚:中國企業既要緊跟「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大膽走出去,同時又要有充分的風險控制意識,積極穩妥地制定方案,全面了解和掌握機會和風險,完善舉措。比如法律制度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和伊斯蘭法系,內容、程序、法律文化都不同。中國企業在投資過程中,應該做好三點功課:一是了解該國的法律體系;二是了解不同法系不同的交易傳統;三是充分考慮當地的宗教教義、習俗及交易習慣。這方面,香港有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與市場規則,又有嚴格的監管,完善的法規,專業的人才團隊,門類齊全的專業服務公司,自由流通的信息,中英兩文的語言環境等,這些都將保證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的各項專業服務達到國際標準。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往往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遭到各種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甚至懲罰,比如華為、中興等。對此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要善於利用法律手段、談判策略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更多與中國具有雙邊投資保護關系的國家做生意。在外資併購案例中,與知識產權有關的風險尤為重要,企業可以采用應對專利侵權訴訟、啟動專利無效、繞道設計、建立公司知識產權策略來積極應對,降低不必要的投資風險。此外,還應尊重當地的風俗及宗教,因為過往投資案例中的確有類似冲突發生,比如在緬甸強徵寺廟土地建廠房,遭到當地民眾破壞,以致投資失敗。投資要入鄉隨俗,打造本地化的企業文化,才有利於項目的長遠發展。總之,中國投資者應積極跟踪國際經濟形勢,分析國際匯率變動情况、選擇理想目標投資對象以及產業,合理規避匯率風險、通脹風險、經濟波動風險,保證投資順利和成功。

    

    先讓利消顧慮

    

    香港商報:事實上,這麼多年中國政府是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否意味著有了頂層設計,或者有更優惠的政策呢?許揚:今年兩會上,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一帶一路」已經完成了對接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一些主要的「一帶一路」骨架已經開始搭建。從企業層面看,國家大力鼓勵及推進內地企業「走出去」,2015年可算是中國企業整體「走出去」與「產能合作」的大年。目前看來,2016年很可能將繼續延續這一趨勢。不過,「一帶一路」說起來很好,但做起來確實不容易,需要非常慎重。可能前期收益不會很大,因為我們先要給予,先讓人家得益,人家多得我們少得,打消人家的顧慮,堅決不能讓「一帶一路」成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

    

 
(來源: ) 編輯: